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

2021-08-13石晓琼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石晓琼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改变,无论是从教学观念或教学形式上均有新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无论是对语文学习或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均有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讲解传统文化,深入解析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传承路径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越来越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渗入,强调在新时期注重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以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思想,为继承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带来科学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导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求,深入探究优秀民族文化,对学生实行多样化的教育指引。

一、创造教学文化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融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文化作品众多,这些内容有些浅显易懂,有些晦涩难懂,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选取适宜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作品,从浅到深地展开阅读。教师能够每天或每周安排学生展开晨读,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诵读不同作品。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生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生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五年级学生学习《孝经》,六年级学生学习《增广贤文》。其中,《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适合每个年级的学生诵读。教师采取晨读这种方法,可以在每个年级的学生群体中营造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基于传统优秀文化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还包含了深厚的文化,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体会课本中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观表现在“仁爱”,小学是形成价值观的核心阶段,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使学生感受仁爱思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在教学《游子吟》这节内容时,教师应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母亲在灯下给即将出行的孩子缝补衣裳的场景,叮嘱孩子在外照顾好自己,使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母爱,感受母亲的辛劳。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通过古诗词感受民族优秀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载体,古诗词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值得仔细欣赏和品味。小学教材和课后读物涉及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教师应指引学生品味其中含义,感受古诗词中沉淀的文化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扩展延伸课文。如教师能够先向学生講解《伯牙绝弦》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假设你是子期,基于伯牙的琴声,你可以感觉到徐徐清风吗?你如何感叹?”教师能够使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将学生融入动人的场景,了解知音的含义。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最懂你想法的人?”有的学生会说自身的好朋友,有的学生则开始沉默。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能够总结问题,告诉学生朋友的含义,并鼓励他们积极与别人交朋友。

四、结语

总之,传统优秀文化是国家珍贵的历史遗产,在人民的生活、和学习上都有着显著意义。小学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核心阶段,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也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基于教材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过渡到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把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杨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

[2]周新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

[3]武卫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9(15).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正镇王沟圈小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