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七月 防暑防病

2021-08-16孙蓓红

健康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登革热传染病高温

孙蓓红

防暑降温预防高温中暑

高温、烈日暴晒可能引发中暑。中暑的症状有轻有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户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为中暑常见的诱因。

●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设施的设置,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多饮水。在高温天气里,饮水应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可适当补充盐水。

●注意饮食及休息。夏季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寬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一旦有中暑状况发生,应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服用降暑药;如出现昏厥等重度中暑症状,应立即送去医院进行救治。

防蚊灭蚊预防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螨、蜱、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市民近期如打算到东南亚(如柬埔寨、印度、泰国、越南、缅甸)、南美洲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工作或旅游,应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若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游史。

建议穿着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并在裸露皮肤处涂抹蚊虫驱避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避免被蚊子、蜱等虫媒叮咬;防止蚊虫孳生,清除潜在的蚊子孳生场所,翻缸倒罐,清除积水。

七月蜱虫非常活跃,若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强行将其拔除,否则其头部易留在体内引起发炎和瘙痒,且容易引发感染。若出现伤口发炎、瘙痒,或有发烧、头疼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洪涝灾害注意自身安全

七月份气候闷热潮湿,台风、雷电及短时强降水等天气发生概率较大,一些地区汛期,易发生洪涝地质灾害。

洪水来时,若来不及转移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地暂避;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报告自己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避开,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洪水过后,一定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及时消杀,预防疾病流行。

提高警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暑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孩子独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机会明显增加,儿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告诫孩子不要在河道、池塘、水库、湖泊等地游泳,不要让孩子单独在沟渠等地方玩耍,以防发生溺水等意外事件;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家长应尽量把刀具、打火机、火柴等危险品,以及药品、药水、纽扣等各种小件物品收纳好,以防烧伤、误食等意外;热水瓶或盛满开水的杯子要放到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以防孩子烫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个人防护不可少

目前新冠疫苗已全面接种,新冠疫情总体呈持续向好的局面,但输入性病例、本土病例仍有发生,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用洗手液洗手。

●家庭做到定期开窗通风,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

●经常留意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况,任何出现发烧、乏力、干咳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进入人群员密集或密闭的公共场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菜市场、商场、超市等场所时应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猜你喜欢

登革热传染病高温
全球高温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望火兴叹
“烤”问城市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登革热是什么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