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地方院校新闻类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2021-08-13严海艳苏兆龙
严海艳 苏兆龙
(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安徽 凤阳233100)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7号),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这一意见对新闻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给出了建设目标,彰显了国家对新闻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新闻人才的应用型特征。2019年5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其中,“新文科”的内涵是把新技术融入文、史、哲等课程中[1],技术的变革、多学科的融入为新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地方性高校因其办学水平等现实问题,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过程中,会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逐渐将办学思路转向应用型办学目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指向性强,需要处理好学科体系设计与实际需要、就业市场的关系,偏重学科体系或知识体系的经典或传统理念与做法都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2]。然而,现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以老师为核心,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抑或理论实践有脱节,这一现实与多数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尤其新闻类课程,其应用性教学必须和行业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OBE教育模式是一种强调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先进。以该理念审视、思考现行教学工作,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和行业、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提升应用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质量。
一、OBE理念的产出观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又称学习产出教育模式、成果导向教育,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美国。该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3]。OBE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以教科书或教师经验作为驱动教育系统的动力,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在进行OBE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教学主体必须思考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学生需要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简言之,通过对企业、行业、社会等需求的有效把握,预判学生毕业时需要获得的职业能力,由此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并通过施力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持续性的教学改革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这一点来说,OBE模式一改过去以学校的客观教学实际(如教科书、教师经验等)来决定培养的人才层次和能力水平,其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遵循反向设计原则[5],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现实进行了紧密、有效的联系,非常契合现今地方性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地方性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已经历一些年头,但在现行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结合OBE理念进一步提升思考、改革的力度,更好践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这一办学目标,真正输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院校新闻类课程的开设现状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吴岩司长再次提到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但在中国大学的教育中存在普遍性的短板和瓶颈。可见,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新闻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就是新闻课程的有效开设。
在地方高校中,新闻类课程除了媒介素养等课程可能作为公共课在相关高校开设外,多数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类及相关学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中。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可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10个专业。其中,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三个专业属于新增专业,结合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新闻传播类专业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方面。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多为服务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新闻传媒等机构,课程类型较为丰富。基础类课程有网络传播、媒介素养、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作品选读、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新闻编辑等,拓展类课程有深度报道、新闻法规、新闻评论等。各学校因培养目标有差异,在具体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呈现一定不同,但大体课程内容有较多共通之处。
除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外,开设新闻类课程的专业主要是与新闻传播学科有交涉有渊源的学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笔者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办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发现多数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转型为“师范类+非师范类”的培养定位,其中,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亳州学院、巢湖学院等高校以“教育+文秘+新闻”或“教育+新闻”等为培养方向,输出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文秘、新闻传播等相关工作。这一培养定位的转化让新闻类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了一席之地。结合各高校具体的办学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闻类课程多为基础类或综合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网络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等,本地部分高校将这些课程作为方向拓展课。
笔者所在的安徽科技学院,开设新闻类课程的专业有编辑出版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专业对各专业学生要具备的新闻传播方面的能力素质有明确的描述。编辑出版学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应掌握新闻学、传播学、新闻采编、网络传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具备新闻采编、新闻评论与写作能力、网页制作、管理媒介等能力;专业实践技能方面能够胜任书刊编辑、网络编辑、数字出版、新闻采编等领域的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够胜任互联网行业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文学创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
