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2021-08-16陈锦秋

北方药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陈锦秋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诱发的组合式临床症状[1],该部位发生斑块破裂后致使血栓阻塞也是发病原因[2],常见症状为胸痛,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方式进行病情干预,对于重症病变,则应予以手术干预[3]。用药治疗中,治疗核心在于促进心肌供氧供血,促进血小板活跃性,维持硬化斑块稳定,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皆为此病症常用药物,阿司匹林的主要药效为抗血小板,具有镇痛作用,其缺点为常见不良反应。替格瑞洛为拮抗剂类药物,可抑制血小板凝聚,见效较为迅速,疗效较为稳定[4]。二者联合使用,药效更加明显,促进良性转归。本文从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中选取81例,说明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强化基础治疗的用药治疗,分析疗效,观察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1例2019年2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病历单双序号分组,A组41例,性别:男/女=25/16,年龄42~77岁,平均(53.79±6.41)岁;病程1.5~12年,平均(5.11±1.34)年。B组40例,性别:男/女=26/14,年龄43~77岁,平均(53.80±6.55)岁;病程1~11.5年,平均(5.12±1.31)年。两组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2)治疗前24h内发病≥2次;(3)患者知情同意;(4)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1)外科手术治疗≤1个月;(2)凝血功能障碍;(3)药物过敏;(4)合并出血症;(5)合并其他重症。

1.2 方法

B组基础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酸脂类用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日1次,每次用药300mg,口服给药。观察病情状态,适量提升或降低药量。

A组联合使用替格瑞洛(1日1次,每次90mg),评价患者情况,对药量进行科学调整。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病症表现,包括病症发作频次与单次发作时间。(2)测评核心指标,包括APTT指标、LVEF指标、PT指标、PAR指标。(3)评价疗效:显效:无症状,ST段压低正常,T波倒置正常;有效:症状改善,ST段压低改善,T波倒置≤50%原T波;无效:未满足“显效”或“有效”,或见不良进展。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4)随访2个月,统计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核心指标、年龄、病程)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用药安全性)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础资料

2.2 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病情核心指标

2.3 病症表现

病症表现比较,A组发作频率较低,且较快消失,两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3。

表3 病症临床表现

2.4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n(%)]

2.5 疗效

有效率比较,A组(100.00%)>B组(85.00%)(P<0.05)。显效率比较,A组(78.05%)>B组(61.76%)(P<0.05)。见表5。

表5 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较高,分析发病机制,多由血小板在血管中异常聚集诱发冠状动脉异常,导致其出现粥样斑块,斑块脱落或破裂后,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使心肌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氧供应,在此影响下,血管发生狭窄或出现痉挛症状,造成心绞痛等症状出现。心绞痛是严重病症,需要及时干预,否则影响生命安全。早期用药治疗对病情进展有积极影响,延缓病情进展,促进良性转归,提升生活质量,优化治疗效果[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患者发病后常见表现是胸痛。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发生严重病变时需要实施手术。发展至心肌梗死时病死风险较高。阿司匹林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当患者发生非ST段抬高心梗时也可该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替格瑞洛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可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临床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尽早使用阿司匹林,该药通常作为该类心绞痛长期用药。

阿司匹林用药后,可有效缓解血小板聚集,促进发病风险降低。该药用药后,药物成分对血小板血栓素A2产生抑制作用,延缓其生成,预防血小板过度聚集。阿司匹林通过自身药物作用可对环氧合酶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后者合成活性减弱,此种作用机制具有不可逆性。该酶合成受限直接影响血小板活性。阿司匹林从多方面抑制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为常用药。作用于血小板环氧酶后,抑制酶合成,进而抑制前列腺素。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栓生成,对一过性脑缺血有良好预防作用,此外还可预防心房颤动、心梗、动静脉瘘等,部分手术使用该药也可促进术后血栓生成,不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预防效果,而且可作为治疗用药使用,降低患者因心梗病死风险。

