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文新学术年谱(1975—2021)

2021-08-16张奕

名作欣赏 2021年8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张奕

1975年

9月,任湖北省公安县跃进学校民办教师。两年间,从小学一年级教到高中二年级,语文、数学、政治都教过。

10月,因为《淬火》等两首小诗的投稿,应《湖北文艺》(原《长江文艺》,“文革”中更名《湖北文艺》)编辑部邀请,至武汉参加创作学习班。《淬火》刊于《湖北文艺》1975年第6期。

1978年

3月,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本科。

1982年

1月,获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助教。

1985年

9月起,在职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师从吴志达先生。

1987年

5月,论文《明代前后七子与公安派的对立互补关系及其融合》发表于《荆州师专学报》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0期全文收入。

5月,论文《从传统的致思途径看〈儒林外史〉结构的完整性》发表于《江汉论坛》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9期全文收入。

11月,论文《蒲松龄笔下的名士风度和佳人韵致》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文学遗产》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第2期摘要转载。

1988年

2月,论文《〈镜花缘〉与儒道文化》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1期。

6月,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为《〈聊斋志异〉的抒情精神》。

本年,晋升为讲师。

1989年

5月,论文《高鹗功过评议》发表于《争鸣》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红楼梦研究》1990年第1期全文收入。

6月,论文《中国名士文学论纲》发表于《江汉论坛》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全文收入。

6月,论文《情调:〈聊斋志异〉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发表于《名作欣赏》第3期。

7月,论文《论晚明文言小说中的名士风度》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

7月,论文《痴:〈聊斋志异〉的一个重要情感范畴》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全文收入。

12月,论文《追求雄健奇崛——元明之际文学的主导风格》发表于《中州学刊》第6期。

1990年

4月,论文《〈今世说〉与王晫心态》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1期。

7月,论文《〈英烈传〉:历史向故事倾斜》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

8月,论文《论唐人传奇之“奇”》发表于《江汉论坛》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收入,《新华文摘》1991年第3期要目栏收目。

8月,论文《论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发表于《中州学刊》第4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要目栏收目。

本年,遴选为武汉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1991年

8月,论文《〈聊斋志异〉理趣欣赏》发表于《名作欣赏》第4期。

12月,论文《近情·幽默·魏晋风度——谈谈〈阅微草堂笔记〉》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4期。

本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2年

5月,论文《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仙、鬼、怪形象及其悲劇意蕴》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0期全文收入,《想象力的世界——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全文选入。

12月,论文《“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论中国文言小说的叙事规范》,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

1993年

8月,论文《元稹〈莺莺传〉辨》发表于《江海学刊》第4期。

9月,专著《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20.5万字。《文学遗产》1994年1期“新书架”栏予以介绍。《文艺报》1994年8月13日第7版摘要转载了该书绪论。

1994年

1月,论文《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2月,论文《扬黛抑钗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发表于《红楼梦学刊》第1期。《名家图说薛宝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全文选入。

5月,专著《士人心态话儒林》于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14.8万字。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繁体字本,更名为《吴敬梓话儒林:士人心态》。

6月,论文《论古代传奇小说的两种类型及其演变》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

7月,论文《“世说”体审美规范的确立——论〈世说新语〉》发表于《学术论坛》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0期全文收入。

1995年

2月,论文《论笔记体与传奇体的品格差异》发表于《学术研究》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6期全文收入。

2月,论文《论轶事小说之“轶”》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7期全文收入。

3月,论文《唐人传奇中豪侠形象的演变》发表于《古典文学知识》第2期。

3月,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由台湾志一出版社出版。该书36万字,获首届(1991—1995年度)中国武汉对外文化交流奖(图书类)一等奖。

3月,专著《中国传奇小说史话》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该书36万字。出版方曾特聘不具名的著名学者担任评审。这位学者的评审结论是:“一,本书对于中国传奇小说做历史性的评介,分析得当。二,在刘开荣撰《唐代小说研究》之后,一直没有比较理想的唐人传奇研究出现,台湾后有祝秀侠、刘瑛等人之《唐代传奇研究》等多本唐人传奇研究,缺陷仍多。本书贴近各个时代的情境来分析传奇作品,较为合理。三,对于传奇作者及传奇单篇之分析皆颇为恰当。”《文艺报》、《中国典籍与文化》、《社会科学研究》、《书目季刊》(台湾)、《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明清小说研究》、《古典文学知识》等也发表了对该书的评介。

9月,论文《论〈三国演义〉文体之集大成》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2期全文收入。

11月,论文《论志怪三体》发表于《学术论坛》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收入。

11月,论文《严监生与两根灯草》发表于《古典文学知识》第6期。

12月,论文《蒲松龄的自我确认与人生感慨——论〈聊斋志异〉的“狂生”形象》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收入。

