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物贸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机制研究

2021-08-14张美霞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城乡居民进出口

□张美霞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6)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货物贸易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两个百年”之大变革时期,要综合考虑国外和国内发展形势,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货物贸易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方式,2019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尽管2020 年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仍呈现增长态势,为32.16 万亿元,较2019 年增长了1.9%。

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呈现规模逐渐攀升、民营企业为外贸主体、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的特点[1]。进出口结构优化反映了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步增长。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党的十八大提出居民收入增长的新目标,如何利用当前国际经贸形势,通过进出口贸易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3]。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当前关于国际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的研究多集中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分析对外开放是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4],然而,鲜有针对货物贸易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机制分析。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重点分析货物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

2 理论分析

古典经济学认为,一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通过贸易顺差实现原始财富积累,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早期国际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多为商品的买和卖,通过买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卖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节约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

时至今日,货物贸易依旧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贸易主体也从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转变。企业通过货物的国际流通获得更大的利润,为企业扩大贸易规模创造条件,同时贸易收入以所有者权益等方式为企业家所得,最终提高企业所有者的收入水平。

当企业和国家原始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原始财富将用于新产品研发和高端产品制造,从而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国内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的简单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提高企业家收入,实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国内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将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工资提高,最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因此,提出假设:货物贸易既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设计

鉴于研究为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对外货物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为了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设定以下3 个模型。

式中:Xit为控制变量的集合。模型(1)作为基准模型,检验货物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影响;模型(2)检验货物贸易是否改善或恶化产业结构;模型(3)中既包含了货物贸易也包括产业结构,检验模型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在基准模型成立的前提下,若系数均显著,则中介效应成立。

3.2 变量设置

城乡居民收入(pergdp)用2006 年各地级市价格指数消胀后的人均GDP 对数进行衡量。货物贸易(trade)采用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后的进出口总额的对数表示,推测随着对外贸易深入开展,进出口货物将从低端产品逐渐向高端产品扩展,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居民收入增加。中介变量产业结构(stru)采用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衡量,预期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居民收入。设置了城市经济状况(gdp)、就业结构(urban)、政府干预程度(gov)和城市交通便利度(traffic)作为控制变量。

3.3 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城市2006 年居民价格指数缺失,无法获取的居民价格指数采用对应省份的价格指数补齐。

4 结果分析

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模型估计,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模型(1),主效应显著,说明货物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一国居民通过对外贸易加强同世界的经济交流,进口原材料用于加工生产,出口货物获得收入,从而获得贸易收入并改善经济状况。模型(2)、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货物贸易改善了贸易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根据解释变量(trade)和中介变量(stru)的回归结果判断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货物贸易一方面直接提高了国内外贸企业家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国内产业结构,推动产品优化升级,间接扩大居民收入。

表1 回归结果

城市经济状况良好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优化产业结构,原因在于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条件,从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拥有更多经济要素和更完善的机制,能够更快速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经济自发增长和居民收入增加。政府支出同样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居民收入增加,说明政府扶持型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对完善产业链、改善人民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就业结构的回归结果表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提高将对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于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进出口贸易的附加值更高,更有利于居民获得高收入。城市基础设施状况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小农经济对道路交通等依赖性较低,而加工业和服务业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条件,完善的道路网有利于节约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国际货物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40 多年的经验表明,货物贸易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2006—2018 年281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货物贸易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造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货物贸易在直接提高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收入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间接提高了其他城乡居民的收入。城市经济状况和政府支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居民收入,就业结构升级更有助于居民获得高收入,而城市完善的道路网和基础设施可以节约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应当不断深化开放格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逐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地,以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规范外贸行为的同时,保障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扶植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并参与全球竞争,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生产和销售,增加企业收入。合理利用政府开支,提供良好完善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企业从事外贸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加快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企业应该加大创新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地位,通过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改善。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