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留下粮储奋斗者的足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派驻阜南县挂职干部访谈录
2021-08-16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杨乔伟,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任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第一书记。
喻 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任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第一书记。
刘浪宇,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任阜南县中岗镇党委委员,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任阜南县鹿城镇赵庄村书记助理。
蒋青松,2019年9月起任阜南县扶贫局副局长。
谢志刚,2019年9月起任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第一书记。
宋凯强,2019年9月起任阜南县鹿城镇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张 涛,2021年3月起任阜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丁 虎,2021年3月起任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本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对此,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张涛:定点帮扶阜南县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发挥行业职能,强化责任担当,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阜南调研督导,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到阜南挂职,实行“组团式”扶贫。着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扎实开展粮食产业扶贫“三步走”,引进中化农业、中粮贸易、中裕食品等粮食龙头企业,实现“五优”联动,助力阜南从粮食大县向粮食强县的华丽蝶变,成功探索出“阜南样板”。作为挂职扶贫干部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
杨乔伟:国家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这个荣誉,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局扶贫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我们开启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的最大鼓励。作为国家局选派的第一个驻村第一书记,我对此感到很振奋、很自豪。获得这个荣誉,离不开国家局党组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离不开国家局领导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直接部署、直接推动,离不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志们的千方百计、精准施策。取得这样的成绩再次说明,只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奋勇前进,只要沿着既定目标埋头苦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这是一笔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喻珩:作为众多驻村第一书记的一份子,我能在国家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先进集体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亲身参与脱贫攻坚任务,感到十分荣幸,深受鼓舞。“上下一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对我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体单位和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任务的真实写照。
刘浪宇:我认为是实至名归。我局帮扶阜南县以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指导阜南县走出了一条粮食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产粮大县到粮食产业强县的转变,同时也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党建扶贫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帮助阜南县于2019年顺利摘帽。同时我也觉得非常光荣,作为国家局派驻阜南县扶贫工作组的一员,在阜南县一共参与了两年半的脱贫攻坚工作,为扶贫工作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大收获。
宋凯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特别高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能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其中一份子,感到十分荣幸。这个荣誉称号既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肯定,也激励我们再接再厉。我还要继续加油,在我局扶贫办的领导下,帮助阜南县实现乡村振兴。
蒋青松:5年多以来,国家局是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方面倾心帮扶,为助力阜南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各项帮扶工作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可。作为一名能够亲身经历、参与扶贫工作的扶贫干部,心情无比高兴,倍感无上光荣。
丁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率领全体扶贫干部,聚焦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阜南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并如期脱贫摘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获得这项荣誉可谓实至名归。
本刊: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的动力有哪些,你认为最需要的精神是什么?
喻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觉得投身到脱贫攻坚中的动力最主要的还是入党初心和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只要心中装着群众,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多跟基层群众交朋友,就能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宋凯强: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啊,我确实是发自内心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我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在校学习期间和工作以后,我就时常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参与公益已经成为了习惯,帮助他人是我获得快乐的源泉。投身脱贫攻坚最需要的是奉献精神,不要计较个人的利弊得失,而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贫困群众的需要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尽情为他们谋幸福。
杨乔伟: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公职人员,党的事业需要我时,人民群众需要我时,按照组织安排指哪打哪,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来自农村,父母亲都是农民,我从小也是干农活长大,对农村、对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后来又从事了粮食工作,就注定这一生都要与粮食、与土地相互联系。可以说,投身于驻村扶贫事业,从情感层面来说是顺理成章的。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比较特殊的经历,给了我动力,也给了我信心。驻村扶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或者说轻轻松松就干不成这件事。我认为干好驻村扶贫工作,需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就是要将自己置于“功不成身不退”的境地,就是要意识到,只要村子还没脱贫出列,自己的任务就没有完成。
刘浪宇:作为在阜南挂职扶贫的一员,一定要发扬阜南人民“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在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还要习惯跨越千难万险,尝遍“苦辣酸甜”。扶贫不能走马观花,送钱给物,一定要多进家入户,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找到帮助群众脱贫的长效机制,拔出贫困根结,提升群众获得感和自身发展动力。
本刊:脱贫攻坚奋战的日日夜夜里,哪些工作让你特别有成就感?