本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

8月,论文《论轶事小说之“小”》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本年,任新组建的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为著名文化史家冯天瑜教授。

1997年

1月,专著《纪晓岚的人生哲学》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该书18万字。1997年10月,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简体字本。曾入选2002年度中国人文图书排行榜,为第7名。

1998年

10月,论文《论〈聊斋志异〉的抒情精神》发表于《蒲松龄研究》第4期,该期为《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期纪念专号。

10月,《礼乐并重与钗黛合一——兼论扬黛抑钗倾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发表于《人文论丛》1998年卷。

1999年

6月,论文《〈镜花缘〉:中国第一部长篇博物体小说》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

2000年

1月,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郭齐勇教授。博士论文为《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

1月,陈文新、鲁小俊编著《休闲古文鉴赏辞典》由湖北辞书出版社(现崇文书局)出版,2001年12月获首届湖北图书奖提名奖(湖北省政府奖)。2014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5月,论文《论诗文体性之异——明代诗学的一项重要建树》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1期全文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8期要目栏收目。

7月,论文《公安派诗学的重新考察》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9月,论文《〈阅微草堂笔记〉解构阅读三例》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3期。

9月,论文《论穆宗初至懿宗末的唐人传奇》发表于《齐鲁学刊》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收入。

10月,“中国文言小说审美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政府奖)。

11月,专著《明代诗学》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2001年8月,获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同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集体)。2007年出版修订本,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余来明等主编的《明诗学术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收錄《明代诗学》绪论并就《明代诗学》做了系统评介。

11月,论文《明代诗学对“诗史”概念的辨证》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

本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论丛》副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系以中国文化研究院为基础建成,主任为冯天瑜教授。

2001年

1月,论文《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类型特征及其流派意义》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第1期。《元白研究学术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收入。

3月,论文《明代格调派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意图说的否定》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要转载。

3月,论文《近百年来唐前志怪小说综合研究述评》发表于《学术论坛》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收入。

7月,论文《论王孟在明代诗学中的沉浮》发表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九辑。

10月,论文《“真诗在民间”——明代诗学对同一命题的多重阐释》发表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20世纪以来李梦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收入。

11月,《从格调到神韵》发表于《文艺研究》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2年

5月,论文《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发表于《文学评论》第3期。

7月,论文《论浙西词派的词统建构》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9月,《诗“贵情思”——明代主流诗学论诗的音乐性》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月,专著《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55万字。2007年出版修订本,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

12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十六至十九世纪的文学进程与中国思想文化变迁”获准立项,2005年12月结项。

本年,遴选为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3年

5月,论文《中国古代四大诗学流别的纵向考察》发表于《文学评论》第3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

5月,论文《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人物谱系归属研究》发表于《学术研究》第5期。

8月,论文《论〈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意义》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4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收目。

9月,论文《论明清小说的体性特征》发表于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55号。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还配发了陈文新专题介绍。

11月,专著《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25万字。2006年获第五届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07年出版修订本,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

2004年

2月,论文《反弹琵琶——六篇古代作品的重读》发表于《名作欣赏》第2期。

3月,论文《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的一种考察》发表于《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总第47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月,论文《论欧阳修的盟主意识及其流派策略》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第3期。

3月,论文《论常州词派的词统建构》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3月,论文《宋明诗学的流变与王夫之诗学的理论品格》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7月,论文《论乾嘉年间的文章正宗之争》发表于《文艺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月,主撰的《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36.6万字。2008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三版。

本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5年

1月,主持的湖南省精品文化工程“中国文学编年史”获准立项,2009年12月结项。

5月,专著《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6万字。2007年出版修订本,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

6月,文章《百家汇评本〈红楼梦〉前言》刊载于《百家汇评本〈红楼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红学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全文收入。

本年,任武汉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

2006年

2月,论文《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说的几个特征》发表于《文艺研究》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9月,论文《〈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主旨及特点》发表于《文艺研究》第9期。

9月,总主编的《中国文学编年史》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8卷1400万字, 是我国首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编年史。11月11日,《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做了报道,誉为“文学史界的万里长城”。获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08年)、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入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十年建设标志性成果(2000—2010年)、“新中国六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展”(1949—2009)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出版业发展成就”代表性成果(2002—2012)。

本年,任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主编。

2007年

3月,与郭皓政合著的论文《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人生困境——论〈儒林外史〉对经典叙事的戏拟》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5月,论文《编年史:“狐狸”与“刺猬”如何共处》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5月,论文《〈红楼梦〉与宫体诗》发表于《东岳论丛》第3期。

6月,论文《编年史:一种应运而生的文学史范型》发表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摘要转载。该文收入《武汉大学文学院九十周年论文集粹》。

