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铺陈,现代彩墨渐入佳境

2021-08-13

收藏·拍卖 2021年4期
关键词:脉络现代性中国画

回溯中国画在近代以来的发展,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代代有志之士勇于求变, 在中国画发展上各自作出适应时代的回应。总体来看,可以发现三条不同的方向:第一,是以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他们沿着文人画的脉络发展而来,在传统绘画系统中生发,演绎笔墨当随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第二,是从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以改良中国画的“改良派”。这又一分为二,其中,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主张以欧洲写实传统、现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理念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影响力延续至今;另一个方向则同样借鉴西方艺术的成果,但把目光投向当时西方冉冉兴起的表现主义等现代绘画观念,在中国画中引入西方艺术对色彩的处理、观念的表达等,更强调形式感。这一方向以林风眠为起点,经过20 世纪初、20 世纪80 年代等各时期众多艺术家的探索,俨然形成一條不同于前两者的中国画现代转型路径。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既具有中国艺术的基因,又兼具国际化、现代性的语言,在当今也越来越受到新一代藏家的青睐。

只是,这条路径更多是基于一众艺术家的个体探索,尚未被归纳为统一而清晰的脉络,对此,一种针对这一艺术现象而提出的 “现代彩墨”,便是试图系统性梳理和阐释的新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现当代彩墨并非一种具体的画派,更多是对于中国画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构建,虽然这一新理论尚未得到普遍认同,但它对于中国艺术发展、构建出独立的现代性,走出局限传统与尾随西方的怪圈,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次专题正是基于一种开放的心态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脉络现代性中国画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书画名人汇
重构现代性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