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08-14韦金洪陈菲何舒婷
韦金洪 陈菲 何舒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改组为文化和旅游部,为深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铺好台阶,架好飞速发展的桥梁。在此背景下,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与现代智慧旅游相结合”为理念打造的“共生、共赢、文旅康养”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遍布广西。据统计,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兴安县界首镇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入选建党百年100个红色景区推荐地。广西红色旅游如何在良好的开局中砥砺前行,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合地方特色共生发展,以推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意蕴
(一)以“共生理念”为价值引领
红色旅游开发以及后期红色旅游景点的维护不仅关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否和谐,更关乎“美丽中国”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完成,在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的同时,将极大程度地保护红色旅游景点原生态。在共生模式下,对红色根据地建设与开发,生态破坏力较小,能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惠共生、互利共赢,维系起文化与生态的纽带。建设和合共生的红色生态旅游,需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红色旅游的发展优势,围绕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特色,走生态优先的红色旅游崛起之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
(二)以“文旅康养”为特色切入
当前,疫情防控已常态化,人民对文化与健康的重视达到新高度,文旅康养的大时代即将顺势而来。以“健康”为发展基点,文化、休闲、健康、养老等多元素集中赋能,文可促旅,旅亦彰文。红色旅游作为最具教育意义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年轻群体的旅游方向。红色精神以其强大的震撼力及感染力不断促使着青少年厚植爱国热情,“寓教于乐”的研学游、亲子游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在旅游过程中纳人气、促教育、增经济,潜移默化中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品德与思想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以“产旅联动”为重要抓手
“甲天下”的山水资源与“遍地红”的人文资源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强大依托,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教育行业等重要抓手配套发力,形成多向联动、全方位梳理优势与短板的创造性发展格局。产业与旅游关联度的高低事关产业发展与旅游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共同利益问题。文化、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能为红色旅游发展拓空间、聚人气、纳人才、增动力,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加快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红色旅游与文教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快了文化教育行业新业态的产生,加快了红色资源的资产化,倒推传统文化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红色研学游、红色旅游赋能文化传承等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并举。强化“产旅联动”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文教产业市场空间,共同持续发力,将有效防止双方陷入红色旅游“千篇一律”、文教产业“千企一面”的困局。
二、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红”与“绿”结合焕发新活力
“绿水青山”是壮美广西的真实写照。南宋王正功曾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赞美广西风景宜人。独特的“绿色”自然风光为广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文旅康养战略的提出,深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推进“革命红”与“生态绿”相结合焕发广西旅游新活力。广西共有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多处,其中左右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广西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有形、无形红色文化资源兼备(见表)。红色景区依旧址而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采,传统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同频共振,文化与生态交相辉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资源。
表 广西主要有形资源与无形红色资源
(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拉动旅游总收入提升
“红色旅游”将孵化出新的消费模式,刺激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赋予地方发展勃勃生机。据广西文旅厅统计,2016-2019年广西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25.0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率高达40%。2019年百色起义90周年之际,桂北红色旅游景点国庆七天迎来了30.17万游客。由此可见,旅游业是经济市场中的支柱产业,抓住红色旅游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一大关键。红色文化催化旅游业态创新升级,能够推动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增长,拓宽行业发展空间,提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增强地域间的人口流动性,强化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加大吸资、引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红色交通全面发展,国际红色文化合作稳步推进
红色交通建设是“红色根脉”延续传承和地区开放合作发展的“重要窗口”。2017年交通部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近126个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涉及28个省(区、市),建设总里程约2442公里,总投资约231亿元。2020年,广西文旅厅提出红色旅游发展新目标,将着重整合中越边境旅游资源,以胡志明先生在中国革命活动为载体,以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和中越建设国际旅游合作区为契机,加强同越南的联合协作,完善与越南铁路、水路、公路、航线的对接,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合作平台,围绕“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共同推进跨国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争建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先行区。
三、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欠发达,红色旅游发展资金不足
广西红色旅游开发较晚,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没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品质,开发多以故居、革命旧址、纪念馆的开发建设为主,红色资源内涵深挖不足,红色旅游产业形式单一。红色景区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产品缺乏创新性,地域性特征不显著,由于尚未形成品牌产业链,导致当地旅游品牌的赋能力度差。此外,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没能达到有机融合,开发利用程度低、红色氛围还不深厚、独特性差,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红色旅游市场中崭露头角。
(二)品牌性匮乏,红色旅游开发深度不足
广西红色旅游开发较晚,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没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品质,开发多以故居、革命旧址、纪念馆的开发建设为主,形式单一,红色资源内涵深挖不足。另外,红色旅游产业形式单一,可观性景点多以图片、文献、旧物为主。红色景区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产品缺乏创新性,地域性特征不显著,由于尚未形成品牌产业链,导致当地旅游品牌的赋能力度差,产品营销手段无法成为促进景区发展的重要抓手。此外,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没能达到有机融合,开发利用程度低、红色氛围还不深厚、独特性差,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红色旅游市场中崭露头角。
(三)国际视野窄,红色旅游国际化开发弱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依,接近客源市场却未充分重视境外邻近国家的客源市场,国际发展观念浅薄,开拓意识不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效率低。未能依托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实现广西与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红色旅游市场的联动发展,拓宽广西红色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广西旅游业的开放层次尚低,缺乏合作意识与借鉴吸收意识。未能把握与东南亚地区的接壤之势,因此,要借鉴国外旅游建设的优秀成果,增加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性思维。
四、推进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开通红色专线,不断筑牢红色旅游发展根基
要形成全方位的红色旅游景区服务体系。建议做好红色旅游路线的合理规划,减少路程耗时,延长有效观光时间,促使旅游效用最大化。开通红色专线,增设城际交通,扩大景区服务的辐射范围,完善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沉浸式军旅生活体验为特色,形成创新型景区食宿开发等。加快改善广西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落后局面,优化红色景区运行理念和经营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型景区讲解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红色旅游景区活力。
(二)挖掘红色资源,红色根据地、红色旅游两方面要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统筹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关系。”致力于红色文化与避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的结合,在红色旅游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核与示范意义,还要统筹兼顾红色旅游根据地的生态保护与文化融合,加大地域特色承载力度。实施深度体验型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红色旅游与休闲娱乐有机结合,把历史场景、故事场景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给予游客娱乐体验,如主题街区、园区和主题体验店等实景娱乐场所,增强氛围体验感,提高游客重游率。
(三)现代科技赋能红旅创新,享受红色革命的独特魅力
积极推进广西红色旅游地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红利与电商东风拓展销路,形成产销一体的红色产品输出模式。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时代内涵,生产出适销对路、有内涵、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加大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因地制宜推行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融合现代科技再现革命场景,从聆听历史到感触历史,深化历史场景的体验感。加强红色旅游地的口碑建设,做好景区建设、绿化建设及场景布局的美化工作,打造与自然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魅力红色景区,利用网络传播与网红效应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