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反思能力 促进学习效率
2021-08-14宣悦
宣悦
摘要:反思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特有的一项大脑活动,人类社会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反思能促使我们理清事情的本质,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做事效率。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反思能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措施上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92
一、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多种,反思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主动去弥补漏洞,争当学习的主人,避免老师“填鸭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认清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在解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1.培养预习习惯,养成反思意识
课前预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出下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尝试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培养反思意识。例如,在预习《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提前给出问题,有理数和无理数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你们到目前为止所认识的所有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思考有理数和无理数最本质的区别,反思自己小学和初中接触到的数中如何辨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上课过程中,随着老师对当天课堂内容的讲解,层层深入剖析问题,面对老师的答疑解惑,学生会意识到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此时老师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自己预习过程中忽视掉了这些点”,“在以后的预习中自己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这样在反思过程中学会预习、理解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全员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长此以往,不但培养學生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及大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反思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激发反思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反思能力。例如:在讲解《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课里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时,可以课前先准备好实验纸,课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纸上项目一,过一点去画一条直线,画完问学生:“小组同桌之间看一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通过小组观察,发现每个人画出的直线并不太一样,深入提问:“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可以画无数条,再次提出:“如果过两点呢?再画一下”,完成项目二以后再次提问:“小组同桌之间看一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同学会发现是一样的,此时深入提问:“同学们,过两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只可以画出一条。此时再次深入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呢?”,此时学生就会反思都是画直线,为什么过一个点和过两个点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同。以此层层深入的方式提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的方法验证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让学生在动手中反思,在反思中动手,课堂学习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反思乐趣。此外,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避免老师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3.巧设例题,培养反思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习最开始还是模仿学习,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给出具体示范。根据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巧设例题,培养学生好的反思习惯。例如:在《合并同类项》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如下的例题:
求代数式5(x-2y)-3(x-2y)+8(x-2y)-4(x-2y)的值,其中x=1/2,y=1/3。
设计这样的例题是因为,本题在解法上既可以将每一个小括号前的数乘进括号里面,再展开进行合并同类项,又可以将(x-2y)当成一个整体去合并,在这两种解题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劣性,学生在例题方法的对比讲解下会自然而然地去反思,明显将(x-2y)当成一个整体会比较简单,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先提问学生怎么做,最好孩子们能说出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此时引导学生反思,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单。这样的例题展示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反思式学习重要性,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让学生遇到一个题目不是按部就班的套方法就做,而是反思题型是否见过,是否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有简单方法解决,同时强化学生整体思想,从一个题目到一类题目,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好的例题展示还可以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照本宣书,要学会先深入思考,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解决问题。
4.注重解题,增强反思能力
解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最直接手段。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还可以强化对课堂内容的深度理解,提高知识转化能力。但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很多问题困扰老师,比如:有的题型讲过很多次,但是下次遇到时仍然有学生出错。有的学生同样的错误会频繁发生。有的题型,题目条件变一下,很多孩子就不会做。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存在差异性,作为我们老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但是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反思能力不够。数学的学习,做题必不可少,但是题海战术却是不可取的,大量的习题训练,如果没有反思,那么学生也只能成为做题机器,而想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反思式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在帮助孩子解题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例如: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x-ax+1=a无解,求a的值。
错解:去分母得x-a=a(x+1),
∵分式方程无解,
∴x=-1,
∴-1-a=0,
∴a=-1。
正解:去分母得x-a=a(x+1),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a)x=2a,
①当a=1时,方程无解。
②当x=-1时,方程无解,
∴-(1-a)=2a,
∴a=-1,
综上所述a=±1。
反思:之前遇到的此类题型是什么?和这一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类比例题:若关于x的方程3x-2x+1=1+mx+1无解,求m的值。
解题思路:去分母得3x-2=x+1+m,
合并同类项得2x=3+m,
∵分式方程无解,
∴x=-1,
∴3+m=-2,
∴m=-5。
教师在通过习题讲解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时,可以将两题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这两题题型看似一样,为何解法不一样,在引导中学生发现在第一个题目中,缺少合并同类项这一步,如果合并了发现其实是(1-a)x=2a,此时,x前面是带有字母的系数,而第二个题目中x前面系数并不带有字母,这一区别导致解题方法出现偏差,第一题中既可能是系数为0导致无解,也可能是增根导致无解。通过这一类比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整理错题,提升反思效果
进入初中以后,年级越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题型多变,方法多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解题遇到困难,老师讲解过后明白了,或者有的同学当时突发灵感做对了,可是下次再遇到时同类型题目时,依然遇到困难。所以只有通过整理错题集,消化、吸收自己出现的错误,站在一个高度去反思自己的错误,才更清楚自己出错的原因,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才不会出现做过就忘的情况出现。此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也是一次自我反思,内省的过程,错题的整理,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薄弱点,是计算能力问题,或是几何思维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性更强,避免重复机器的解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总之,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符合新课改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反思式教学,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在自我中优化反思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用实践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蓓蓓.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29.
[2]林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8):39.
[3]王艳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03):22.
[4]沈春霞.在反思中奋力前行——解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11):4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