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2014-07-21许志鹏王建忠卢国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巫溪县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许志鹏 王建忠 卢国华

摘要:根据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探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构建涵盖研发技术、产品加工、农业培训、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关键词: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模式;巫溪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29-03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已成为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2013年7月巫溪县迎来第十五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为巫溪马铃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重庆市巫溪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优势农作物。

1 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市巫溪县是典型的山地立体旱作农业,粮食生产以马铃薯、玉米和甘薯为主,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优势明显、作用地位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基础条件良好。

1.1 马铃薯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巫溪县是重庆市第一个独立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的基地县,1976年开始研发脱毒技术,1998年成立“重庆市巫溪县脱毒马铃薯快繁中心”。2011年马铃薯的播种面积达到2.93万hm2,其中春马铃薯2.27万hm2,秋马铃薯0.67万hm2,鲜薯产量45万t以上,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依靠国家马铃薯原种补贴政策的实施,以“鄂薯5号”、“渝薯1号”为主要推广品种的脱毒种薯播种面积不断扩大,至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67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9.4%,比老品种“米拉”平均增产23.8%以上。全县平均单产(公顷产量,下同)由2007年的755 kg逐年提高,至2011年达到1 060 kg,总产由2007年的2.72亿kg提高到2011年的3.82亿kg,高产创建示范片马铃薯平均单产由2007年的860 kg增长到2011年的1 810 kg。

1.2 种薯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目前,巫溪县已建成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重庆市最大的马铃薯商品薯标准化示范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在尖山镇、文峰镇等地建立起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连栋温室2 800 m2、连栋网室8万 m2,生产仪器设备配套较为齐全,脱毒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至2012年,在文峰镇三宝村马铃薯脱毒中心累计投入资金2 000余万元,建成原原种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 m2,其中包括组织培养室3 000 m2、人工智能温室3栋2 800 m2(水培)、连栋无土栽培网室12栋2万m2、专家大院2 400 m2、种薯贮藏库1 000 m2,年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 000万粒左右,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种薯生产基地。

1.3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实践表明,脱毒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贡献率可达40%~60%。目前巫溪县每年可稳定建立原种基地400 hm2,产种6 000 t,建立良种基地3 330 hm2,生产良种6.25万t;年良种外调数量保持在0.7万~1.0万t左右。2011年实现原原种生产2 000万粒能力,巫溪县马铃薯良种在重庆市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种薯覆盖重庆市马铃薯主产区,渝西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区以及陕西、四川等地,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1.4 监测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巫溪县有种薯专业生产经营单位1家,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30个、专业合作社13个。巫溪在马铃薯主产乡镇建立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的专业气象站10个。在马铃薯生长季节,晚疫病监测点可以全程监控马铃薯晚疫病浸染,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显示系统传递到晚疫病发生区,并提醒农户及时进行防治。由县农技中心植保站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和预警信息发布,监测系统可以准确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时间,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从而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全县10多个马铃薯主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已经加入该系统,监测覆盖率达到2 000 hm2/站,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科技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监测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2 巫溪县马铃薯产业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马铃薯是集粮、菜、饲、工业原料为一体的兼用型农作物,被誉称为“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极具经济价值。巫溪县围绕“小土豆”做“大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马铃薯的播种面积达到2.93万hm2,其中春马铃薯2.27万hm2,秋马铃薯0.67万 hm2,鲜薯产量45万t以上,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居全市马铃薯生产区县第四位。巫溪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1万农户户均2 000元的增收,实现了年产脱毒原原种2 000万粒,建设原种基地400 hm2的目标,马铃薯产业逐渐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了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

2.2 社会效益

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充分带动了当地服务业、运输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与培训设施的建设显著增强巫溪县马铃薯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了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加了马铃薯各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重庆市巫溪县成功申办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探索山区马铃薯产业生态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真正实现山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2.3 生态效益

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立足地生态优势,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马铃薯,开发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绿色食品为主导产品。以强制环境保护认证等方式淘汰和关闭一批污染较重的小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建设,使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地获得综合效益。通过建立马铃薯繁育体系和科技培训基地,提高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从而降低肥料施用过量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山区水土流失,提高耕地培土培肥效果。

3 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种薯质量差,脱毒种薯推广率低

种薯质量差是制约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马铃薯种薯生产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缺少权威的部门组织管理和协调,优质种薯供应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受经济条件和农民素质的制约,加上种薯质量差异较大,脱毒种薯尚未实现全面的推广。在生产上,因优质种薯价格过高和数量有限,加上盲目引种或者自留种,导致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提高。此外,种薯经营渠道混乱、质量无保证,也导致薯农选用优良种薯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农民还是采用自留种的方法进行马铃薯再生产,真正优质的种薯应用比例仅为25%。

