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好风景 君到苏州最江南

2021-08-14卢宁

群众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旅江南苏州

卢宁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苏州钟灵毓秀、底蕴醇厚,浸润着2500年江南文化静水流深的滋养,承载着无数游人墨客对江南印象的钟情与向往,文旅风物历久弥新,开放包容气质卓然。苏州以其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对江南文化的构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弘扬发展更是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致力用文化理念为旅游体验增添“诗意”,用旅游发展助力文化传播走向“远方”,不断升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双面绣”特质,鲜明打造“江南文化”特色品牌,精心绘就“四季苏州、最是江南”的文旅融合新图景。

立足古今融合,传承江南文化气韵,做靓历史文化名城招牌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古韵今风共存、活力魅力兼具。白发古城历经千年仍坐落在春秋时期的原址上,“水陆双棋盘”格局风采如故,拥有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昆曲、古琴、缂丝等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现代苏州人文时尚流光溢彩,城市发展璀璨耀眼,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等奖项。绣好新时代“双面绣”,要怀有面向世界的眼光和更加包容的胸襟,让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充分交流碰撞,讓园林名胜、水乡古镇、苏工苏作中的文化基因充分激活释放,营造各尽其妙、独树一帜、宜居宜游的江南文化名城,做到“外面看上去历史2500年、里面走进去体验2035年”。

更大力度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实施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计划,把古城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探索推动江南特色文化元素与城市风貌的有机融合。坚持保护为先、修旧如旧,呵护延续古城肌理与脉络,合理控制传统街巷、水巷空间的形态尺度,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古建老宅、历史文物有机串联,尽可能保留“江南文化”历史原貌。加强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利用,精心雕琢“一园一品”特色项目,放大“百园之城”效应。加快推进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保护修缮、虎丘地区综合改造、七里山塘全线贯通等工程,促进五卅路(大公园)、丁香巷等街区保护利用,全力打造展示“城市文脉历史”的体验中心。

更新视野传承发扬历史记忆。整合山水、园林、街巷、院落中的文化资源,融汇传统曲艺、苏工苏作等文化元素,开发一批诸如实景版《浮生六记》等具有较强交互性、体验性的特色文旅产品。充分依托“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实施“故宫苏作工艺重振计划”,建设以雕刻、苏绣、缂丝、木作、苏扇等为核心的“苏工苏作”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苏作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等建设,着力打响“百馆之城”知名度。全力推进“江南小剧场”布点扩面,推动评弹、昆曲等地方特色文化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丰富传统文化展现形式,努力吸引更加多元的主体、更加年轻的游人品味苏州、爱上苏州。

更深层次激发古城现代活力。充分发挥古城保护与发展基金撬动作用,在摸清文保建筑、老字号等遗存家底的基础上,强化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资源活化利用。加快“城中村”改造,整体谋划古城内外交通体系,让旧厂房、老公房、低效土地用起来、动起来。启动绿化景观提升行动计划,营造体现苏州古城风貌、江南文化特色的绿意空间。突出现代美学韵味打造,支持交响乐、芭蕾、话剧等舞台艺术创作,为本地居民休闲、外地游客游览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载体。

立足资源融合,挖掘江南文化内涵,升级全域旅游空间要素

苏州是蜚声海内外的“东方水城”,“人间天堂,自在苏州”吸引了亿万游客流连忘返。小桥流水古巷,错落有致;湖光山色园林,美不胜收;人文古迹名胜,不遑枚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旅游景区53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40家,5A级景区6家,高品质旅游要素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服务质量十强城市。要深入挖掘、梳理江南文化资源,促进要素活态化、产业联动化、主客共享化,着力描绘文旅相融、串景成链、功能完善、产业协调的全域旅游发展画卷,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特色化文旅项目。近年来,昆山花桥梦世界、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文旅产业大项目接续落地,未来苏州要集结更多具有江南特色、江南标识的文旅品牌项目与载体。统筹历史、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精心编制文旅项目投资指南,把高品质项目建设作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主抓手,聚力建设一批具有“江南文化”底蕴和色彩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充分依托“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用足用好“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制造业、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倍增效应,力争把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

打造特色化精品线路。多元挖掘非遗传承、工业旅游、休闲康养、网红热点等资源,创新开发深度体验、品质夜游等文旅新形式。活化古城水系要素,设计推出水陆双线旅游线路,采取“游赏+船娱”方式,开设“评弹品赏”“非遗展示”等文娱项目,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文创赋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吴文化“水+鱼+稻+蚕桑+桥+船”的内涵,策划推出一批乡村文旅品质项目,优化打造“江南水乡客厅”,让游客能够体验茶香、菜香、酒香,闻到稻香、花香、果香,全方位、多维度感受历史人文风情。