7月,论文《论中国文学史上的九种流派命名方式》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4期。

8月,专著《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2.7万字。

9月,论文《论先秦时代的三种叙事类型》发表于《文学评论》第5期。

10月,论文《〈西游记〉中的法宝》发表于《文史知识》第10期。该文收入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2009年第4期,《名家讲中国古典小说》中华书局2014年版、2016年版,同时收入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SELECTED ESSAYS ON CHINESE CLASSIC NOVELS》,篇名译为《Magic Weapons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本年,评为二级教授。

2008年

2月3日,《“郑孔门前不掉頭”——袁枚眼中的乾嘉考据》发表于《光明日报》2008年2月3日史学版。

5月,论文《从台阁体到茶陵派——论山林诗的特征及其在明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发表于《文学遗产》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5月,专著《〈红楼梦〉的现代误读》于齐鲁书社出版。该书21万字。

2009年

1月,论文《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总序》发表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第1期。

3月,论文《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关于“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的几点说明》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2期。

4月,主编的《中国文学编年史研究》于中华书局出版。该书15万字。

5月,论文《论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风范》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

9月,主撰的《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本年,给本科生开设选修课《明清小说名著导读》,超星公司据以录制了《明清小说名著导读》视频课程。

本年,所主编的《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凡22册2700万字。

本年,遴选为教育部重点编写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

2010年

1月,论文《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与文言叙事传统》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5月,与郭皓政合著的论文《明代状元别集文体分布情形考论》发表于《文艺研究》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8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83万字。

11月15日,《不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批评“国学”》发表于《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5日第12版。该文收入《国学精华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11月,与郭皓政合著的论文《从状元文风看明代台阁体的兴衰演变》发表于《文学遗产》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本年,被推举为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任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主编。

2011年

3月,论文《〈阅微草堂笔记〉:一个经典文本和一种小说类型》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摘要转载约4000字,《长江学术》2011年第2期摘要转载。

3月,主编的教材《古代诗歌与散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44万字。迄今已印刷9版共20余万册。

5月,与(韩)闵宽东合著的《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48.5万字。2014年5月获武汉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15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月,《三国演义》(评注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87.5万字。

7月,与李华合著的论文《论嘉靖七子的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发表于《文艺研究》第7期。

9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科举制度与明清社会”获准立项,2014年12月结项。

10月24日,参与访谈的《关于中国科举制》发表于《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4日“国学版”。关于“科举制何以产生于中国”“科举制何以有强大生命力”的阐释影响广泛,数十家重要门户网站予以转载和强调。《文摘报》2011年10月27日摘要转载了其观点,题为《科举制何以在中国发生》。

11月,《六朝小说·前言》约2万字,收入宁稼雨主编《六朝小说学术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本年,遴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

2012年

6月,论文《“小说”与子史——论“子部小说”共识的形成及其理论蕴含》发表于《文艺研究》第6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12年6期“论文选粹”专栏全文收入。

10月,专著《中国小说的谱系与文体形态》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1.8万字。

12月,与高添璧合著的论文《明末清初“士人”与“优伶”关系新探——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发表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16年3月,该文英文版《Relations Between Actors and Scholars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as Seen in TaoanMengyi》发表于《文史哲》英文版JOCH第2卷第1期“明清文学研究”专号。

本年,主编的《中国学术档案大系》陆续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迄今已出版30余种约2000万字。

2013年

1月,论文《挑战禁忌思潮中的诗学变异——李贽与公安派关系新论》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学术卡片”栏摘要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6期“论点摘要”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6—7月,主讲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十讲,每周二、周五上午7时至8时,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播出。

9月,论文《〈儒林外史〉的四种笔法》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3期。

10月,论文《明代文学与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表于《文艺研究》第10期。

本年,遴选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杰出教授。

2014年

1月,论文《〈剑桥中国文學史〉商兑》发表于《文艺研究》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1月16日发表孙妙凝采写的专访《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商兑——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

1月,论文《〈儒林外史〉视野中的四类名士》发表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月,论文《〈儒林外史〉与科举时代的士人心态》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月,论文《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发表于《齐鲁学刊》2014年第1期。

1月,论文《〈西厢记〉:一个文本的复杂身世与多重面相》发表于《长江学术》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7期全文收入。

1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43万字。2015年9月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月,论文《〈儒林外史〉中的山水、田园与南京风物》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1期。

5月,与方宪合著的论文《经典的世代更替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兼论中国文学史书写的长时段视角》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14年第18期摘要转载。

7月,与郭皓政合著的论文《明代状元: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1期全文收入。

12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获准立项,2015年12月结项。

本年,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

1月,论文《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的学术宗旨与主要贡献》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1期。

2月,专著《集部视野下的辞章谱系与诗学形态》于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48万字。《光明日报》2015年7月27日国学版刊发该书“后记”,题为《集部视野》。《澳门文献信息學刊》2015年第2期全文刊发该书“后记”。

