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
2021-08-14戴珩
戴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和社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普遍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特别是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物质和精神层面都丰富多彩的新生活,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创造高品质物质生活的同时,努力创造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信仰和力量支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精神就会坍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凸显出国家的价值内核,体现着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旗帜。物质贫穷不是高品质生活,精神空虚也不是高品质生活。人们在物质生活达到小康之后,更关注精神文化生活,更需要在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中找到人生的归属感和支撑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动力、作灵魂、作支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贯穿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高地,让人们的内心获得信仰的力量和支撑。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沃土和源头滋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和丰厚沃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成潮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使之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其滋养人们的心灵,滋润人们今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切实加强考古工作和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让文化自信在人们的心中耸立和升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技传艺传精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统筹推动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着力挖掘和展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为创造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注入新动力,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创作生产优秀文化艺术产品,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丰富和优质的营养。人民群众期待和需要有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作为精神食粮。只有文化艺术产品更优秀、更丰富、更精美、更多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更丰富、更美好。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有高质量文化艺术产品提供高品质精神养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讴歌真善美。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反映生活新气象、歌颂时代新风尚、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以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创作生产更多温润人心、文质兼美的文化艺术产品,让人们感受美好、感触温暖、追求梦想。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坚实和可靠的依托。公共文化服务既是保障文化民生的底线,也是创造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底座。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期待更加热切。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优化、美化公共文化空间,使公共文化空间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美学品位。加强公共文化空间项目建设和运营团队建设,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群众需要,精心创意、设置文化活动项目和文化服务内容,并孵化、培育和选配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运营项目,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有坚实和可靠的依托。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始终有诗和远方。文化和旅游都是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旅游的认知也逐渐从浅层的观光和简单的“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初级阶段,走向深度的文化体验和感受历史的蕴涵,同时拥有诗和远方的新阶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适合开发的文化资源转化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验游。深度发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强化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的文旅消费新需求。
倡导新的生活方式,让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呈现出新的模样。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文化不仅是价值观,也是生活方式。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一定要有新的生活方式相匹配。要革除陋习,传承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倡导新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让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看展览、读书、赏书画、接受文化艺术熏陶、了解科技知识、开展体育健身、参与文化活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特别是文化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服务行列。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要顺应人民开展文化创造的新需求新期待,提供引导,搭建平台,激发人们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从事文化艺术欣赏和创造成为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