3.2 品种单一,加工专用品种缺乏

马铃薯加工业需要特定的加工专用品种,薯种的选择对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巫溪县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品种以高产、晚熟、鲜食为主,优质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缺乏,导致加工专用品种严重缺乏,多数加工品种靠从国外引进。

3.3 深加工能力较差,产品附加值低

巫溪县现有加工产品最主要为粗淀粉及其粉条、粉丝,多为西部主产区小型加工厂生产,初级加工能力尚可;其次为少部分精淀粉生产,马铃薯深加工能力较差,大中型企业加工能力有限,马铃薯得不到转化增值,产品附加值低,马铃薯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初级加工和精淀粉加工年鲜薯消耗总量5万t以上,仅占巫溪县马铃薯生产总量的10%左右。作为加工原料销售的中小薯,年总量在5万t以上,马铃薯商品转化率在25%左右。

3.4 产品多在当地销售,销售环节薄弱

巫溪县是重庆市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地,在菜用薯销售上,以四川、重庆等地为主要销售市场,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多供自己食用。种植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统一的规划,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这些因素使得马铃薯的经济效益降低,大部分农户种植的马铃薯除了自己食用外都是自产自销,只有极少量作为产品外销,且因品种档次低劣导致经济效益极差,贮存、加工、外销严重滞后。

4 构建巫溪县马铃薯产业“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4.1 基础——加强马铃薯研发工作,推广马铃薯良种化

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马铃薯优良品种种薯脱毒化、良种化至关重要,关系到马铃薯种植业的成败。以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为切入点,抓好马铃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一是重视新品种引进筛选。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内前沿育种单位,引进大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新品种(系),为大田生产筛选出适宜品种。二是重点打造种源基地,针对马铃薯遗传育种、专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组培,试管苗生产,原原种、原种生产等方面实现了工厂化、集约化、微型化、标准化。扩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提高产业开发能力。要坚持种薯生产标准化,良种扩繁基地化,商品薯专业薯规模化种植。

4.2 保障——发展马铃薯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巫溪县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5家,是重庆市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县。通过深加工,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首先,品种类型由单一淀粉型开始向淀粉型、加工型、菜用型等多元化发展。其次,依托马铃薯产业的龙头企业,组建马铃薯淀粉加工、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变性淀粉新产品,实现规模生产速冻薯条、马铃薯淀粉无矾方便面粉丝等产品。再次,通过招商、培育业主,大力发展马铃薯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真正实现马铃薯产业产值的提高。

4.3 关键——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农民马铃薯科技培训,提高山区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支撑。针对农民培训普遍存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围绕马铃薯产业,形式多样办培训。一是农牧业部门要认真搞好专用薯基地建设的科技服务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市场、企业与基地的衔接协调工作,使企业和基地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田间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集中指导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相结合,培训时间与农忙闲时相结合,突出培训实效,促进农民学到马铃薯实用技能。同时,要逐步探索基地与企业、科技人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促进专用薯生产、流通、加工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训出更多的农村适用人才,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4.4 动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发展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首先,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骨干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加强同行业企业在生产管理、原料采购、产品质量标准、产品销售、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协调,提高市场进入和谈判能力。其次,鼓励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资金合作社+农户”、“公司+种植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模式,完善马铃薯产业体系。再次,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国家市场开拓品牌资金、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等支持手段,鼓励企业开拓、扩大新兴市场,培育知名品牌。

4.5 机遇——借力马铃薯大会,加强品牌建设

巫溪县在重庆市最早开展脱毒马铃薯研究,目前规模最大,科技水平全市领先,“巫溪洋芋”2011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实施品牌战略,要全面推进马铃薯生产质量标准化进程,不断打造马铃薯品牌。作为县一级政府成功申办中国马铃薯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开启了中国马铃薯大会县级政府承办的先河。巫溪县应当借力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全力打造“中国马铃薯之乡”品牌,挖掘马铃薯文化,不断提升巫溪马铃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让“小土豆”发展为农业“大产业”,实现经济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有生.“四招”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J].工商行政管理,2012(5):59-60.

[2] 乔雪静,孙东显,毕晓伟,等. 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23-124.

[3] 程国彦. 促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5):24-26.

[4] 罗文彬,郑龙川,纪荣昌,等. 龙海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马铃薯,2012(5):316-318.

[5] 欧建龙,黄振霖,赵雨佳,等. 重庆马铃薯产业经济调研情况分析与建议[J]. 中国马铃薯,2012(4):251-254.

猜你喜欢

巫溪县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巫溪县开展技术培训推动独活种植基地标准化发展
山区流水生态养殖产业扶贫对策——以重庆市巫溪县中岗乡为例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