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静脉补液联合中药治疗妊娠剧吐疗效
2021-08-16姜梅梅
姜梅梅
(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京211100)
妊娠剧吐是在妊娠早期频繁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导致患者不能维持水分与基本影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体重降低等表现,还可能出现体液失衡与新陈代谢异常表现,孕12周依然没有改善的疾病[1]。妊娠剧吐在孕妇中的发病率占0.3~2%左右,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与代谢性中毒表现,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对母婴健康有直接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临床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妊娠剧吐方法十分必要[2]。现对妊娠剧吐患者采用静脉补液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妊娠剧吐患者52例,全部患者都满足《使用妇产科学》与《中医妇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此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推广;将异位妊娠患者、对此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肾功能障碍患者等充分排除。随机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年龄20~30岁,中位年龄(25.45±1.45)岁;剧吐反应时间范围2~10天,中位剧吐反应时间(6.25±4.63)天;孕周范围8~16周,中位孕周(12.25±4.36)周。实验组26例,年龄20~30岁,中位年龄(25.36±2.23)岁;剧吐反应时间范围3~10天,中位剧吐反应时间(6.47±4.85)天;孕周范围6~16周,中位孕周(12.35±4.46)周。两组孕周以及剧吐反应时间等资料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首先禁食2~3天,随后进行补液及能量支持处理。选择葡萄糖液与林格式液静脉滴注,每天总量3000mL,使1天尿量保证超过1000mL。此外,在液体中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并选择维生素B1肌注。按照电解质情况对钾离子与钠离子的补充情况,按照二氧化碳与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可适当的采用氨基酸进行静脉滴注。
1.2.2 实验组在静脉补液治疗前提下,患者能够进食后加用中药治疗,方剂为:陈皮15g,姜竹茹10g,紫苏叶6g,黄连2g,姜半夏10g,蜜枇杷叶6g,乌梅3g。口渴患者添加麦冬15g,石斛15g;腰膝酸软患者添加续断15g,杜仲15g;气虚与倦怠乏力患者添加党参30g,黄芪15g。总计2-6剂,每天一剂,用水煎服,每天两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服用2~6剂,每天一剂,用水煎服,每天两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酮体转阴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4 疗效判定[3]治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停止,饮食恢复到正常水平,尿酮体持续检查为阴性表示痊愈;呕吐次数显著减少,饮食基本恢复,尿酮体呈(-),实验室指标显著好转表示显效;呕吐量有一定减少,可食用少量食物,尿酮体呈(-/+)表示有效;每天多次呕吐,临床症状没有缓解,尿酮体检查持续呈(+)表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为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比对比组的69.23%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效果[n(%)]
2.2 酮体转阴率 实验组酮体转阴率96.15%,比对比组的76.92%高(P<0.05)。见表2
表2 酮体转阴率[n(%)]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妊娠呕吐是一种早孕反应,严重时会出现妊娠剧吐。妊娠剧吐患者由于频繁呕吐,并且不能进食,导致机体动用肝糖原与脂肪供应能量,脂肪分解通常会合并氧化不全的情况,增加了中间产物的酮体,酮体增加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出现,同时产生酮尿[4]。妊娠剧吐在中医领域认为属于子病、妊娠恶阻的范畴。呕吐病与胃和肝脾有直接关系。患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脉挟胃贯隔,肝气上逆犯胃,则胸满呕逆。肝气逆走空窍,则头胀而晕,肝与胆相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亦随之上升,胆热液泄。治疗原则应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西医大量补充液体与能力,可使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情况得到有效纠正,使患者的脱水与代谢紊乱表现充分改善[5]。本研究中的中药治疗,方剂包括:紫苏叶、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枇杷叶、乌梅等,方中苏叶、陈皮和胃理气;黄连苦寒以降胃气;半夏降逆止呕;乌梅味酸抑,使肝胃得和,逆气得降,则呕自平。此方具有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的作用,促使肝胃得和,实现降逆气、平呕的效果[6]。
研究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比对比组的69.23%高;实验组酮体转阴率96.15%,比对比组的76.92%高;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与实验组的7.69%相比较高,与相关研究相近。
总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静脉补液联合中药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酮体转阴率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