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1-08-14刘得奎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刘得奎

摘要: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主要依靠实践来学习。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来实践,但是,在高中主要目的是高考,所以地理实践并不是被注重,学校和老师也是按照高考要求来教授地理知识的,忽略了实践性,这对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打击。所以,学校要重视地理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尊重学生主体,发挥教师作用两个方面分析探索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供相关教师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4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学目标逐渐从地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与地理学科本身的实践属性密切相关。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过去,高中地理并不是很受重视,所以所占总课时也并不是很多,学校和老师也不太注重地理教学。但是在高考改革之后,地理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开展地理综合实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对地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其次,为了开展综合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老师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活动,比如:实践地点的选择,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活动中突发情况的预防,制定实践活动的具体细节,这些都需要老师细心准备。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资源。高中生都处于青春好动期,好奇心也比较强,实践过程中无法完全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再次,学生性格迥异,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实践活动,这样就无法达到一致性,容易发生意外事件。所以,在教師缺乏地理实践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改进地理实践通常只是事半功倍。

(二)自高考课程改革出台以来,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按照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按照高考“什么”内容教学,是教学完成考试任务。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课程,但不能通过传统的纸质试题进行考查,仍占高考试题的很小比例。而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运用能力。这些情境的出现,使学生仍以书本和试题为主,即答题,所学知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学习专业地理学科能接触到地理,其他专业基本不会涉及地理学科,这样就基本上是白学了。所以,在高中就应该多实践,去了解地理知识,感受地理奥妙。

二、动手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的任务之一。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学会拓展学生地理知识,让学生养成自己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比如:在给学生讲述天文伞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学生讲理论知识,先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家将旧雨伞转化为天文雨伞,然后在制作时区的时候给学生加以指导,并在此过程讲述时区转换的知识,这样在动手和讲解中更加能够理解时区知识,同时,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激发学生融入和参与自然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锻炼,布置一些简单的户外体验项目,实现学习与游戏的融合[1]。

三、组织开展户外活动,提高地理科学素养

春天万物复苏,激发学生融入和参与自然的兴趣。老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锻炼,布置一些简单的户外体验项目,实现学习与游戏的融合。在高中地理改革之后,要求老师对过去传统教学做出改变,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老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春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比如去爬山,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让学生观察山形地势,以及周边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爬山,这样不仅放松了高中生活带来的压力还可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了思维能力,也告诉学生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建立地理综合思维和相应的知识结构,深入分析问题。生活中到处都是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有兴趣的人,观察周围的地理现象,随时随地思考[2]。

四、利用高中生特有的感情思维,培养地理素养

高中生一般都在十几岁。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对世界观察的好奇心之中,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判断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在讲授地理知识的时候,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对于地理中一些社会现象以及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案例,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然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具体学习中加以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一次关于地理知识的辩论赛,开展地理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刺激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3]。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旅游业发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搜集旅游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书写讨论小结。老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如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等,让学生自己查阅书籍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网上求助等方式去进行了解和学习,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实施办法,老师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最后,通过课堂上小组讨论整理出最优方案,然后书写书面报告。老师在批改学生交上来的小结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然后加以修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多进行实践,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水循环”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几个玻璃量杯、盖子、冰块、细沙等设备,分组进行试验,一组在玻璃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热水,然后盖上盖子,在几分钟内,大量的小水滴积累在盖子上,这是蒸汽蒸发的原理。当出现大量水滴时,拿开盖子,并且用事先准备好的细沙把水滴推到沙子之中,这是水循环降水的原理。第二个实验先将玻璃灌满沙子,在放入冰块,观察冰融化成水并渗入沙子的过程,这是水的下渗原理[4]。

五、积极创造地理实践条件

对于一些没有实地实践或可以通过地理实验进行实践探究的学校,老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实践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具有自主性,也使学生在课后充分准备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理解和实践地理知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地球自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和分享中学习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几点问题:一,创设地理实践学习任务。老师对学生说:“你可以选择你生活中的物体作为一个地球仪,在此基础上,装饰和调整它们,并将地理知识迁移到地球仪上,以促进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二,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教师运用现代交际工具,经常与学生保持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及时解决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避免学生进入地理知识理解的误区。三,展示实践成果。在许多学生的实践作品中,老师应该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揭示地理规律,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创新实践作品,让学生带来更优秀的实践作品。比如:如果我们把足球当作地球仪,把白色毛巾固定在篮球上,画出相应的经纬线,以手电筒为光源,还能发现实际作品中的典型问题和易错问题,当场纠错,防止学生进入知识误区。高中地理是比较重要的,积极进行实践是理解地理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水平程度,极大可能的帮助学生在高中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老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重新制定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岚,李晴,陈洁,等.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74-78.

[2]孙慧敏,张新主.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SWOT分析及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10):79-80.

[3]王家燕,王信文.基于“336”模式的高中区域地理精准复习策略探究——以世界地理“北美”为例[J].地理教学,2019(04):40-42.

[4]黄惠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探索——以模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18(08):179-180.

(作者單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五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