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热护好脚秋冬少病扰

2021-08-13郑金美

家庭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脚底大拇指胃痛

郑金美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走行有足太阳膀胱经等六条经脉,有上百个穴位,关联着身体所有的部位,而且脚经常走路,容易劳累。因此,日常要掌握些养护脚的方法,并经常实践之。比如经常按摩,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再如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先泡脚,再进行按摩,摁的力度要稍微大一些,可以缓解疲劳,帮助睡眠。

夏季很多人不爱穿袜子,而且又喜欢吹空调,如果脚部没有保护,很容易受凉导致脚部抽筋;若经常受凉,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在晚上睡觉时,要将脚盖上。经常穿高跟鞋也会使足部血液循环不畅,所以尽量不要穿高跟鞋走过多的路,另外,不正確的坐姿与站姿容易导致足部痉挛,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坐姿,不要跷腿。泡脚的时候可以选择稍微热一些的水,而且泡脚的时间不宜太长。

夏季暑气湿热,脚病本就高发。但我们为图凉快,往往忽略了对脚的保养。其实,夏季养好脚,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防止秋燥伤肺、伤阴,对预防秋季疾病也有好处。

泡脚祛暑湿防腹泻很多人在冬天有泡脚的习惯,但到夏天,就常用凉水一冲了事。再加上饮食贪凉,吃进去很多寒凉食物,以及吹电扇、空调等,寒邪和夏季的湿气容易一起郁积于体内,如果不及时祛除,等到秋冬时节,就容易引起胃痛、腹泻、四肢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病症。坚持温水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若能与全身调理相配合,便可以防止秋燥伤阴、伤肺,促进血液循环。泡脚水温以40摄氏度为宜,每次泡20~30分钟。泡脚后可涂抹润肤霜,防止脚底干裂。饭后不要立即泡脚,以免影响消化。有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或足部外伤的人,不适合泡脚。

按摩脚底防便秘中医说“春夏养阳”,夏季养脚对助长阳气很重要。夏季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阳气容易受损。到了秋天,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阳气可以收藏了。体质本来就差的人此时免疫力下降,尤其对消化系统影响明显,容易诱发便秘、胃肠炎等疾病。按摩脚底有利于助长阳气,尤其是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中益气。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按摩位于脚掌前部l/3中间处的涌泉穴,有助于养阳。此外,还可以双手握脚,用大拇指和大鱼际按压脚背,其余四指按压脚底,以脚底中心线为轴,从脚趾到脚跟依次按压64次,力度要适中。

脚部保暖防胃痛中医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脚在下,属阴,寒邪也是阴邪,所以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重要途径。双脚离心脏远,血流量小,脚面的温度比身上低,一旦受凉、寒凝,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不但皮肤受损,还会出现胃痛、腰腿痛、痛经等病症,这就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的道理所在。因此,即便是夏天,老年人也应穿双薄点的棉袜或透气性好的丝袜,在皮肤和鞋之间建成一道“屏障”,避免脚部受凉。此外,还应避免脚部被冷风直吹,下雨时最好穿雨鞋。

穿对鞋子护脊椎很多人不知道,鞋子穿不对,对脚乃至全身都可能造成伤害。不合适的凉鞋、人字拖、高跟鞋等,会导致足部变形,从而对人体的内脏功能产生不良刺激。比如大拇指因穿鞋不当受挤压,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头部功能;大拇指内侧畸形还可能会伤害脊椎,影响甲状腺的功能,等。因此,夏天最好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布鞋或真皮凉鞋。鞋后跟以高1.5~2厘米为宜。这样有利于支撑足弓,减少足部疼痛。夏天要少穿厚球鞋、高跟鞋、人字拖。

“足疗方”能治病腿脚怕凉,经常抽筋的人可以取花椒、干姜、肉桂、八角等,加2000~3000毫升水熬成汤汁,晾至40摄氏度左右泡脚,有温阳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此汤药可反复加热使用。有脚部红肿、热痛、甲沟炎等症状的人,可以用金银花、菊花、绿茶、黄连、黄芩、黄檗熬成汤汁泡脚,有清热解毒、消肿燥湿的作用。有脚汗、脚臭的人,可以试试用淘米水加食盐,或用高粱、薏米熬水泡脚。

此外,夏天要格外注意脚部清洁。应每天洗脚、换洗袜子。洗脚时,不妨做个脚部“体检”,一是看看皮肤表面是否有发红、起泡、擦伤,看外形是否有肿胀、凹陷,看指甲是否有断裂、变色或出现斑点。二是摸摸双脚是否有压痛感;脚背部的趺阳脉是否搏动正常,如果脉搏减弱,则说明血流不畅;双脚脚踝、大拇指、脚掌等部位的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一侧偏高,则可能有局部感染、痛风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脚底大拇指胃痛
脚底滚棍,缓解足跟痛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基层领导为何容易“脚底松软”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挠痒痒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