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2021-08-13刘建美
刘建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替代。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究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即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并充分吸收所学知识。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各校纷纷构建多媒体课程,帮助小学生有效吸收语文知识,以此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新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相对简单,但是多媒体技术涉及的领域与内容相对庞大,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与学生应吸收的知识相脱节。针对多媒体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具备的功能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教师都可以利用远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完成预习与复习环节。在课后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教师申请帮助,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分组教学模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现如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甚至有的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没有在黑板上写任何内容。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汉字的认知与书写具有较高要求,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将课堂交给学生。
小学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充分體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辅助功能。如在语文课文朗读过程中,以往学生会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后,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情感的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与帮助的机会,拍摄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并借助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导学生
教师要推翻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群发布学习任务,在建立学生群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家长群,及时回馈各方的意见与建议,教师可以在群里通过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如学生问题,可以在群里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与探讨。
多媒体教学将学生作为中心,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将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上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还要充分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学习,通过趣味学习,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总而言之,教师要构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为日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先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课外语文,2016(20).
[2]曲明姝.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才智,2017(6).
[3]赵俊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制约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3(26).
(作者单位:赣县区茅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