蒋青松:国家局为阜南县多个贫困村援建的扶贫就业车间,不仅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而且壮大了村级集体收入。看到工人们在车间忙碌的身影、高兴的表情,就觉得自己的辛苦工作十分值得。
刘浪宇:2020年,我们建设了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阜南县因为粮食收储条件较差,缺少规范收购库点。我们与当地粮食部门和收购企业一起对老旧粮仓进行改造,从外地借来输送带、振动筛等机械,肩扛手推进粮库安装。去年夏季防汛期间,阜南王家坝开闸蓄洪,4 个乡镇近20万名群众受灾,当时我们正在苗集粮站开展收购。有2 名蓄洪区群众蓄洪前找到我们,说他们蓄洪区有一批新收购的小麦急需运出,希望我们帮助运进收储库点。当时已是晚上,我们考虑到群众的急切需求,连夜加班帮助群众抢运安置好粮食,避免损失群众损失20 余万元。
宋凯强:我分两次向我们局申请了近10万元帮扶资金,共帮助39 户贫困户维修了房屋,解决了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等问题。去验收维修成果时,我看到贫困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高兴地对我们说:“共产党好,多亏你们。翻瓦翻得好得很,底下铺的牛毛毡厚得很,房屋再也不漏了。”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特别有成就感。
杨乔伟: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通过国家局和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乡亲们和村干部共同努力,盛郢村于2017年就通过验收率先脱贫出列,近200 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另外,在精准扶贫的同时,我也着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乡亲们对我们事业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在我驻村期间,有10 多名青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为农村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宝贵力量。
喻珩:想起在盛郢村为村民整理的第一条生产路,修整的第一座桥,带领党员开展的第一次党日主题活动,完成的第一次优质小麦与高油酸花生轮作,修建的扶贫工间、光伏电站、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配套的通村主路下水道和路灯……只要村里环境能得到改变、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得到完善,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能得到增加,我的成就感就满满的。
本刊:挂职期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杨乔伟:最难忘的就是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关心我的生活,支持我的工作。这让我感觉到,我不是在为陌生人工作,我就是在为自己的“亲人”工作。通过两年的共同工作,我与盛郢村的村干部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一起入户,一起加班加点,一起为贫困户脱贫操心,没有距离感,没有拘束感,是真正的同事,这种友谊是“战斗”的友谊。
刘浪宇:我帮扶的一名贫困群众,因为常年患有尿毒症和肝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能力基本丧失,全靠家里人照顾。我定期去他家看望,给他购买生活用品,帮他卖自己家种植的蔬菜等等,后来他们家顺利脱贫。我因工作调动要去另一个乡镇工作,走之前我去他们家看望他,跟他道别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是,他用不太清晰的话对我说:“这么长时间实在是辛苦你了!”这名群众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平时从不说一句话,但他这句话让我明白,即使是干最微小的工作,群众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扶贫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于细微处见真情,群众才能心怀感激,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支持我们的工作。
蒋青松:段郢乡蒲庄村是全县深度贫困村,直到2020年才实现“村出列”目标。国家局为该村援建扶贫就业车间,但由于附近没有变压器,供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导致承租企业迟迟无法入驻,而段郢乡、蒲庄村都无能力承担此笔支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动向国家局扶贫办领导汇报,积极协调县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最终由县财政投资,新建一台变压器,企业顺利投产。
喻珩:老村医吴重民吃完晚饭后到村室找我反映情况,说自己是老医生,家里的病自己基本都能治,自己买点药就行,自己老两口和小孙子、孙女都不用交医保,交了也浪费。我在交谈中得知吴重民马上要到医院做检查,就帮他算了一笔账,告诉他如果不参加医保要支付全款1000 多元,参加医保后自己支付只有不到300 元。听完我的分析后,吴重民笑嘻嘻地说:“喻书记,我明天先把自己的医保交了。”
本刊:扶贫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喻珩:我发现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导产业缺失、经济发展落后,伴随着群众的负面消极情绪日积月累。实际工作中,总能遇见当情绪激动的村民找村干部反映问题时,存在“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消极情绪状态;而村干部对待情绪激动的村民,总觉得无法正常沟通,“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最终村干部觉得村民不讲道理,村民觉得村干部不作为,干群关系紧张,一度成为盛郢村发展的拦路虎。我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干群信任感缺失问题。为此,我总结了“顺气、明理、知情、解难”四步工作法,有效化解了盛郢村的一些痼疾顽症,缓和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彼此信任,为脱贫攻坚打牢信任基石。
杨乔伟:说到困难,一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让老百姓知道你是来做什么的,要让贫困户知道他们该怎么做,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清楚讲明白。用了大概3 个多月时间,我逐渐能做到这些了。二是生活方面的困难,住在村里,需要一个人独自生活,一个在西北长大的人也需要适应南方气候。好在我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学会了做饭,也增强了适应能力。
刘浪宇:来到基层后,很多工作要靠自身独立完成,要克服人生地不熟、方言不通等困难。工作都是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群众很淳朴也很现实,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身的实际困难和切身利益,有性格温和的也有脾气暴躁的。所以既需要有扎实的业务基础,也考验着我们为人处事的技巧,既不能走马观花、搞形式、堆盆景,也不能随意承诺,说完拍屁股走人。要认真聆听,该办的事情一定要抓紧落实,不懂的业务及时向地方同事请教,不该办、办不了的一定要当场解释清楚。另外,还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我在乡镇和村里扶贫时,吃住都在办公室,上厕所得去外面的公厕,没有洗澡间我就自己烧水在屋里洗。冬天洗澡气温很低,没有暖气,我就分头、上半身、下半身三次洗。
宋凯强:最大的困难是刚到的时候不熟悉本地方言,听贫困户说话很累,沟通不顺畅。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经常主动和当地同事交流,慢慢熟悉掌握方言中的常用词汇和句式,渐渐地就能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了。贫困户见我是外地来的,也会说得慢一些,清晰一些,我们之间的沟通就越来越顺畅了。
本刊:挂职扶贫的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收获有哪些?
