APP下载

“人民政协”诞生记

2021-08-16郭晔旻

同舟共进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政协人民政协蒋介石

郭晔旻

“政协”的由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的凯歌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沉思和祈望——中国将往何处去?中国共产党根据国人的普遍愿望,主张结束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國。而国民党当权派主张,必须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之下“统一”各方,特别是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这实际上仍是消灭异己,建立独裁政府。用毛泽东的话说,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光明的道路,即民主、和平的道路,一条是黑暗的道路,即专政、独裁的道路。

为了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团结,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代表团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经过长达43天的艰苦谈判,双方于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肯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并同意“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这也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词首次见诸史册。在此之前,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曾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召开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武装、各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中共又倡议召开“党派会议”,作为“国是会议”的预备会议。这一提议得到了民主同盟的支持,但国民党则表示,“此项会议可称之为政治咨询会议”。虽然名称不太一样,但“党派会议”的内容和形式,其实都与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有着类似之处。

究竟是谁最早提出了“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呢?有人说是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在原本的“政治会议”中插入了“协商”二字。也有说法称张治中在重庆谈判里提出“此次会议可称为政治协商会议,不必称为党派会议”。不过,张治中在回忆录里对此却未置一词。倒是薄一波日后回忆,“1945年他(指毛泽东)去重庆,主张召开政治会议。陈果夫、陈立夫说,政治会议权太大,应该加‘协商二字”。

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又围绕政治协商会议的事宜进行了多次商谈。按照国民党代表邵力子的说法,“所费会谈的时间并不算少”,“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筋脉偾张”。1946年1月10日,人们企盼已久的政治协商会议终于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开幕,到会代表共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社会贤达(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至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则作为会议召集人及当然主席,不在38名代表之列。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这样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政治历史上还是创举……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实现各党派、无党无派人士合作的举国一致的政府。”

当时的政协会议分设5个小组,包括:改组政府组;施政纲领组;军事组;国民大会组;宪法草案组。改组政府无疑是政治协商会议的首要问题,其关键是要不要把国民党的独裁政府改组为民主联合政府,然后由改组后的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是:既有改组政府的空名,又要保持个人独裁的实质。会议一开始,秉承其旨意的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就提出了“扩大政府组织法”方案,具体内容竟是原国民政府委员36名不动,再增加12名“党外人士”,以此算是成立了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

针对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中共进行了坚决斗争。由于在政协会议前,中共已与民盟达成了“君子协定”,互相协商支持,采取一致的联合行动,因此每次开会前,中共代表王若飞都会把当天会议的战略战术与民盟代表罗隆基进行分析。共同商定后,王若飞还叮嘱罗隆基:“你可不要随便退却,轻易让步啊!”罗隆基总是笑着回答:“王司令官,你放心,我不会轻易让步,随便退却。”

王世杰是法学博士,王若飞为了对付王世杰玩弄法学名词的花招,提前把那些深奥的法律名词记得滚瓜烂熟,令王世杰瞠目结舌。罗隆基后来回忆:“我当时的确钦佩共产党王若飞代表是政治斗争中一员杰出的能将。在小组讨论时,他攻的时候总是勇猛,他守的时候真是坚强。”

由于中共与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内民主人士的努力,在1946年1月31日闭幕的政治协商会议最终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有利于和平民主的五项协议。总的来看,各项协议都是对人民有利而对蒋介石的独裁不利。因此,中共中央认为,“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之后,已获得重大成果”。“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的胜利。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广大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政协决议。1月31日政协闭幕,第二天恰是除夕,抗战胜利与和平建国有望的喜悦汇在一起,便出现了酒宴歌舞、爆竹冲天、彻夜难眠的景象。

从“旧”到“新”

不过,政治协商会议固然为战后中国设计了一张美好的政治蓝图,但要使其变为现实,绝非易事。正如教育家黄炎培所言,建设中国好比造房子,“政协所得各种协议,只是一个精美的图样,真正要把房屋造好,还须依靠今后努力”。

然而,国民党当局根本没有“把房屋造好”的诚意。早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当局就重新秘密印发1933年蒋介石在“围剿”红军时编撰的《“剿匪”手本》,命令阎锡山部在山西上党地区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双十协定》刚刚签订,蒋介石又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要求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到了政协会议的最后一天,蒋介石更是明显流露出对政协决议的不满:“宪草修正案,提供国大采纳”——“采纳”并不意味着“接受”。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竟把政协刚刚通过的决议称之为“党国自杀”,叫嚷“不能把统治权交给多党政府”。全会通过的宣言和13项决议案几乎推翻了所有政协协议。对此,就连前来“调处”国共关系的美国特使马歇尔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内顽固分子则竭力破坏政协纲领”。到了4月1日,蒋介石更是宣称,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如果政治协商会议果真成为这样一个性质的会议,我们政府与全国人民决不能承认的”。

这显然是先否定政治协商会议本身,进而否定整个政协协议的合法性。国民党当局一意追求独裁,迫使各民主党派领袖纷纷远避香港。5月1日,毛泽东致电时在香港的李济深和沈钧儒,提出先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设想。毛泽东在信中还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地点为哈尔滨,时间在秋季。至此,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之所以仍然叫做“政治协商会议”,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不过,就像周恩来后来指出的那样,“(新)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有道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新政协”和“旧政协”当然具有本质的不同。最显著的一点,是国民党主持的“旧政协”是民主和伪民主妥协,而把“南京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排除在外的“新政协”,将是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的各阶级、各阶层共商国是。

1948年8月后,随着各界民主人士相继应邀进入解放区,中共中央就筹备召开新政协问题同他们进行了进一步商讨,并很快达成协议。由于解放战争的形势变化,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北平也在1949年初宣告解放。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便改在北平开幕,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道:“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人民政协的诞生

在9月21日这天开幕的,已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而非“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因为,虽然“原来叫做新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筹备会全体会议中也这样叫过”,但新政协组织法起草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以一个“新”字来区别于旧政协,这种提法不够明确。一则,新政协排除了国民党反动派,二则,全国各阶级、各地区都有代表参加,诚为中国人民空前的一大盛会,故而在“政治协商会议”前加上“中国人民”四字,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正式定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消息,是周恩来在1949年9月17日的政协筹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宣布的。第二天出版的《光明日报》报道,“一个参加过过去国民党所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的代表说:不吃过辣的,不知甜。参加过这个会才真体会到了精诚团结的真义……今天不同了,想说的都尽情尽量地说了,大家的意见都是真正一致”。

四天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分别归属于46个参加单位。代表中,共产党员约占44%,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30%,工、农和各界无党派代表共占约26%。其中,中共尽管是领导的政党,却同民革、民盟两个成员较多的党派分配了相等的名额(均为18名)。这反映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真诚愿望。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从9月21日开始到30日结束,除去中间的两天休会,一共开了8天。实际上,它代行了新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和国旗的四个决议案。9月30日,政协又选举了由63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宋庆龄为首的多名民主党派人士当选副主席。

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至此,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使命,胜利闭幕。

到了1954年9月,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人民政协似乎已完成历史任务,它的去留问题被提起。但就像周恩來早在政协筹备会上阐述的那样,人民民主国家需要统一战线,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而应该长期存在。从那时起,人民政协就在中共的领导下,作为团结各民族、各民主阶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政协人民政协蒋介石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论人民政协的决策参与
哪些党派团体无缘新政协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