滁州学院2016版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岗位适应”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采写编辑能力和网络传播能力等实用技能为路径,使学生成为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新媒介时代的网络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新闻采编与网络传播能力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在新闻媒体、网站、出版社、广告公司、宣传部门等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网管、宣传助理、公关文秘等工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则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无论是编辑出版学还是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抑或是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培养目标虽有不同侧重点,且从实际的办学来看,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同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向和具体落实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不难发现,从教育主体层面出发,培养的学生有一个共性目标:能够从事基础的新闻传播相关工作。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评论的能力[6]。这一共性目标决定了诸如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作品鉴赏等通用、基础课程在常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与新闻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历来是新闻教育的基础的历史现象相符。
无论是新闻传播学科下的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复合型”新闻人才输出,都对新闻类课程的开设有着极大的依赖。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课程开设的效果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新闻行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智媒时代,新闻的生产流程、传播形态、呈现方式等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7]。过去,对新闻人才能力构成的认识更多表现为培养目标的一种笼统描述,从目前新闻人才培养现状看,高校的培养机制与行业人才需求并不能完全对恰,OBE教育模式能够改善并平衡高校教学与行业需求的错位。在各高校的新闻人才教育中,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实践因定位不同而落实有别,即便是新闻传播学科下的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侧重点也有较大差异,如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等传统新闻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就有极大的差异,新兴的其他专业就更是如此。因而,本文的研究视角仅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关注基础性、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具体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OBE理念中将目标达成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导向,通过OBE的引入,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联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人才输出。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向驱动实为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
作为地方高校服务的主体,行业企业的需求是指导高校教育的终极导示牌。高校意欲培养能够服务于新闻传媒、企事业单位的新闻人才,必须要考虑企业本身的人才需求状况。新闻传播类的人才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专业新闻生产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类岗位、自媒体运营推广三个方面。笔者简单梳理了BOSS直聘、前程无忧、新安人才网、中公教育等网站、部分新闻机构有关新闻传播类的岗位招聘信息,发现行业运作、企事业发展对新闻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表1 相关岗位类型能力要求表(仅列举部分共同内容)
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专业传媒机构拥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文字表达和编辑能力;能够进行新闻、活动的策划、采集、编辑等;能够运营微博、微信、网站等社交宣传平台;具有较强的沟通力;会设计、摄影等优先……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具有新闻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对新闻热点较为关注;了解互联网行业及新媒体传播特点,熟悉微博、微信产品;熟练运用社交媒体,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汇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智元微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时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人民日报社南方周末马鞍山市当涂县融媒体中心凤凰网安徽频道等
虽梳理有限,但从上述几类工作岗位的大致需求来看,无论何等规模的国企或私企偏重基础性的常规工作,自媒体营销偏全面化,专业生产机构要求专业、细致,有较高标准。总体而言,分工、要求虽不同,但有共性,都要求有基础的新闻工作素质,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也即“全媒体型人才”更受欢迎。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这一数据奠定了自媒体传播庞大的群体基数。从地方性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新闻类人才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自媒体运营部分的较多。而这一结果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现状也较为吻合。
行业企业作为产业需求侧反映了实际的用人要求,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地方高校输出的学生到底掌握了何种能力则是检验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笔者针对安徽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专业2017—2019级学生展开了一定的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鲜有人从事新闻传播方向的实习和工作,编辑出版学学生中开展相关方面的实习、工作的相较较多,因而基于工作实践的新闻能力评价主要依据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反馈。
