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溪县农产品标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21-08-15田宗轩

农家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巫溪巫溪县草莓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农业主管部门制订农业标准并组织实施,以标准来界定农产品是否安全。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最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第一抓手。

巫溪县面积4030平方千米,为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森林面积487万亩,生物种类多,动、植物立体共生,形成一个明显的生态隔离带。农旱地占耕地的绝大部分,坡地多于平地,陡坡地、“巴掌地”和“鸡窝地”占比大,是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巫溪洋芋、高山蔬菜(高山包包菜)、山羊、大宁土鸡、道地中药材、冷水鱼等是巫溪县的名特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巫溪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念致富经”,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以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培育打造品牌为目标,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批生产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巫溪县通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业为平台,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出如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巫溪县腾展养殖有限公司、巫溪县聚源农业有限公司、巫溪县溪月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典型,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创建马铃薯、大宁河鸡、高山蔬菜(包包菜)、绿色草莓等农产品品牌基地,在质量兴农大背景下,探索标准化建设新路径。

“两品一标一名牌”加速度跃升。截至2021年6月,全县累计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一名牌”等农业品牌认证总数达到241个,绿色食品76个,有机农产品13个,巫溪洋芋、巫溪独活、巫溪洋鱼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8个。

制定一批标准。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巫溪县重点在高山包包菜、草莓、大宁河鸡等产业上开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研究,目前已经编制立项《绿色食品大棚草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高山包包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庆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大宁河鸡养殖技术规程》。2017—2019年,巫溪县国家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功实施,建立的标准体系基本涵盖种植全过程,收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通则类标准14项,采用国家标准11项,地方农业规范4项,标准整体覆盖率整体提高,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批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巫溪县国家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巫溪洋芋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程、高山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大宁河鸡标准化保种场、巫溪洋鱼(大鲵、中华鲟)繁种场等通过验收,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两园四区多基地正逐步建成。“两园”即现代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区”即优质马铃薯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区和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多基地”即在全县28个乡镇范围内实施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二、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

夯实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巫溪农业标准化工作机构以及生产经营主体高度重视农业标准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整合,逐步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构建及时、准确、高效、便捷的农业标准化平台。如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收集、整理、加工和整合,建立起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标准体系;公司与品牌工作机构合作,制作“巫溪洋芋”品牌LOGO;公司与农产品监管机构联合建立“巫溪洋芋追溯体系”。巫溪县聚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巫溪县溪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县农产品质量工作站合作广泛收集、整理国内结球甘蓝、草莓现行有效标准,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产业链环节的相关标准,建立山地农业草莓、包包菜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引导与控制作用。

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山地农业实际,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运用风险评估理论,加快农产品安全卫生限量指标、检验方法及动植物防疫措施等标准的采标。如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公司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与防治上率先使用国外先进标准;巫溪县腾展养殖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宁河鸡保种场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该公司多年鸡苗繁育安全健康。巫溪县金丰泰水产养殖公司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独立制定中华鲟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公司种苗繁育、商品鱼养殖等环节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

制定标准,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制订产业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按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大农业标准清理比对,抓紧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解决农业标准水平低、标龄过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重复交叉,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大等突出问题。如草莓产业,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缺乏适用性,生产上无法使用。在奉节—巫山—巫溪大三角旅游区,初春、春夏是旅游旺季,游客采摘草莓成为一种时尚,草莓产业迅猛发展。为满足游客采摘优质、营养、安全、卫生的草莓,生产者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严格控制质量。为了保障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健康的产品,迫切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技术制度约束生产者行为,用技术制度来保障产品是否安全卫生,同时也需要有一项切实可行的标准来指导业主生产。

目前,少数业主的草莓园存在多年连作,棚室内土壤、种苗未作消毒处理,棚内温度、湿度管理不当等问题,容易滋生病虫害,如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蜘蛛等的发生尤其严重。有些业主的草莓病虫害防治理念落后,不懂得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一有病就打药,多使用化学药剂,用药乱、多、杂,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剂量,安全间隔期掌握不好,给草莓卫生安全带来隐患。为生产优质卫生安全的草莓,促进草莓产业健康发展,巫溪县制定了《绿色食品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创新生产模式,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目前,巫溪县推行以“龙头企业+标准化”和“专业合作社+标准化”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绿色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实施与监督。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是标准制定研究、应用与改革的主体。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要发挥多元化、多层次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标准化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服务的途径,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如巫溪县烟草公司、巫溪酒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挥组织功能,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的实施,实行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完善农业产业标准化体制。构建政府主导加企业推动的机制,企业是实施标准的主体。首先,县、乡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培养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懂专业技术的推广队伍。其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建企业内部技术机构,采取引进科研院所,从高等农业院校引进专业人才。第三特别要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巫溪洋芋、奉节脐橙、烟草产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实行“公益性产业工作机构(办)+企业(合作社)”模式是产业质量变革的鲜活实例,值得其他产业借鉴。

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选好一个项目,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建立一个体系(标准体系),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以示范区为基础,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评价,提高名牌意识,探索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的途径。推广以标准规范的“公司+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县农业农村委已经印制《果树、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巫溪县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手册》等实用资料和《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巫溪县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宣传》画报,这些知识宣传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为绿色标准化工作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对在开展农业标准研究应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引导企业和农民自觉应用研发农业标准。建立标准统一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使标准符合“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和发布”的要求,实现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农业标准化工作机构要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机构的主力军作用,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志许可、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CAQS-GAP)和GAP良好农业规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品牌,实行品牌化运营,提高行业产品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解决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坚持政府推动与经营主体相结合,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猜你喜欢

巫溪巫溪县草莓
巫溪县开展技术培训推动独活种植基地标准化发展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草莓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