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向东以跨界触角激活东方美学

2021-08-13雨田

收藏·拍卖 2021年4期
关键词:釉里红瓷画版画

雨田

从向往地球的另一端到坐西向东

早年陈向东一直在版画领域探索,在20 世纪90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独树一帜的画风受到画坛瞩目。当时他的版画作品多次进入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两年一次的全国版画展等全国性最具有权威的美术展览以及中日现代版画展、台湾版画双年展、中加版画展等国际性版画大展。并先后获得全国版画优秀奖、中国藏书票展铜奖和江苏美术大展优秀奖等奖项。成为中国当代在国际间最活跃的版画艺术家之一。

陈向东记得小时候常常拿着地球仪不停地转动,心中暗暗埋下了一个想法:要到地球的另一边看看。长大后,虽然也听说国外月亮并没有那么“圆”,但那颗躁动的心,总在不断推动着陈向东,即使面临着诸多未知的艰辛,也想看看自由国度的花花世界。

在1997年,陈向东移居美国,从东方到了西方,尤其是长期生活在纽约这座世界上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他开始更全面地接触西方的思想,了解西方的文化,但随着更深入地了解,陈向东越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焦虑,常常感到漂泊无依,他开始反复思考自己的文化根源,并重新审视东方艺术。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国的艺术家,在今天应以怎样的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对话?为此,陈向东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号—坐西向东,他的艺术生涯进入了另一个拐点。

触类旁通,重新解读东方文化

在2008年前后,陈向东创作了一系列融入东方文化与精神的版画,抽象而神秘,把东方人古老的宇宙观、阴与阳等哲学观念融入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作为自己对东方文化的重新解读。

随后,陈向东又将目光转向了东方艺术的代表—水墨,他的作品线条宁静而富有表现力,画面中常出现太湖石、莲花等传统文化符号,但通通进行重新解构。他以水墨借鉴西画的光影明暗,构图打破国画传统格局,作品当代感极强却又保留了传统水墨里的雅趣和意境。

陈向东对材料有着一股天生的敏锐感,他能很好地驾驭工艺特性,并掌握在媒材之间的转换能力。从版画到水墨,再到近年又沉迷于当代陶瓷艺术,陈向东在“坐西向东”的路上开拓出广阔的天地。

“任何艺术都是触类旁通的。在当代多元化语境之下,艺术家选择‘跨界回归根本,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追求个人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体验。版画、水墨、瓷器是三个不同的领域,但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一个共性,以‘水作为创作媒材的最基本元素。而‘水具有强韧的包容性质,是众生面向,是‘水的静与流动自然去解构与律动画面来承载我的美学创作思想与观念。”陈向东这样解释。

画瓷,走上一条不归路

谈起跟陶瓷艺术结缘,陈向东说:“当时,与上海璟通艺术中心熊景兰偶然相识,并有幸听其讲述那些关于制瓷背后的故事。从七十二道工序到制瓷过程中那些无处不在的“变数”都像是被施了魔法般的指引棒吸引着我,为之沉醉和疯狂。或许从来都不曾料想,自己会走出那个一直以来熟知的领域,去探索另一片完全陌生的瓷艺天地。”

后来,有一次在参加纽约雀尔喜一个画廊活动上,与Stride Arts的CEO相遇,通过双方的交谈交流,并来来回回跑到陈向东工作室,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于是,两人想通过用瓷器、水墨展览,为当下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一种对话的新思路。在这种语境下,促成了2019年6月“坐西向东”陈向东当代瓷画艺术展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心地带的Stride Arts顶级艺术画廊成功地举办。展出了30多幅水墨画和60多件瓷器作品。开幕时吸引了来自纽约各界100多名中外人士,诸多作品被收藏家现场认购,同时受到了中外各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并被美国artMarket杂志进行了独家专访。陈向东的陶瓷艺术让老外们眼前一亮,他也成为将东方文化的符号—当代瓷画之风带入纽约顶级画界的第一人。

对陈向东来说,瓷画是一个他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却深深吸引了自己,成了他探索的一片新天地。他笑称这是一条不归路。

陈向东认为在当代的语境下,陶瓷艺术可以有多元化的视觉呈现。它不再局限于传统陶瓷的工艺范畴,而是可以结合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等审美特征,真正独立成一门真正的艺术。

在陈向东看来,瓷胎不同于宣纸,釉彩也不同于国画颜料,有时平面绘画的习惯会不自觉带入立体的瓷绘过程中。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个面都要顺着瓷胎造型而为,要根据器物的形态自然延伸周旋。运笔须用内气带动,需轻松而有节制,含蓄而直接,自由而流畅,平静而斩钉截铁。画与瓷的完美交融,赋予了瓷新的生命。

他说对釉下彩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笔下的青花别具一格,抛弃传统瓷画细腻工整的描绘,而是转向写意甚至抽象的画面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无限的空间中,在虚与实的对比中达到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青花彩绘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在瓷面上表达当代艺术的观念,从而脱离了工艺的范畴。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创作时的心情:“青花遇到水之后,就如墨遇到水,由淡到浓,层次丰富。光润透亮的蓝与素雅明净的白瓷巧妙结合。那一刻,我享受着它的清雅脱俗,内心静如止水。”

陈向东还说釉里红就是自己的前世情人,对它一见钟情。因釉里红的着色剂是氧化铜,而铜是一种十分活泼的元素,在烧窑的过程中温度、气氛稍有不慎,便无法形成绚丽的红色,甚至由红变绿,因此古时候釉里红是十分名贵的瓷器品种。

不过,陈向东却反其道而行,充分利用釉里红的特性,以洒脱的笔触描绘抽象的画面,古人视为瑕疵的绿色,反而被他巧妙利用,作品常形成红中带绿、绿中有红的效果,以彩绘呈现泼彩的效果,釉里红反而更“活”了。

以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思维重新激活陶瓷艺术,是陈向东持续探索的方向。“传统瓷器上的纹式彩绘,是通过分工完成的,包括现在的景德镇一些仿古瓷器的作坊,在瓷器上画线、人物、花卉和混水法等都是通过分工极细的流水线作业完成的,这些画工只是不断重复技艺。但近10多年来有大批的艺术家跨界加入,他们首要考虑的不是技法的传承,而更多以创作观念为前提,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更张扬个性感情的表达。

自己在创作瓷器作品时,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要突破传统瓷艺教条的约束,用当代人的观念,思想去把多角度观察所获得的维度,分离出来重新解构叠加于瓷器上,形成画面的广度与深度融合,使自己表达的形式手段更加极具当代气息的抽象。我认为两者之间没有隔阂,而是成为一種动力,另辟一种有很多可能性,当代精神属性和个人语言的风格。”

陈向东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若不是与瓷结缘,自己的心仍在四处游荡、寻觅。他从瓷中找到了自己文化的根,不断迸发出创作的激情,如同窑火,在熊熊烈焰中不断涌现新的能量。

谈及未来,陈向东表示没有太多具体的计划,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会认识不同的人和事,邂逅不同的风景,就像冥冥中注定的那般。

而自己有着近乎理想主义的个性,在对待艺术创作上,几乎没有任何关乎市场的考量,也不会为了某场特定的展览去刻意发挥。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才是最重要的。他只会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创作,并力求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升。

猜你喜欢

釉里红瓷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瓷器贵族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瓷中贵族
青花釉里红瓷器研究
我与青花釉里红陶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