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内在逻辑与破解策略
——基于扎根理论视角

2021-08-13丁克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主体

丁克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55300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和组织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小农户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得以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兼具复杂性、长久性和系统性,持续资金投入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能有效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区域局限、企业规模限制和抵押担保物缺乏等因素影响,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如何系统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有效破除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及其重要性、融资需求与供给、融资约束与破解路径方法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研究。

在国外研究中并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定义,但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范畴,即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Thompson认为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得以存续与发展的关键原因是政府良好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比如相对完善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和针对家庭农场的低利率贷款,均为家庭农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1]。而在我国,林乐芬团队研究认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范畴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2]。

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源于20世纪中后期,Anderson.D.and F.Khambata的研究表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的促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农村金融的发展紧密相关[3]。国内农村金融受制于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存在一定的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乔海曙和高帆等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村金融抑制既存在需求不足也存在供给不足。郝志瑞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生产规模较小、还款能力弱和可供担保的抵押物较少[4]。许学梅作者的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来源于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融资担保物,导致融资风险增大,融资资金难以申请[5]。

基于融资问题的研究,李俊强和杨兆廷、肖福英、扬铁军等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应对与解决措施,其中就包括: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加强经营特点,提升信誉;增强信贷政策的引导,强化政府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中的监管作用;完善产权制度,扩大农村抵押融资范围;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打造多元的金融产品;规范农村信贷环境,健全农村金融中介服务,优化农村信贷管理流程等[6-8]。

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没有系统阐述影响农村经营主体融资的原因,难以对问题进行完整的判断、分析和决策。因此,本文拟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研究文献和现存数据入手,全面系统地梳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影响因素、融资脉络,并结合已有研究提出的方向架构,深入分析融资困境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破解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二、原始数据收集与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与整理

Eisenhardt指出:“只要出版物是思考性的,就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素材。”[9]苏郁锋也认为出版物可以作为信息源,收集整理出版物作为原始材料进行学术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常用方法[10]。因此本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作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信息检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融资困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截至2020年5月30日,共筛选出相关研究文献225篇。为确保资料质量,笔者进行了二次筛选,保留了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等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的较高质量文献共计134篇。在认真研读之后,删除内容相关性不高的文献11篇,选取符合研究主题的123篇文献进行系统阅读并实施编码处理。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和定义了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指出扎根理论是指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客观现象,搜集检索、归纳梳理、统计分析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发掘和分析,并最终形成关于某一实质领域的归纳性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Hammersley认为扎根理论方法研究不受制于现有的理论框架,以科学而严谨的分析程序著称,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11]。

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首先是对某一实质领域进行深度挖掘,选择一手资料或者实际访谈资料等特定资料。再次,在忠实于原始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三个步骤来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聚敛、梳理和分析,挖掘概念并整合成范畴,最终提炼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维度。最后,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思考将各项原始资料转化成有价值的结论,并最终形成相关理论。

(三 )数据编码过程

为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度,本文严格遵循扎根理论对于数据选择和筛选的系统性,执行编码选择和模型构建的相关程序,确保整个数据收集、分析和研究过程准确、严谨并且可验证。开放式编码环节,通过为每篇文献建立一个唯一的备忘录,记录编码结果和修改过程;主轴编码环节指的是通过梳理和归纳备忘录或笔记记录中编码结果,提炼核心范畴概念;选择性编码过程则通过将文献中新出现的概念和范畴与已有编码结果不断的比较分析,直至研究饱和为止。

三、编码和模型构建

(一 )初始编码(Oc)

初级编码也叫开放式编码,包含了标签化、概念化和范畴化三个步骤。在进行文献阅读过程中,先将文献按照年份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提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相关词语或句子来制作标签并不断比较,进行编码,形成相关概念和范畴模板。笔者通过对所选的123篇关联性文献进行概念化处理,归纳出63个细化概念,对细化概念进行整合后得出高频概念12个,包括:会计规范、经营特点、内部管控、融资方式、农业保险制度、产权交易平台、农业补贴政策、土地确权制度、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金融准入制度。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范模型将各个概念综合在一起,分析概念间的相关关系,对初始编码进行重新整合。

表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的开放式编码与概念化

通过对12个高频概念进行抽象与整合,梳理内在逻辑关系,后期文献编码以螺旋式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形成新的概念模板。

在所有文献的概念化编码完成之后对概念间的相关性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根据概念直接的相关关系进行范畴化处理,最终得到的范畴结果即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层次范畴:经营特点、金融支持、政策制度。具体如表2所示:

(三 )选择性编码(Sc)及模型构建

作为扎根理论的最后一步,选择性编码在初始编码和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将核心范畴与初级范畴结合起来,从三个层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范畴双向影响的深度分析,从政策制度、金融服务和经营特点三个方面构建一个能够反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脉络模型,如图1、图2和图3:

图1 政策制度主范畴脉络

图2 金融服务主范畴脉络

图3 经营特点主范畴脉络

农业补贴政策、金融政策、农业政策3个因素根据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归纳为政策影响;扶持配套设施、咨询服务机构、产权交易平台、金融准入制度4个因素主要体现政策服务功能;土地确权制度、征信制度2项初始码,根据内在逻辑关系,归纳为制度范畴。政策、服务和制度可同属于政策制度。

