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视角下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1-08-13苹,施炎,李

科技和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青岛深圳领域

刘 苹,施 炎,李 腾

(1.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 110036;2.青岛滨海学院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 年3 月底,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 189 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国际前列[1]。青岛是中国的新一线城市,其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把青岛打造成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以其溢出带动效应增强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对实现青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智慧型大都市具有重大意义。

1 青岛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

1.1 总体情况对比分析

深圳是中国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处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位居全国第3 位。截至2019 年8 月底,深圳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总数约636 家,近70%的企业集中在应用层领域。深圳集聚了腾讯、华为等大型龙头企业,大疆、柔宇科技、碳云智能、优必选等诸多国际一流的独角兽型企业[2]及众多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形成了“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智能智造、智能手机、智能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智能识别软件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产业链[3]。AI+5G 应用已经在交通、医疗、安防、城市管理、电影院、酒店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各种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酒店和智慧交通等多类应用场景的拔地而起,给“深圳智造”增添了新引擎,有力促进万物互联和智慧城市的实现。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比深圳较晚,处于全国第二梯队,排名第17 位①数据来源:亿欧智库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青岛现有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近100 家,同样主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层面布局,如:在仓储运输领域的青岛港全自动码头;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海信网络的智慧城市中心平台、警务大数据和公共安全实战平台、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海尔U+人工智能智慧家庭解决方案,集IOT 物联、OS、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等技术于一体;在视觉检测领域的歌尔虚拟现实头显。此外,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智慧公安建设等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华为、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投身青岛,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加快推进相关项目。此外,海尔、海信、中车四方、歌尔等一批本土企业先行先试,走在行业前列。

1.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素对比分析

选取产业政策、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储备、资金支持等5 个指标作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对青岛和深圳在5 个方面的情况做简单梳理和对比分析。

1.2.1 在产业政策方面

2017 年,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将包含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作为重点关注领域[4]。2019 年,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在推进技术攻关、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深化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比较完备,着力点贴近企业需求,能够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有力地营造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深圳相比,青岛还没有明确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仅崂山区在2019 年7 月印发了《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2019 年8 月青岛公布了“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

1.2.2 在产业基础方面

深圳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产业基础夯实,实力雄厚。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在内的技术层支持,以及包括云计算服务、传感硬件、计算硬件等在内的基础层支持。另外,深圳金融、物流等产业发达,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层的支持,使人工智能产业能更好地与优势产业结合并加速落地。

与深圳相比,青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基础差距不算太大。青岛制造业基础较好,信息通信产业比较发达,具备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条件。青岛发起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前沿技术成果和应用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2.3 在技术水平方面

深圳与青岛相比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落地、实现商业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和半导体,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深圳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孵化作用,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其中,华为、腾讯占据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百强企业排行榜的第一、二名,两家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果数量和技术水平国内外领先。

近几年,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场景层3 个方面也有长足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层面,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物流及智能车联网在内的智慧城市系统。但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偏弱于深圳。

1.2.4 在人才储备方面

深圳与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不足,深圳缺少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顶尖人才,青岛人才紧缺问题比深圳严重,相关领域人才普遍缺失。对此,深圳明确提出要聚集培育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动态更新,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人工智能人才评价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靶向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青岛也加大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但效果还不明显。

1.2.5 在资金支持方面

深圳市人民政府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向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工作的企业提供无息贷款。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向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融资租赁补贴。此外,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向生命健康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产业等提供贷款贴息。青岛给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相当有限。

2 青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与深圳存在的差距

通过对比分析可见,青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与深圳存在着差距,具体见表1。

表1 青岛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素星级评定情况

1)政策环境尚未成熟。缺少统筹全局的中长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来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尤其在资本和人才政策方面,需要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2)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不均衡。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呈孤岛式发展,未体现出与前端大数据产业和后端智慧生活产业的紧密联系,现有产业基础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流程再造、数据分析及市场反馈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与实践,导致传统企业很难将业务延伸到人工智能最前沿领域,需要引导和优化。