替格瑞洛的药理作用也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心绞痛、心梗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作用。同时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药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黏附反应的作用靶点是抑制环氧化酶,对血栓素生成进行干预,最终降低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过度聚集。但是阿司匹林用药时,二磷酸腺苷、胶原不受其影响,仍存在血小板聚集风险,替格瑞洛对上述物质受体可产生抑制作用,血小板活化、ADP释放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受到替格瑞洛的抑制影响,两种药物针对不同靶点发生作用,联合用药干预效果更加全面。但是,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此种用药方法会增加出血风险,应加强用药效果观察,对症处理不良反应。

不稳定心绞痛也称梗死前综合征,医学研究认为,该病皆与急性心梗与稳定性心绞痛中间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常见此种病症表现,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斑块破裂。不稳定心绞痛危险性和发病率高,较易造成患者死亡。患者发病后,常见胸闷胸痛,胸骨下方或者左心前区、上腹部区域疼痛,临床症状多见于患者情绪剧烈变化、劳累过度、受到惊吓或者着凉等情况。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以缓解症状为主,核心治疗思路是抑制血小板形成。

冠心病心绞痛为慢性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病死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该类疾病治疗药物种类构成复杂,各种药物各具优势和缺点,疗效、预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抗血小板用药是常见治疗思路,此类药物降低血小板聚集活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生成,可延缓冠脉狭窄发展,与此同时出血风险增高。在治疗用药中氯吡格雷也为常用药,其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用药缺点是药物转化率低,抗凝效果低于预期。替格瑞洛属于新型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抑制P2Y12受体,高效率抗血小板聚集。此种抑制作用可逆,停药后可快速恢复血小板功能,有利于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期间监控和调节患者凝血功能,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其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提高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并且通常不会导致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安全性较好。

相关研究显示,联合用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PRI指标、PT指标,调节凝血功能。相关文献显示,替格瑞洛用药不会显著影响FIB,该物质是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物质,可加速血小板聚集,提升血液黏滞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另有研究认为,替格瑞洛用药可降低MPAR指标,该指标升高会导致血栓风险升增加,联合使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可降低MPAR指标,即有效降低血栓风险。与同类治疗药物相比,替格瑞洛作为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产生更显著的抗血小板凝集效果,同时降低同类用药治疗时出血风险。相关临床用药资料表明,替格瑞洛用药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比较理想,可良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后较好。

相关研究显示,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进行联合用药,在该类心绞痛中疗效良好。阿司匹林是非甾体药物,具有抗炎功效,可抑制前列腺素,降低缓激肽释放,在抗炎同时发挥镇痛作用,使血栓烷A2和前列腺素中环氧酶无法顺利合成,进而预防血小板聚集,促使血小板体现正常机能。还有研究表明,以阿司匹林进行脑梗塞治疗,可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恢复脑供血,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复发率。长期用药易见不良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以及产生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肝功能也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单药治疗效果有限。具有受体拮抗作用的替格瑞洛不含有噻吩吡啶成分,生物活性较强,不依赖干细胞激活,故而见效较快。机体中ADP可致血栓,替格瑞洛的药物成分可抑制该作用,同时降低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在机体中非常规聚集,促进血液通畅。分析其药理学,可知替格瑞洛吸收较快,在ADP的可逆流程中直接发挥影响,药物显效后,血小板可在短期中恢复正常功能,降低出血风险,该药用药安全,少见不良反应[6]。

部分研究认为,在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用药治疗中,以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疗效较好,可降低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预后,优化生活质量,促进用药安全,临床应用广泛[7]。

本次研究中,联合用药后,A组病情相关指标得到优化,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降低,疗效更加显著。分析研究数据,经过联合治疗,A组发作次数少于B组,约为后者的50%,记录单次发病时间,可知A组症状较快消失。比较核心指标,可知A组PAR低于B组,而APTT、LVEF、PT皆低于B组。PAR即血小板凝集率,是显示血管中血小板凝集水平的指标,该指标越高,提示血小板聚集越严重,而血管受其影响,也更易发生栓塞。A组PAR指标低于B组,显示经过治疗A组患者血栓影响较低,健康状态较好。

综上,在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在基础治疗之外,结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用药,安全性较高,正向作用明显,促进良性转归,可有效减少发疾病作次数和时间,优化患者体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Me & Miss Bee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