社会整体资金需求、通货膨胀对可贷信用额度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的风险等3项初级码属于经济环境范畴;风险和融资成本,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特质与贷款要求的匹配度,融资体系建设4项内容均为融资方式和融资体系概念,均属融资体系范畴内容;金融产品,信贷管理技术,金融机构服务动力则同属于金融体系范畴。经济环境、融资体系和金融体系同属于金融服务理念。

投入产出周期、现代管理制度、抵押物价值、经济实力、账目建设规范、市场意识敏锐度、资还款能力和企业核心技术同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范畴。

(四 )信度检测

Kathy.C.Charmaz的研究表明:当新的文献和数据不再对主题产生新的理论见解,也不再能揭示核心理论类属新的属性时,类属就“饱和”了。建立脉络模型后,需要对样本饱和度也即信度进行检验,检测现有模式没有新的属性再出现,确保模型涵盖相关文献所提出的所有观点。笔者从CNKI数据库随机选取5篇核心期刊和1篇硕士论文作为所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脉络模型的检测文献。通过阅读和分析显示,所选择的检测文献中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影响因素均能够被模型涵盖,说明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样本饱和度,信度检测合格。

五、主范畴间双向影响分析

政策制度、金融服务和经营特点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的主要范畴。其中,农业生产自然属性和自身能力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政策制度和金融政策进一步影响筹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个性化则进一步影响融资困境。

(一 )“政策制度”与“金融服务”主范畴间的双向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资本具有“趋利性”特点,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总是以利益最大化作为衡量标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特性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在供小于求的金融市场下,假设缺乏政策约束,市场评估价值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要政府介入,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统筹的功能,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保障金融市场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金融环境。

完整的金融政策和农业保险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提升其放贷意愿。金融机构在落实金融政策时,金融约束导致的金融抑制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需要政策制定缺乏统一标准,监督金融政策的落实,健全政策制度、规范政策标准和完善政府服务,加强调控,优化金融环境。

(二 )政策制度与经营特点主范畴间的双向影响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成效显著。然而,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靠天吃饭”的阴影未完全消除,加之较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体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技术发展与创新不足、管理模式滞后,管理投入边际效用低,管理投入产出比例不理想,因而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支持和政策驱动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发展和成长的主动力之一。政策支持与政府干预不仅能够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税收减免和专项资金投入,也能降低其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经济竞争力。

(三 )金融服务与经营特点主范畴间的双向影响分析

据2019年共青团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52.3%的受访者表示资金短缺制约了农业创业和规模扩大,其中:融资难问题占20.97%,难以申请贴息贷款22.85%,审批手续多20.43%,贷款门槛高19.89%,一般贷款利息太高15.86%。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受气候、市场行情和物流等因素影响,投资回报风险高。农村自建房和土地等作为抵押物价值低,向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针对流转土地、购买的农具和修建的基本设施等没有出台以质押为基础的农业保险政策,无法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同时,管理模式粗放、内控管理不规范、会计账目混乱、财务数据不真实及投资收益偏低等内控问题导致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低,担保困难,融资风险高,融资困境加剧。而金融体系的建设目的主要还是以利益为导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大多顾及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大型企业和特定企业,容易忽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的“融资周期短、融资金额小、融资对象面广”的融资特性,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体系无法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瓶颈,融资产品泛而不全,也缺乏针对性的专门金融产品。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破解策略

(一 )政策法律构建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法律机制体系,实施有效的机制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具体说来:法律机制方面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保监会和银监会等主体,需要农村保险法律机制、农村信贷法律机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法律机制、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法律机制、农村产权抵押交易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 )拆分产权

针对现有的农村“三权”资产进行改革,可将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权证”拆分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权证”两权两证,并清楚界定承包权和经营权的财产权利边界,从政策上赋予两权均享有抵押权,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权抵押范围。对于农业主体在经营投资中形成的经营性用房、农业种植大棚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资产产权可由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与村集体组织相互协同,根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愿,对资产产权进行量化、登记、确权并颁发确权证明,以确权证明作为抵押资产进行融资。

(三 )抵押物交易评估

抵押物作为降低信贷风险的主要依据,能有效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效率。但目前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交易市场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抵押物资产的市场价值难以评估,市场流通性小,需要建立农业抵押物有效的产权资产管理中心、产权信息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价值评估中心,对抵押物进行收储管理、信息共享、公开交易和价值评估,以确保农村资产的合理利用及有效流转。

(四 )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可由政策性信贷和政策性质的商业信贷组成,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如中国农业银行开发的“乡村旅游e贷”,贵州省农信联社的“惠普贷”产业贷款、“乡村产业贷-红辣椒”,贵州银行“1+N+n”特色农业订单融资等各金融机构开发的各类金融产品都是很好的尝试。金融服务的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农业产品保险的创新,各保险机构可积极开发专属农业保险、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和巨大灾害保险等产品,以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也可以通过从农业主板市场、农业创业板市场、民间资本等渠道进行融资,提升农业资本市场创新水平。

(五 )经营主体内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从自身内控管理出发,以现代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基石,建设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保障财务信息质量,健全、公开和透明的财务信息能降低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信任度,降低融资风险,增加融资,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资源禀赋。

七、结语

农业规模经营有助于产业提升和发展[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激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而融资困难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受限,融资问题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13]。本文尝试以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以现有研究文献和数据作为分析资料和调查对象,提炼与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深层次逻辑关系。通过梳理发现政府职能、金融环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控管理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三个主要因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控管理,健全区域金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多元化区域金融市场和政策补偿机制[14],是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的主要策略。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生活中的编码
何谓“主体间性”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Genome and healthcare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