3)缺少代表性企业和国内外领先技术。青岛虽有海尔、海信等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真正的人工智能企业还没有成长起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水平更是有待提高。

4)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非常缺乏。青岛本土化人才培养难以跟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在人才引进方面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比处于竞争劣势,人才缺失成为制约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

5)没有形成资金支持体系。人工智能企业,尤其是初创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困境,青岛尚无系统的资本支持体系来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

3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向深圳学习,并以其为目标进行追赶和超越,课题组建议:成立隶属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办公室,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对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3.1 制定特色的产业政策

对接国家和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差别化的具有青岛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突出临海特色:在涉水智能领域,大力支持海上无人机、海下作业机器人、智能船舶海工装备制造等企业的发展,争取在涉水智能领域有所突破,抢占该领域的制高点;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利用人工智能设备对青岛、全国的临海海底进行探测,结合AI 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收集的大量图像和数据资料,应用于渔业规划、海产养殖、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等领域。突出原有产业基础:在智能储运领域,围绕海信、青岛港和四方机车打造货运及客运智能交通储运系统和设备,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在智能家居领域,围绕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探索构建以孵化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产学研融合孵化衍生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建设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试点建设以智能家居为主的智能生态小区项目。着力用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和装备等创新资源向青岛的人工智能产业流动和集聚。

3.2 实施制造业的逆向整合战略

在智能家居、智能储运及涉水智能等领域重点推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以终端产品人工智能化,倒逼传统产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设备的转型升级,在制造环节中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化和商业化布局,以“衣联网”等形式触发新兴产业和业态。大力扶持传统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技改,加速技改补贴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大应用场景的开放力度;充分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强化产业链、技术链的平台效应。

3.3 设计技术路径图

确定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重点研发领域,实现产学研的交流互动,保证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商业化能力,除围绕“7+N”攻坚计划和任务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外,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领域进行谋篇布局。深化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围绕青岛已有技术基础和发展需求,在大数据+知识驱动认知技术、新一代机器学习、推理与决策、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等基础前沿方向重点突破,突出前瞻引领,强化理论储备,实现在人工智能优势领域的引领式发展。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发展跨模态与协同感知、自然语言理解、协同控制技术、人机物混合智能技术、智能芯片与智能硬件等关键共性技术,为加快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4 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青岛现有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延伸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和健康等产业链和创新链,打造多个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示范区[5];二是实施重大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以重点工程方式推动本地区人工智能重大成果的创新应用。近期重点推进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重点产品在制造、健康、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的示范应用;三是实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5G 创新示范网络,整合全市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心资源,推动基于5G 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能感知物联网等前沿应用,尽早实现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面融合。

3.5 搭建国际化的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平台

一是通过构建“海外人工智能博士工作站”“海外人工智能科技孵化器”等方式,实现“全球孵化、青岛创造”的人才引育机制;二是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及“人工智能+”的高校课程。鼓励企业和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双向互动培养模式,着眼未来,培养本地人才。

3.6 帮扶人工智能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一是加快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扶持贷款难的人工智能中小企业;二是通过政府站台,推介企业,搭建人工智能“青岛展厅”“国际客厅”;三是鼓励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人工智能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丰富人工智能领域的金融市场层次和金融服务体系,尽最大努力解决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3.7 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青岛各市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需要,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为中心,依托中部高新区、东、西部大学城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强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创新核心区、先行示范区,建设智能家电、智能运载工具、智能交通、智能涉水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专业化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以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为核心,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使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智能家电产业;以青岛高新区为重点,依托外引的腾讯、华为、百度、中兴等企业,加快腾讯双创小镇、华为智慧云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争取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为基础,辐射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整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研究院、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资源,培育青岛特色的涉水人工智能产业。

猜你喜欢

青岛深圳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