依据回收到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85份有效问卷,其中,从事宣传、专业媒体工作的学生约占38%,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自己在信息搜集、筛选及提炼方面有较好的积累,44.7%的同学最擅长新媒体运营。82.35%的同学希望通过新闻类课程学习获得多媒体产品生产方面的能力,沟通运营能力、信息判断、信息搜集等渐次排列。从这一结果不难看出,基于网络时代的“福利”,多数学生在信息搜集、筛选等方面已有较好的能力,因而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对此方面能力的获取呈现相对弱化的需求;又因青年一代接收新生事物较多,且与新媒体等事物有较多交叉,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能力稍显突出。综合来看,学生基于工作实践的能力需求主要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即能够从事多媒体产品的生产、沟通运营无障碍。而这一需求实际上与现存的培养目标存有一定的偏差,如多数人的从业选择会导致对不同内容的需要,如何将学生的共性需求进行提炼,进而完成对学生思维、应用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教育主体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学生掌握的具体能力既是检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满足行业需求的程度,而行业运营的需求与高校能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培养目标间又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距离。因为无论是个体还是机构,无论是专业媒体机构还是非专业企事业单位,对于新闻人才能力的要求都是基于常规的、基础性能力诉求外加新兴行业形态的运营掌握。由此不难看出,地方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匹配有限、学生习得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不对等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现实有效联动,OBE恰是现阶段更为科学理性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OBE理念下的地方院校新闻类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
OBE强调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其内核有三个关键,即:反向设计、学生中心、持续改进。其倡导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标本的“稳定”式教学模式,反向设计的模式将社会需要、行业诉求考虑了进来,学生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持续改进则是保障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更是高校教育改革历来探索的通用法宝。
自应用型办学提出以来,相关高校都在不断改进各项教学工作,努力推进应用型教学的开展及能力提升,OBE理念的引入,让这些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依据上文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相关专业对于其培养的新闻类人才有既定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又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不一致,学生习得的能力水平又与培养目标间有差距,如果将这些矛盾看作一个循环式的闭环,那么问题的解决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见图1),OBE的理念由此得到体现。由行业社会需要导出更为贴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体现的是反向设计;关注学生最终习得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服务社会行业,社会需要指导培养目标的优化,培养目标的落实作用于学生习得的能力,三者之间的循环即为持续改进。
图1 教学改革闭环
因而,基于OBE理念的思考,新闻类课程的开设必需要进行系统性改革,既要坚持反向设计的原理,也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认识,更要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无论是从课程体系的建立还是课堂教学的开展抑或是教学评价的落实,都应有重新的思考定位。只有这样,闭环各项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一 )坚持反向设计,提炼产出目标
反向设计即把社会、行业需求优先考虑,再由此提炼培养目标,进而决定毕业要求,最后确定课程体系。传统的教育模式对社会需求只能被动的“适应”,看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目标,实则多为一种笼统的摸索。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从指导意见中形成目标,OBE的首要理念——反向设计强调将教育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新闻类人才的培养,首先应结合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要求开展实质性的调研、提炼,由此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培养能够满足各级党政宣传部门、新闻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应对服务的行业层次的主要要求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从而将这一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毕业时学生应达到、具备的能力要求。这些具体的能力要求将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实现。简单来说,如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其培养的学生多为中小企业服务,那么其新闻人才的能力水平素养应以中小企业的人才诉求而定。譬如笔者所在的安徽科技学院,根据其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已毕业学生中就业单位性质主要为“其他企业”,比例达到87.81%,国企占比仅为6.5%。这一数据也间接反映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就业出口情况。具体到新闻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来说,其学生多从事企事业单位及自媒体的宣传、策划等工作,其对能力诉求部分主要集中在基础型写作、基本的新媒体运营等层面。需要结合传媒生态的变化细化相关课程中的内容,各培养单位应将顺时而变的基础型能力要求转化为能够实现的培养目标。过去的培养目标中主要以培养基础型知识储备的人才为主,对新媒体运营方面内容的强化非常有限,尤其是地方院校在办学实力层面天然存在较大的限制。因而,在OBE理念下,各高校必须要重新审视其对于新闻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企业、行业需求出发,正确理解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办学能力,细化出毕业要求,指导相关课程的开设。
(二 )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培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开设是服务于培养目标的,任何一门课程、章节都有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具体的课程出发,课程体系如何搭建决定了教学方向。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一个指导性的方案,开放性较强,各新闻传播院校根据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谓千校千面[8]。地方应用型高校现有的培养目标大体上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对行业需求变化的考虑,但其具体的指向还需要配之恰当、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现已开设的很多课程多为基础类、概论式课程,整体比例上因专业不同而表现为侧重理论教学或技能教学,OBE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反思,必须要重视课程体系的优化,将从行业、企业等需求中提炼、总结出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分解至相关课程中,合理评估各项培养目标的落实环境及可能。而从教育发展本身来说,越来越多的管理建设举措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反思视角,如将“专业认证”的做法引入到具体的课程建设中去,深度思考学生通过课程应达到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继而升华至毕业时综合拥有的能力。
首先,应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新闻传播业态的变化和发展极为快速,必须要考虑业界的实际、学界的热点,将一些新兴的内容、形态融入课程建设中来。一方面,传媒学科无论是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还是在传播活动中,都与技术呈现着正相关的关系[9]。可以增设新兴类课程,如新媒体方面的内容、短视频制作、融媒体类课程等内容。另一方面,及时更新教材,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尽可能选择那些包含最新的、较为权威的研究成果、理论等教学材料,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作品鉴赏课程等要结合全媒体的业态展开多类型新闻作品的分析、选择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经典的理论著作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推荐引导学生学习。如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与时代之间天然的鸿沟问题。
