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2021-08-14郑泽云
郑泽云
紫金文化艺术节,是江苏文艺实力和形象的展示平台、优秀文艺成果的交流平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共享平台。紫金文化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宗旨,组织新创舞台剧目展演、特邀优秀剧目展演、音乐会、艺术电影等展演展映活动,展示了江苏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丰硕成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年,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为演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握机遇,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让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彩“苏味”艺术竞相绽放
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在气势磅礴的合唱交响曲《大运河》中拉开帷幕。《大运河》由江苏省演艺集团组织创排,围绕“天下之水,千里流波”主题,抒发了运河儿女在大运河滋养下浓郁的故乡情结、丰沛的人文情感和炽热的家国情怀。小康主题是紫金文化艺术节的一大特色,艺术节围绕“梦圆小康 大美共赏”主题,组织了美术、书法、摄影等一系列精品展览,充分体现了满足人民需求、为人民而创作的初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是艺术节上的另一大亮点。昆剧新编现代戏《眷江城》,用古老的昆曲在舞台上塑造现代人的抗疫叙事,很多人物故事都来源于真实事件;四度出征、鏖战一百余天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是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也被写进了话剧《因为有你》中。
在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多彩“苏味”竞相绽放。淮剧《马家荡里唱大戏》《留守村长留守鹅》《首乌花开》,戏腔戏词颂小康;昆剧《眷江城》、话剧《鸽子》,唱响“众志成城”的江苏战疫赞歌;锡剧《显应桥》、越剧《凤凰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交相辉映;舞剧《朱自清》、话剧《锦江传奇·董竹君》、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以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讲述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砥砺家国情怀。
“十三五”期间,江苏演艺集团新创剧(节)目93台,复排剧(节)目139台;创排了多种题材类别的文艺作品,包括革命题材、现实题材、重大历史题材、抗疫题材等;按照“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质”的要求连续五年打造了五部原创歌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周恩来》。这些优秀舞台作品都曾在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展演,创造了中国原创歌剧的“江苏现象”。
实现艺术盛会与人民节日的效能转化
如何让为人民而创作的舞台作品最大广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是实现文艺惠民的关键。紫金文化艺术节,是江苏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群众性最强的文化品牌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艺术服务人民,成功实现了“艺术的盛会”和“人民的节日”之间的效能转化。
紫金文化藝术节在主办方指导下采取分布式运作,各市县分会场结合自身情况与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就地进行创新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艺术节的覆盖面和到达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在苏州吴中区运河小镇广场,第二届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结合紫金文化艺术节推出了合唱、舞蹈、朗诵、昆曲、评弹等表演节目;在镇江丹徒生态广场,金山文化艺术节同样配合紫金文化艺术节唱起了“梦圆小康”;在泰州天德湖公园南门广场,“奋进小康路·幸福水天堂”广场演出将传统艺术和时代风尚相结合,高雅艺术与草根文化相兼容,文化品位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在扬州明月湖公园,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广场演出的活动主题设置为“邀二分明月,赏大美小康”,应情应景;在宜兴体育中心广场,以“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为题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演变成了文艺创作征集展示活动,此前面向宜兴全市范围征集的微视频(微电影)、摄影、综艺等类型的作品一一亮相,展现了民间的文艺创作能力,实现了自创自演。
与此同时,紫金文化艺术节实行低票价,惠及更多观众。省内院团演出票价定位在80元以内,外省院团的演出票价也远低于一般商业演出定价,各地的广场演出基本是免费的。除了舞台艺术展演、艺术作品展览、群众文化活动,紫金文化艺术节还增设“优秀舞台剧目全省展演”、“梦圆小康”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基层巡演板块,让全省更多基层观众能够欣赏到优秀作品。创新开展“我们在艺起”艺术普及活动、“相聚紫艺”共享舞台,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为了克服实景演出的空间限制,各地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方式,让人民群众通过线上播放实时观赏演出。比如,为让淮安分会场的演出惠及更多市民,大运河文化广场举行了健身舞展示,国师塔广场举行了少儿国学朗诵专场演出,演出全程进行直播,进一步提升了“千秋淮扬”运河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文艺惠民演出,不仅将专业的演出送入基层,还把党的声音传到群众耳畔。我们每年以低票价推出四个演出季,演出场次稳定在5000场左右,其中惠民演出占55%以上。“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扩大演艺供给,推动精品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
始终坚持为人民而守正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实践中尊重规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挖掘文艺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艺生产既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思维与理念,也不能脱离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应保护好、开发好这个文化富矿,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文化精髓,实现文艺创作自身的现代化转化。2019年,我们先后推出了同名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和原创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成果。
以科技为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只有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让传统和现代结合、历史和未来结合,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接受、热爱文艺。一方面,坚持科技赋能,让科技来放大再创作、再传播的优势,让数字化融入传统戏曲;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利用AI、VR/AR、3D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本创作上进行自我突破。
以惠民为终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的剧场供应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家门口看戏难的问题,努力保障和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对于文化消费潜在需求大、现实消费存在抑制的现象,要完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通过发行文化惠民卡、文化消费券等方式,补贴消费端,使观众可自主选择剧场和剧目,实现“剧场有演出、剧团有剧目、观众有戏看、看戏有补贴”。
(作者系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