4月,论文《〈韩国所藏中国古代小说版本目录〉的学术意义与文化意义》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

5月,所主讲的《历史的三国与“演义”的三国》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7月,论文《明代前期儒学的分化与台阁体、山林诗的分野》发表于《齐鲁学刊》第4期。

9月,论文《激活和丰富儒家传统是明代八股文的重要价值》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12月,论文《刘永济〈文学论〉的三重视野》发表于《文艺研究》第12期。

本年,被推举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2016年

1月,论文《论子部小说的文类特征》发表于《文学遗产》第1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列为封面目录中的重点推荐篇目。

1月,论文《刘永济的曲学研究》发表于《长江学术》第1期。

3月,论文《论刘永济的说部流别研究》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3月,任首席专家之一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同类教材中使用量最大的一部。201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版。2021年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4月28日,陈文新等《“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对吗?》发表于《光明日报》2016年4月28日“文学遗产”专栏。

6月,论文《疑古与分寸——评〈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楚辞论述》发表于《文艺研究》第6期。

7月7日,《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发表于《光明日报》2016年7月7日第16版国家社科基金专栏。

7月,《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30万字,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2018年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入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原著。

9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科举文化与明清知识体系研究”获准立项,2020年12月结项。

11月,论文《刘永济论屈原之“自铸伟辞”》发表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6期。

11月,论文《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发表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0期。

12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刘永济评传”获准立项,2017年12月结项。

2017年

3月,陈文新、江俊伟合著的论文《从〈湘君〉与〈学衡〉的离合看刘永济的辞章家风范》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第2期。

4月24日,《考场上的〈史记〉》发表于《光明日报》2017年4月24日“文史哲周刊·文学遗产”专栏。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国学网、搜狐门户网、中青网、中工网等数十家有影响的网站予以转载。

11月,陈文新、江俊伟合著的《刘永济评传》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40.5万字。2020年10月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1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获准立项。

本年,被推举为中国俗文学学会顾问。此前已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十年。

2018年

1月22日,《刘永济:人生归有道,此外更何求》于《光明日报》2018年1月22日第16版“光明学人”整版推出。

1月,论文《明代文学主导文体的重新确认》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2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同时发表于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会编《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未来》(日本勉诚出版株式会社2018年初版)。

2月26日,《〈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应该署谁》于《光明日报》2018年2月26日第10版“评论”刊发,系“光明时评”的热点评论之一。

3月,论文《中国文学史上的“主客”意识与实践形态》发表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4月,论文《论〈十四朝文学要略〉的文学史书写》发表于《江淮学刊》第2期。

5月,论文《论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的文学史阐释》发表于《文学遗产》第3期。

7月,论文《现代学术史上的刘永济》发表于《齐鲁学刊》第4期。

8月,专著《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23万字。

10月,论文《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史话语体系》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本年,任武汉大学域外汉学与汉籍研究中心主任。

本年,《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

1月,专著《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16万字。

3月,论文《唐人传奇文类特征的历史考察》发表于《文学遗产》第2期。

3月,專著《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27万字。

5月,论文《“诗史”与“诗乐”:宋明诗学的理论转向与清代诗学的进路》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5月,陈文新、王少芳合著的论文《“文学史”何以写成了“文化史”——谱系学视野下的日本首部“中国文学史”》发表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5月,专著《中国文化中的小说传统》由孔学堂书局出版。该书39万字。

7月13日,《中国戏曲——华夏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9年7月13日第9版。

8月,论文《〈儒林外史〉的科举叙述与历史上的明代科举》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本年,被推举为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聊斋学会副会长。

2020年

2月,《美文品读·嘉言韵事篇》《美文品读·山水名胜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月,论文《明代诗坛上的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20年第21期论点摘编。

5月,论文《论韩愈古文谱系的外在理路与内在矛盾》发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9月,《美文品读·师友交际篇》《美文品读·忆旧谈往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0月,《美文品读·说文论史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1月,陈文新、(韩)闵宽东主编《朝鲜汉籍稀见版本丛刊·第一辑》由崇文书局出版。

本年,被推举为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和武汉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继续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委员会主席和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主任。

本年,《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入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原著。

2021年

1月,主持的贵州省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重大课题“明代殿试策整理与研究”获准立项。

2月,论文《〈莺莺传〉中张生何以遭今人唾弃》发表于《文史知识》第2期。

5月,专著《陈文新讲唐人传奇》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5月,陈文新、余来明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丛刊》(第一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丛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阶段性成果之一。

6月,论文《假如吴敬梓来评〈红楼梦〉,他会怎么说?》发表于《名作欣赏》第6期。

本年,《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第三版)》获武汉大学优秀教材奖。

本年,袁世硕主编、陈文新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校训展示墙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武大十大
论学报的发行管理创新
社会科学总论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再添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