其次,应提高实践课程的力度、改变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安徽科技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45.68%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可见,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还在路上。实践是应用型目标实现的最主要方式,理论也需要实践的具体加持才更能够彰显其魅力。现有的实践课程,一方面是以实验课程的方式存在,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类课程有一部分的实验课时,但课时较少、不够系统;另一方面,是以实习实训方式存在的,如新闻单位见习等,一般为一周时间;还有一部分是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存在,一般为数周,时间较长。从笔者调研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反馈多为增加实践时长、增加实践基地数量、提供优质实习实践机会等。从OBE理念的角度出发,应强化一些应用型较强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将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采访与写作分解为两门课程,尽可能增加实践的效果;将各类型实习实践尽可能优化,或调整执行周期以让实践更有针对性,或加强实训基地的拓展、强化自身的实践教学条件、搭建融媒体实验室等平台,以促进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不代表理论课程不重要,培养目标中的诸多能力、素质必须有理论课程的奠基才有实践的可能。与西方新闻传播教育不同,中国的新闻教育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基于唯物史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0],因而必须要强化思政教育在新闻类人才的各类课程的教学中。2019年1月9日,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好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倡议。这一倡议再一次强调了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型特征,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必须要重视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因而,在优化课程体系方面,要科学、合理地看待实践教学的存在。
(三 )以学生中心,创新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成人学生,课题教学从形式设计到内容处理等应当不拘一格,因专业、课程以及每节课的内容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11]。OBE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要拥有学生的学习视角,关注学生学习的特征、兴趣。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积累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关注和指导,“因材施教”,还应从学生表现出的时代特点出发搜寻最新的教学案例,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经典上,要抓住时代传播的特点,搜集具有时代引力的案例促进教学的开展,如以2020年开启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活动为契机,通过鲜活、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将疫情中的新闻人引入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中去。
教学模式改革历来是各高校、高校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门事物,2017年,全国部分高校开始正式探索线上课程的开设,然真正带来教育界革新的则不得不提2020年的新冠疫情。这一年刷新了大家对教学模式的很多常规认识,线上教学被广泛运用至各层级的教育教学中。从这一大背景来看,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是一种被动式的寻求也是主动式的一种探索。
具体到新闻类课程的教学,除了传统经典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还可借助高科技手段灵活融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式。除了依靠以往的一尺讲台和一块黑板,还可以借助学习通、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的优秀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互动设置。通过多样的各种课前手势签到、抢答、分组、选人等方式增加学生课堂互动的兴趣;通过优质网络教学视频材料的分享,让学生接触先进、一流、优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主动性;通过线上提前布置,线下各类型的讨论、翻转、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当然,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收新鲜血液,提高教学竞争的积极影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创建“多位一体”评价体系
OBE理念重视学生习得的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行业实际等对学生习得能力的一种显性表达。过去的教学评价,多为教师主导,行业、企业等方面很少能够参与其中,一方面基于行业、企业等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手段之一,使得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避免企业评价中“人情分”的存在。OBE支撑下的教学评价,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此类认知,行业、企业等可以且应该参与到部分实践教学的评价中去,如新闻单位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作为培养主体的各高校,应细化评价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可执行且科学的评价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校新闻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让教师拥有与业界进行交流、探讨的机会。一方面,优化了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也切实让学生重视实践的输出,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作为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践行“多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将评价权限“平民化”,制定多样的考核体系,客观评价,理性启发,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如降低常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将撰写报告、提交作品、小组讨论互评、作业分享等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在呈现自我的过程中具象了解习得知识、能力的情况。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模拟采访、选题研讨等活动可通过学习通进行,采用小组互评等方式评分,线下课堂分析,不仅让学生个体参与到了课程的评价中来,也增加了其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内容多样化,不仅让多主体参与到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更是通过多样的评价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OBE教育模式是将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将高校的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深度结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为社会输出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新闻类课程的具体开设,必须要结合技术背景下的各项需求。地方性高校在培养新闻类人才时,应抓住企事业单位等非专业新闻生产机构、自媒体等的人才需求,提炼自身的培养目标,必须融合时兴的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新媒体类的、热门的课程,通过增加混合式教学、反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及改变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模式,完成教学效果的多样评价,最终实现输出高质量应用型新闻类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