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奥时代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与国际经验》
2021-08-15高红斌兰州大学体育部
高红斌 兰州大学体育部
张家口作为北京冬奥会举办城市之一,首次承接全球最大规模的冰雪赛事,由于办赛经验缺乏,赛前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承办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中国方案”。为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目标,创造丰厚的冰雪遗产,给主办城市、人民群众带来长期的、积极的收益。构建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是后冬奥时代必须思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场馆利用等方面。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全面实施要结合张家口冬奥会筹办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编制方案,围绕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创造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社会、体育、城建、区域发展等多个领域遗产开发内容,为张家口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遗产资源,为推动城市与区域冰雪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奠定基础。
萨马兰奇先生对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颁布表示祝贺,对目前北京冬奥会冰雪遗产开发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希望中国能够承办一届卓有成效的冬奥会,为世界作出极佳的典范,为推动城市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期待北京冬奥会能够创造丰厚的冬奥会遗产,吸引广大社会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实践当中。张家口赛区也要高度重视无形冰雪遗产开发,使之成为惠及民生的一项政绩工程。张家口作为北京冬奥会室外冰雪项目比赛地,战略规划的遗产还包括新建的场馆设施、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崇礼太子城小镇建设项目等有形遗产,这些也是后冬奥时代城市长期受益的重要遗产,冰雪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于全面推动张家口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实现京张区域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对接、协调并进、互利共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时代。于世界而言,种族与文化冲突、疾病与贫穷仍然存在,且新冠疫情所引发的人类共识性危机的阴霾至今尚未消退。未来人类发展何去何从?成为我们所要思考的长期命题;于中国而言,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及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无不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之下,何胜保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与国际经验》应运而生。
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即将举办,我们将见证北京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奥林匹克参与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了一个民族国家崛起和复兴的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承办奥运会也发生了从追求“面子”到发展“里子”的转变。近代以来复杂的国内外关系、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等,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一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百废待兴的时代赢得国际荣誉成为我国重振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路径,由此参与、申办与举办奥运会便在一段时期内对我们有着维持民族尊严、展示国家形象的意义。伴随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实力和形象也获得了更多展示与得到认可的途径,民族自信心也在国家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参与、申办与举办奥运会的思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我们在思考怎样成功申奥、办奥的同时,也思考奥运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无疑为这一思考提供了一种解答。自《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北京冬奥会成为首届从筹办初期就开始实施奥运遗产规划管理的奥运会。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理念,创造丰厚的冰雪遗产,给主办城市、人民群众带来长期的、积极的收益,形成冬奥会与城市共融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北京冬奥组委颁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为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全过程开发提供了行动指南。制度、政策层面的保障,不仅为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促进了我们对奥运遗产的认知。
由唐山师范学院何胜保所著《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与国际经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HB19TY008)一书付梓。该书总体上以“量化研究”“演绎逻辑”“科学主义”的思维呈现,研究遵循了“自然-法则范式”的逻辑展开,全书共分为五章二十四节,对张家口赛区计划阶段(2017-2018年)和部分实施阶段(2019-2022年)冰雪遗产开发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基本涵盖了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的全部内容,为我们了解历届冬奥会承办国家冰雪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制定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合理开发与赛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规划方案,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著者历时约两年的跟踪调研,尽可能详实地反映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筹备期冰雪遗产开发的现状,书稿所呈现出来的冰雪遗产开发成果既是张家口赛区承办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理性归纳,特别是赛会运行组织、冰雪产业发展、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基建工程、区域文化旅游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他国借鉴。另外,作者从体育遗产、经济遗产、文化遗产、社会遗产、环境遗产、城市发展遗产和区域发展遗产7个方面对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构建了冰雪遗产开发的理论模型,并借助模型评估、昂普(RMP)潜力评估和生态足迹评估理论对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性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为科学量化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市场开发利用潜力与生态承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选题、构思方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在调查、论证、总结方面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对“百年冬奥史”世界冰雪遗产发展历程的回顾、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国际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等研究成果,值得广大科研爱好者借鉴引用。需要说明的是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关乎个体与共同体、社会变迁与现代性的复杂命题。虽然这种关联在社会科学界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性进程的加快,这种关联似乎更加复杂多变。正如鲍曼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之中。这意味着我们所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得彼此互相依赖”。何胜保的著作正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个案和国际经验而完成的,此书的呈现足以体现作者的勇气和学识,希望本书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所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较以往的奥运遗产开发,北京冬奥会遗产无论在开发中还是在继承中都具有更强的整体性、长期性与全局性的价值意义。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携手举办,这一双城举办的决定实则表征了在申办之初,我国便有了相较以往更加整体性的考量。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区域间协同发展中,也体现在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相作用之中及冰雪文化启蒙和其产业的推广之中。在“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背后,实则蕴含着国家对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后,具象化行为选择所表征的幸福感、获得感的期待。众所周知,我国的冰雪运动发展总体滞后于西方国家,其中既有地区间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的原因,也有因经济等发展不足而无法提供克服条件限制的技术支撑等原因。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奥运遗产的开发,无论对推动国民的冰雪运动认知还是对推动冰雪基础建设等,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此时,冬奥会奥运遗产的整体性将不仅体现在区域、产业等有形遗产中,也体现在更广泛的国民冰雪运动认知提升等无形遗产中。其整体性实则隐喻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获得感的整体提升。在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开发中,其整体性俨然不仅是横向协同发展,而且兼顾纵向的长期延续。基于我国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验,以及相关奥运遗产在本次冬奥会的继承与发展,奥运遗产的长期性与价值意义得到了彰显和进一步强化。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渐攀升,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产业作为我国的体育新兴产业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提升。伴随着市场需求被激发,在此期间冰雪运动场馆、冰雪运动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冰雪产业后续发展的支撑、冰雪设施的建设在新兴时期难免投入巨大,此时国家所提供的政策、经济支撑与行动引领,为冰雪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带头示范作用。此时,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长期性不仅体现在相关场馆的长期持续利用中,而且体现在体育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支持中,更体现在体育发展战略的长期规划中。在整体性、长期性的北京冬奥会遗产开发中,奥运遗产的价值也得到了升华。在奥运遗产的开发与应用中,相关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等得到了进一步积累与转化,不仅促进了以体育项目为媒介的区隔淡化,而且提升了赛事集体欢腾后文化景观的生命力,推进了相关文化的再生产。
冬奥会是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话交流的窗口,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改变对中国传统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中国竭力申办冬奥会的题中之义。梳理历届冬奥会“百年历程”,在体育、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遗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遗产形态都是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这也是推动冬奥会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共同构建了风格多元的冰雪遗产谱系。中国需要把握承办冬奥会的良好机遇,广泛植入本土元素,为世界冰雪遗产的开发提供“中国经验”,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思维范式做好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带给世界的实际贡献和伟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