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包装容器内温湿度变化试验研究
2021-08-16王竟成李军念张伦武张丁非
王竟成,李军念,张伦武,张丁非
(1.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重庆 400039;2.甘肃敦煌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 敦煌 736202;3.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自然环境试验是支撑装备及产品自主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服务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国家重大基础技术[1]。这项工程技术不仅是评价装备和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自然环境试验和研究获得的数据与规律,准确可靠,符合使用实际,对于产品合理选材、正确选择防护措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经济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自然环境试验技术掌握各种环境的性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各种环境对产品的影响,以调节和控制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性[2]。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对自然环境试验的试验特点[3-4]、试验实施[5-6]及其在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7]进行了探讨。
影响产品性能的自然环境因素很多,其中温度、湿度[8-9]和太阳辐射是最主要、普遍的三大因素。重要产品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采用密闭包装容器对产品提供防护是常见的技术手段。自然环境下,包装容器内部的微环境信息对于产品的定寿、延寿、维护等至关重要。温度能改变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高温引发材料软化、干裂,气体膨胀,金属氧化等;低温引发橡胶硬化、材料脆裂、油脂变黏发稠等;温度交变会诱发裂纹萌生、界面开裂、凝水结霜等现象。湿度是表征大气潮湿程度的参量。高湿会加速金属腐蚀,电气绝缘性能降低;低湿使产品产生干裂、脆化、粉化和静电;干湿交替会加速材料返潮与电化学腐蚀。太阳辐射对产品的影响主要包括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文中仅研究太阳照射引起容器的辐射温升。
本研究针对密闭包装容器在户外暴露、户外遮蔽和室内存放3种工况,采用传感器采集、记录环境与容器内部的温湿度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与对比分析,掌握容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温湿度分布、变化规律,从而为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工作提供宝贵的试验验证。
1 试验
1.1 试验器件
包装容器由外筒体、端盖、底座、内筒、木托、传感器支架、热负载(橡胶)、密封条等组成。底座用Q235钢材焊接成形,表面采用热浸锌工艺防腐蚀。三棱柱式传感器支架用钢条焊接,用于固定温湿度传感器。外筒体采用6系列铝合金板材卷焊成圆筒,外径为850 mm,长度为1000 mm,两端焊接16 mm厚的法兰盘,配备10 mm厚的铝合金端盖,整体刷涂绿色聚氨酯涂料漆。端盖与外筒体之间采用螺栓螺杆连接,并使用橡胶圈密封,保证容器的气密性。用100 kg橡胶作为模拟产品的热负载卷入内筒,置于容器内木托上。试验实施前,利用除湿机对橡胶、木托进行48 h除湿处理,尽可能除去内部水分。
传感器采用HOBO U23-002,并通过专业机构校核检定,可靠性、稳定性有保障,具体性能参数见表1。其记录模块内存为64 kB,能存储21 000组数据。将预先编号的标签贴于记录舱,使用专用软件将传感器激活,采集频率设置为每10 min一次,可存储145 d的数据。
表1 传感器参数Tab.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sensor
1.2 试验实施
容器内各传感器位置如图1所示。1号传感器位于橡胶上部外侧(监测点1);2号传感器位于容器内空气域上1/4处(监测点2);3号传感器位于下1/4处(监测点3);4号传感器位于容器外背阴处(监测点4),用于监测环境温度。本次试验共使用11个传感器,监测点1仅采集橡胶内部的温度数据。在某大气试验站投放3套包装容器,1号置于室内,表面不作任何遮挡;2、3号放于大气试验场,暴露在开阔、阳光不受遮挡的位置,并保证容器轴线为东西朝向。2号容器使用篷布覆盖,3号容器不作遮挡。1、2、3号容器环境严酷性依次增加。
图1 试验传感器布置Fig.1 the position of sensors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传感器每10 min采集一组数据,单个每天记录144组数据。本次试验周期为30 d。为更好地展现数据曲线的细节特征,仅绘制最具有代表性的6个日循环(11月10日7:30至15日21:00,约800组数据)的温湿度变化,分别从温度、湿度、温湿度关联性进行对比分析。
2.1 温度变化
室内1号容器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4条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温差小于1.3 ℃。观察期内处于一个降温过程,6 d后,室内平均温度下降3.5 ℃。室内昼夜温差约为1.1 ℃,白天温度上升,夜间温度下降,形成一个正弦峰。由于热量的传递,容器内温度呈现类似正弦的变化。筒体内部气体温度的极大值相比环境温度极大值,滞后约2个采集点(约20 min)。因为橡胶热容量较大,空气的导热能力又较弱,降温过程中呈现出橡胶(0101)温度>容器内空气(0102/0103)温度>室内(0104)温度的分布规律。容器内两处空气监测点的温度曲线基本契合,差异小于0.1 ℃。温度曲线第3天没有出现正弦型温升峰,室内温度一路走低,推断当天为阴雨天,后面的分析中将多次印证这一结论。
图2 1号容器监测点温度变化Fig.2 The monitoring temperature of container No.1
暴露场中2、3号容器的温度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仅数值上有差别,如图3所示。户外昼夜温差约15 ℃,监测点2温度振幅高达30 ℃,篷布覆盖后,监测点2振幅减为25 ℃。完全暴露的3号容器,内部温度对外界因素更敏感,日间次级波动较多。2号容器内温度变化较平滑,滤去了日间很多细小波动。容器上半部在日照下产生辐射温升,容器内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在热传导与对流传热的综合作用下,容器内部形成有规律的温度梯度,日间呈现出监测点2>监测点3>监测点1>监测点4的分布特征。与单纯依靠热传导引起温变的1号容器相比,太阳辐射的热效应致使2、3号容器内产生较大温升。温度梯度最大时,3号容器监测点2(0302)高于环境温度(0304)约14 ℃,高于监测点3(0303)约5 ℃,高于监测点1(0301)约10 ℃。同等情况下,2号容器内0202高于环境温度约10 ℃,高于0203约4 ℃,高于0201约9 ℃。因此,篷布覆盖在太阳照射下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桶内2、3号监测点温度几乎同时达到极大值,1号监测点极大值滞后7~18个采集点不等,与具体升温过程有关。户外环境下,桶内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降为次要因素,极大值超前滞后皆有出现。第3天没有出现大幅正弦型温升,可再次推断第3天为阴雨天,查阅当天气象记录,印证了此推断。在没有太阳辐射的夜间或阴雨天,监测点2、3的温度曲线迅速重合,表征着容器内空气温度趋于平衡。橡胶较高的比热加上空气较差的导热能力,致使夜间橡胶温度反而高于空气温度,最大时约高出6 ℃。