宋凯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挂职扶贫让我有机会了解农村、了解贫困群众,也真正了解中国、懂得中国。下派挂职前,我一直在国家局法规体改司工作,参与起草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文件等相关工作,但时常因不了解基层情况感到本领恐慌,挂职扶贫的经历为我补上了这宝贵的一课。基层是社会的大课堂,在这里,我提升了人生价值,升华了人生境界。等挂职锻炼结束后,回到局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继续参与法规体改工作。扶贫挂职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社会的现实一面,理解了政策执行中的困难,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不容易,带着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我有信心把本职工作完成得更好。
杨乔伟:挂职扶贫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一方面,我能有幸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我毕生的荣耀。另一方面,面对8000 多位父老乡亲、1000 多名贫困群众、150 多位党员,这个第一书记怎么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有了这些经历,我想我会更加自信地应对未来的风雨和砥砺。收获的东西很多,有乡亲们的认同,有村干部们的赞同,也有组织的肯定,更有我自己的成长。另外,驻村扶贫期间,我克服异地的困难,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喻珩:挂职扶贫的经历是我第一次贴近农民,扎根农村,让我对基层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锻炼,我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今后,不论在哪个岗位、在什么地方,我都要用脱贫攻坚精神激励自己、约束自己,严格按规矩迈步,始终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
刘浪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锻炼了我的基层工作本领。基层是党的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能干肯干实干的干部。想要成为好干部,要沉在基层,少坐办公室,多进百姓家,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扎根草野间,锤炼真本领,磨砺品心性,方能行致远。回到局机关工作后,我要继续保持扶贫工作期间的饱满热情,运用好在基层锤炼出的工作本领,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
本刊:从定点扶贫转向全面乡村振兴,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张涛:我要当好联络员、指战员、信息员,迅速进入新角色、快速打开新局面。一是当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联络员”,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抢抓国家政策红利“窗口期”,精准对接国家和安徽省相关政策,特别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新一期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安全产业带等重大项目,结合阜南实际,协助县领导谋划一批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当好县委县政府的“指战员”,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尤其是做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的筹备工作。协助督导35万亩优质小麦订单项目、10万吨高大平方仓建设项目、中裕食品30万吨面粉加工项目、中化MAP 农技中心功能提升项目、县粮食质检中心搬迁项目、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搬迁项目等“六大项目”建设。三是当好县委县政府的“信息员”,深入调研积极献策。深入到群众中间,开展粮食产业调查研究,拿出对策建议,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例如,如何高质量发展阜南粮食产业,形成立足阜阳、辐射皖北的粮食安全产业带等等。
丁虎:一是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二是要依托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优势,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区域,以“优粮优产”激活“五优联动”;三是以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着力做好土地流转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工作,实现优质粮食规模化种植目标。
本刊:还有什么其他想说的话吗?
杨乔伟:全面脱贫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壮举,只有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才能实现,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才能变成现实。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家而自豪,为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而骄傲。我们青年人有理由也有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会继续关注乡村振兴事业,必要的时候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喻珩: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任务中,有局党组的坚强领导、有局扶贫办的整体谋划和具体指挥、有挂职干部的辛勤付出和坚决落实、有全局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也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中央赋予我局的任务。
宋凯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真正让人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扶贫挂职的这段经历对我特别宝贵,是我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课。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认识的人、做过的事、听到的故事、看过的风景,都沉淀在岁月里,增加了生命的厚度,也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蒋青松:时刻关注阜南、积极宣传阜南、真心祝福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