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2021-08-16黄磊栋
黄磊栋
(广州坚磊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900)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松软深厚的岩土地质工况比较多见,要确保工程的防渗性能,必须选择合适的灌浆防渗施工技术。传统的施工技术灌浆压力受限,均一性较差[1],并且相关工艺难度较大,难以形成符合要求的防渗帷幕。现代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好,无论是经济性还是高效性都要优于传统灌浆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河流全长约170 km,流域面积约为3 165 m2,水库位于该河流的出山口位置,总库容约为1 700 m3,自水库大坝以上的流域面积约2 360 m2。工程设计为III等中型工程,大坝最高处为34.6 m,坝型设计为壤土斜墙土石坝。坝基基岩以红色泥质砾岩夹薄层泥岩为主,兼有少量灰白色砾岩夹泥岩。基岩弱风化的厚度大致在6~11 m,强风化的厚度大致在5~6 m,属于中等弱透水岩体,局部为强透水岩体。鉴于大坝所在位置基础岩土性质的特殊性,为确保坝体防渗效果,决定采用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2 帷幕灌浆施工
2.1 施工方案
项目施工方案设计中,坝土与坝基采用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堵塞渗漏通道,确保大坝持久发挥蓄水作用,解决周边村镇居民生活、灌溉用水以及水生态用水需求。项目一期帷幕施工采用的是单排孔灌浆技术,孔间距1.5 m;二期帷幕施工采用双排孔灌浆技术,孔间距1.5 m,设计排距65 c m,两排桩呈梅花形布设。
2.2 施工设备
项目施工设备包括:地质钻、灌浆泵、高速制浆机、自动记录仪、排污泵、搅拌机、多级泵以及测斜仪等,如表1所示。
表1 施工机械设备表
其中,地质钻选用XY-2P C机型;注浆泵采用100 k W发电机组;记录仪采用G JY-6机型,其压力传感器精度为±0.5%FS,电磁流量的计量精度为±0.1%FS。
2.3 布孔
项目一期施工都采用单排孔,布置5个灌浆孔,1个检查孔,孔间距1.5 m,检查孔需要布置在两孔之间,处于帷幕灌浆的轴线上。二期施工的灌浆孔布置在一期灌浆孔下游位置,以梅花形布置,每5个灌浆孔,设1个检查孔,检查孔的位置在一期灌浆孔与二期灌浆孔之间。
2.4 钻孔
按照项目施工图纸给定的控制点,全站仪放孔定位后,测量孔口高程,孔位偏差不能超过10 c m,若遇到特殊情况,则需要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钻孔施工[2]。灌浆孔为铅直孔,施工中要严格控制误差,钻孔深度以项目设计图纸为准,孔底深度误差要符合表2的标准。
表2 钻孔孔底允许误差
钻孔作业完成后,为取得灌浆压力准确值,确保灌浆效果,在灌浆作业前要开展注水试验,确定基岩的渗透系数,渗透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K——岩土渗透系数,c m/s;
Q——注入流量,L/m in;
H——试验水头,c m;
L——试段长度,c m;
R——钻孔半径,c m。
在注浆压确定后,采用五点法进行压水试验,确定透水率,透水率计算公式:
式中:q——透水率,lu;
Q——压入流量,L/m in;
P——该段全压力,M P a;
L——该段长度,m。
2.5 灌浆施工
一期施工中,为单排孔布置,按照从I序孔~III序孔的顺序逐个进行灌注。二期施工为双排孔布置,施工时先灌注靠近上游的灌浆孔,然后注下游灌浆孔,同一排孔采用隔一抽一的方式注浆。相邻注浆孔灌浆的高差不应低于15 m。
灌浆施工流程:造孔→钻孔冲洗→裂隙冲洗→五点法压水试验→灌浆→全孔灌浆结束→封孔。
3 关键性施工技术分析
3.1 钻孔工艺
钻孔施工环节是帷幕灌浆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成孔质量直接关系到灌注施工质量,为确保注浆固结质量,此环节要进行冲孔施工。
钻孔工艺采用清水钻进,由于钻孔过程中,粘土与冷却水混合后会形成浓度较高的泥浆附着在孔壁上,对水泥浆液压入基岩层以及扩散范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选择清水钻孔施工工艺[3]。
采用钻孔冲洗工艺,对孔底的粘土以及沉淀物等进行冲洗,通过高压水流携带出孔外,同时及时对附着在孔壁上的泥浆皮进行冲洗,以便后续进行灌注施工。
在冲洗过程中,流量、压力以及冲洗时间都需要使用全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
3.2 压水试验
在确定灌浆系数,厘定灌浆压后,进行压水试验。通过压水试验计算出透水率,根据土层透水率,对帷幕灌注效果进行预测评估,以便在正式施工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
根据透水率试验结果,为后续灌注施工做准备,确保灌注施工完成后,在覆盖层基岩中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渗帷幕墙。
3.3 埋设孔口管
本项目选择在覆盖层的非灌浆段,埋设外径102mm,管壁厚度3 mm的钢孔口管,以限制水泥浆串流扩散空间,减少材料浪费,控制项目施工成本。
同时在灌浆施工前,为避免基岩帷幕钻灌施工过程中,有压水泥浆以及有压水流,对已形成的覆盖层帷幕抗渗结构造成冲蚀或者劈裂[4],需要在完成覆盖层帷幕终孔灌注施工后,埋设外径95 mm,管壁厚度3 mm的钢孔口管,以阻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压水流、冷却水以及有压水泥浆,对帷幕抗渗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4 限量灌浆
在灌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水泥浆液因串流扩散造成浪费,施工现场需要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扩散半径,不得超过2 m;各个灌浆孔单次的灌浆量不能低于3 t,同时复灌要控制在2次以下,最后1次复灌,必须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以及间歇灌注等措施[5]。其中,压力不得超过0.1 MPa;水泥浆浓度为0.5∶1;灌注流量控制在10~20 L/min;单次灌浆量不得低于3 t;灌浆间歇时间不得低于30 m in,确保灌浆作业质量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有效保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 结语
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处理中应用广泛,在处理强透水岩体、粉质粘土等特殊地质时具有显著优势,可以确保水利工程发挥相应作用,达到预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