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话祛湿

2021-08-13阮志忠

家庭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赤小豆薏米湿气

阮志忠

防湿的注意事项

1.平和心态。良好睡眠。平和的心态对人们的生理活动有积极影响,可以增强抵抗力,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反之,思虑过度则会出现脾胃虚弱而滋生内湿。良好的睡眠也可以起到防湿祛湿气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固人体的正气。正气足,身体的祛湿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2.保持轻微运动。湿气是在人久卧、懒惰时不知不觉地侵入人体的,适当的活动四肢,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使身体处于活力状态,不给湿气侵袭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身体缓慢摆脱湿气。不宜剧烈运动和出汗,以免耗伤正气,使气随津液流脱。

3.饮食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宜合理,少吃或尽量避免烟酒和辛辣刺激食物。过食生冷及肥甘厚味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滋生湿气,日久形成内湿体质。平时还可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可有效预防湿气入侵。

祛湿的注意事项

1.不能一味祛湿气,要养脾胃。湿气主要是由身体里代谢不掉的废水堆积形成,根源在于脾胃的功能减弱,脾胃运化不掉水湿,久而久之慢慢堆积,同时又给脾胃增加负担,使脾胃越来越虚弱。单纯的祛湿气虽然可以缓解身体上的不适,但只要脾胃没有养好,湿气很容易卷土重来。因此,祛湿根源要健脾胃,要重视脾胃的养护,从根本上解决湿气问题。

2.不能笼统祛湿气。要辨寒热。湿气不单独存在人体内,常与寒气或热气合并纠结在一起,成为寒湿或湿热。祛湿气前要分清自己是热性还是寒性,不同类型的湿气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若用错方法,反而会加重不适。寒湿和湿热的表现症状大不相同,在舌苔上很容易鉴别。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即舌体較正常舌体大,舌质颜色偏淡,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在表现症状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湿热多见口苦口干、胁肋疼痛、皮肤油腻、小便色黄等热性症状,而寒湿多夹杂咳嗽、怕冷等寒性症状,很容易鉴别。

3.不能急于祛湿气。要慢慢来。中医讲湿性黏滞,一是指症状的黏滞性,另一点就是指病程的缠绵性。湿邪为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容易反复发作。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体内的湿气就像是一种黏液,流淌在我们身体的缝隙里,必须一点点地疏通,才能清理干净。还要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然在祛湿的过程中还会增加湿气。

法湿的食疗药膳小方

体内有湿气,可以通过食疗药膳改善,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可祛除湿气。下附几个健脾祛湿的食疗药膳小方,供读者参考。

淮山药芡实薏米汤淮山药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黄芪15克,猪排骨150克。先用水浸泡淮山药,去掉硫黄之味。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块,芡实、黄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食材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适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便秘者不适宜。

薏米赤小豆汤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适于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

小米薏米芪莲粥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枣10克,莲子10克,黄芪15克。将全部食材洗净,放进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益气。

藿香荷花茶厚朴花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煮20分钟,滤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功效能醒脾胃、芳香化湿浊,适于上焦湿困者,常见有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

猜你喜欢

赤小豆薏米湿气
教你两款醒酒茶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薏米水降尿酸治便秘
赤小豆治痄腮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米中第一薏米
食疗养生祛湿气
孕妇可以吃薏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