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少农的5000字家书

2021-08-13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瓮安家书烈士

“母亲,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多人受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既把我的力量和生命都交给这一件事情,我怎么能够有功夫回家来,忍心的丢着这样重大的事情,看着一般人受痛苦,而自己来独享安逸呢?”这是“红色特工”冷少农烈士1930年前后写给母亲的家书片段,冷少农与母亲之间因为误会,双双陷入痛苦和内疚之中数年。面对亲人“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指責,冷少农用一封长达14页、5000字的回信希望母亲理解他。

在战火纷飞的时日里,面对家人对“归来”的殷切期盼,冷少农虽回应以同样的思念眷恋,却用更多的笔墨解释“回家的事是不能定的”,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1900年出生于瓮安县,1917年进入贵州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在校期间接触到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25年,对封建军阀反动统治极度失望的冷少农毅然离开母亲、妻子和不满半岁的儿子,前往广州黄埔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冷少农受组织派遣,打入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

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质,冷少农到南京后一直没有给家里写信。母亲不了解他在南京的情况,听信了传言,认为他在外面得到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忘了家中的高堂和妻儿,在信中责备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母亲的训斥,冷少农复以一封长信,解释了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信中写道:“我时常想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家庭是不对的,但是一想到大多数的穷苦民众,他们人数是这样的多,他们痛苦是这样的大,我家庭中的人虽然也受有一点儿痛苦,哪能及得他们?”“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祖父虽然出身贫寒,但从小就有凌云志向。改名为‘少农,意思就是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寻求救国济民的道路。”为了保守潜伏秘密,信中冷少农只能委婉向母亲解释,自己绝非‘不孝儿,只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

据《贵州党史》记载,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中,冷少农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巧妙周旋于敌人之间,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包括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红军的重要信息,为三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冷少农身份暴露被捕入狱。酷刑和诱惑都未能让冷少农屈服。1932年6月9日,冷少农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瓮安猴场会议纪念馆里记载了这样一段往事:1934年12月底,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到达瓮安,凑了10枚大洋和一些零花钱,派两位贵州籍红军战士去高庄村看望冷少农的家属。两位红军战士化装成商人,告诉冷母他们是生意人,老板是少农的朋友,安慰冷母及少农妻子不要担心,少农会争气的,并叫少农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有用的人。而此时,冷家人并不知道冷少农已经英勇就义……

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向冷少农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同年,连同冷少农寄给母亲的信,冷家将冷少农烈士七封家书全部捐献给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猜你喜欢

瓮安家书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家书( 连载一)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人小鬼大狄仁杰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