打造特色化平台载体。秉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高质量办好昆剧评弹艺术节、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等重大展会,借力上海国际艺术节、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进一步传播江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交流互促。创新培育“文旅融合·最江南”公共文化活动,打造百个具有江南特色、文化品质、审美品位、公共品格的特色文化空间。鼓励扶持“苏州有礼”旅游商品设计,全方位、立体化打响“到中国、游苏州”旅游推广品牌。

立足业态融合,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深挖文旅消费内在潜力

文旅产业具有消费场景丰富、产业带动力强的特点,是促进居民消费的“利器”。近年来,苏州文旅产业线上服务日趋完善,打造了苏州旅游总入口、文化苏州云等平台;市场主体日益壮大,涌现了和氏设计、蓝海彤翔、欧瑞动漫等一批知名文创企业;平台支撑持续增强,苏州创博会累计吸引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参展;创新推出了“姑苏八点半”“双12苏州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2020年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02亿元,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苏州要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催生更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效益突出的文旅新业态。

聚焦数据赋能,着力打破空间约束。今年新上线的“君到苏州”平台,有效整合了服务资源、景区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致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串联式高品质文旅服务。深化“文化+互联网”数字文旅生态布局,推动平台与各大头部旅游电商合作,实现文旅场所线上预约全覆盖,探索流量转化、体验付费、服务运营等新模式。持续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VR/AR等现代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江南优秀文化资源可视化呈现、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形成“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全展示,让游客身在异地也能享受到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加快培育一批数字文旅产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

坚持包容创新,着力打破传统约束。支持昆曲、苏剧、评弹等传统江南文化元素加强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多满足文化需求、凝聚精神力量的艺术资源。支持老旧厂房、现代楼宇开展特色化改造,引入创意设计企业,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聚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集聚创作要素,整合生产资源,推动原创内容生产、核心技术研发和衍生产品开发。结合现代创意设计方向,研发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培养潮流IP。持续扩大苏州创博会、苏州国际设计周等品牌影响力,吸引全球文化创意设计人才,打造“创意设计之都”。

做靓夜间经济,着力打破时间约束。升级“全天候”的消费体验环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不打烊服务链,打造“5+2”“白+黑”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有条件的文化场馆、景区公园开展夜间服务,精心培育一批文旅消费“打卡”网红地。做强做大“双12苏州购物节”品牌,做活做优假日经济。持续优化“八小时”之外的文旅配套服务,精准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杜绝旅游、消费欺诈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立足区域融合,激发江南文化共鸣,提升天堂苏州综合形象

苏州地处江南核心区域,孕育了诸多瑰丽的文化结晶,引领了江南文化的时代风骚。要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浪潮”,主动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建设,推动区域文旅资源优化配置,致力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

推动市域文旅资源统筹共享。苏州具有多元丰富的文化集群,从中心城区的园林文化、园区地域的草鞋山文化,到常熟的虞山文化、太仓的娄东文化等,均各有特色。要强化市级统筹,整合各市(区)文旅资源,科学规划、错位发展。聚力打造以古城为主体的核心区,大力发展江南文化旅游度假区、商务旅游示范区等重点区,建设太湖生态度假旅游区、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开发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带、沿江活力休闲旅游带、大运河文化遗产游览带等潜力区,形成环城、环山、环水空间布局。精心打造吴门望亭、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平望·四河汇集等“运河十景”,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带的精品项目。

推动长三角文旅资源对接共建。全面融入、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大视野谋篇布局、大格局推动工作、大手笔建设项目,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在苏州率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长三角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政策互利互惠,推出文旅接轨服务上海一揽子方案,完善长三角旅游资讯等公共服务供给,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聚合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共同挖掘区域各地文化精神特质。推动跨界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开发,协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休闲旅游联合线路和东方度假胜地。

推动江南文化系统营销宣传。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江南文化特色传播体系,充分展示蘇州“最江南”城市形象。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支持,借力头部网络平台,多维度展示园林文化、山水文化、工匠文化、街坊文化、重教文化,把苏州打造成重拾江南文化记忆的策源地和归属地。注重在图文、音乐、影视剧里柔性植入江南文化中的苏州特色元素,催生一系列具有IP效应的衍生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深化“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窗口作用,创新运用融通中外的国际语言和表述,持续强化主题外宣传播,助推苏式特色江南文化走出国门,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作者系苏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文旅江南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