图3 2、3号容器监测点温度变化Fig.3 The monitoring temperature of container No.2 and No.3
图4a对比了室内与户外的环境温度,户外温度次生波动较多,受日照变化、实时空气对流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户外环境的瞬时变化对室内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室内环境温度曲线十分平滑,没有细小波动;室内滤去了户外昼夜90%以上的温度波动,提供了较温和的贮存环境,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受外部降温影响,室内温度亦逐日降低。图4b为不同环境下监测点1的温度变化,表征了橡胶内部的温度变化。2、3号容器中,橡胶监测点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号容器中,橡胶昼夜温度波动约为3号容器的80%。3号容器中,橡胶监测点温度极大值高于同等情况下2号监测点约2.5 ℃,极小值低约1 ℃。同环境温度一样,1号容器内橡胶温度的昼夜波动(约0.5 ℃)远小于户外2、3号容器。
图4 室内外温度与橡胶内部温度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a) indoor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and(b) rubber internal temperature
2.2 湿度变化
1号容器的湿度时程曲线(实线)如图5所示,同时用虚线绘制了户外(0304)湿度的变化作对比分析。户外湿度曲线显示,第3天(数据节点250~400)大气相对湿度陡增,由20%~30%的水平上升到90%以上,进一步证实了当天出现降雨。降雨后的2天,大气相对湿度比降雨前有较大提升,平均在55%左右。室内环境相对湿度(0104)波动相对于户外小很多,第3天由于户外降雨引起库室内相对湿度上升,最高接近40%,说明户外的相对湿度对室内湿度有明显影响。降雨后,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由26%提升至36%。容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较小,保持在62.5%左右,监测点2和监测点3的数据几乎重合,差异小于0.6%。结合上文温度分析,室内的2、3号监测点仅使用一个传感器即可满足温湿度监测需求。容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受外界湿度变化影响较小,表明容器的气密性良好。容器内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库内相对湿度,可能是由于封盖后橡胶内部水汽散发,集聚在容器内所致。
图5 1号容器相对湿度变化Fig.5 The var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container No.1
暴露场中2、3号容器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两者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高度相似,仅数值上有差别。日间总体呈现出RH0302<RH0202<RH0303<RH0203的规律,夜间相对湿度曲线几乎重合。对比上文不难发现,相对湿度与温度的分布规律反向相关,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日间3号容器内监测点2温度最高,其相对湿度最低,最低值约为32%;夜间4个监测点温度趋于相同,其相对湿度曲线也几乎重合。容器内部的湿度虽有较大波动,但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没有明显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容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图6 2、3号容器相对湿度变化Fig.6 The var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container No.2 and No.3
2.3 温湿度关联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指空气中水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Ps的百分比,即:RH=P/Ps×100%[10]。饱和水汽压是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它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11]。因此,相对湿度不仅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也与温度紧密相关。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图7采用双轴图较好地展现了密闭容器内温度(实线)与相对湿度(虚线)的关联性。选取试验中最具代表性的1号容器与3号容器中监测点2(0102和0302)的温湿度数据制图。与上述分析一致,密闭容器内温度高时,相对湿度低;温度低时,相对湿度高,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上午筒内温度迅速升高,相对湿度一路走低。午后温度达到极大值,相对湿度也下降到极小值。随后筒内温度开始下降,相对湿度则开始上升。但温度降至5 ℃附近时,相对湿度不再与温度负相关,转而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推测这一原因是筒内局部水汽压饱和,水汽冷凝析出,水汽总量减小,导致相对湿度下降。
图7 温湿度的关联性Fig.7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4 结论
1)太阳辐射会显著引起试验容器内部温升,加之热传导与热对流的综合作用,日间试验容器内部会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2)户外条件下,容器内局部空气温度可高于环境温度14 ℃以上,橡胶局部温度可高于环境4 ℃,而室内容器内外温差小于1.3 ℃。
3)户外昼夜温差高达15 ℃时,使用篷布覆盖能使试验容器内温度波动下降约20%,室内昼夜温差仅为1.1 ℃。
4)户外湿度对库内湿度有较大影响。试验容器气密性良好,容器内相对湿度不受外界湿度变化的影响,但与容器内温度有较强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