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继尧:安排黄种旧山河
——最后的诗国(八)

2021-08-13广东夏双刃

名作欣赏 2021年22期

广东 夏双刃

蔡锷与唐继尧,同为倒袁护国的民国伟人。但普罗大众多知蔡锷而不知唐继尧,历史学家则对蔡、唐的功业及二人之间的关系颇多分歧,褒蔡贬唐者甚多,同褒二人者亦不少,认为唐在护国运动中的贡献更胜于蔡者亦不少见。平心而论,护国运动是唐、蔡乃至梁启超、李烈钧等共同发起的,虽然李烈钧与唐、蔡并称“护国三杰”,实际上唐、蔡才是中流砥柱,同声同气、唇亡齿寒、肝胆相照,正如唐继尧在蔡锷逝世后的讲话“蔡即是我,我即是蔡”“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若非要分个轩轾,反倒是替古人担忧,辜负了人家的英雄本色。

其实护国运动有一个巨大的偶然因素,其策动者梁启超曾流亡日本,而领导者“护国三杰”都曾留学日本,蔡锷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唐继尧、李烈钧以及后来曾担任四川督军的罗佩金是第六期,蔡毕业回国之年,唐、李恰好入学,是师兄弟的关系。而蔡锷在云南新军任协统时,罗佩金是其部下标统,唐继尧只是一名管带,但师兄弟援引之迹甚明。至于梁启超,他和蔡锷早在湖南时务学堂就是师生关系,蔡锷赴日就是去投奔梁的,梁流亡日本时因主办《新民丛报》等改良刊物,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国民导师,虽有革命党的分流,但对在日本的留学生影响还是极为深巨。可以说,护国运动就是由这个有留日背景的小集团策划发动的,与几大反袁阵营的领袖孙中山、岑春煊、康有为等,最初都没什么关系,孙、岑都是后来才乘势加入的。

梁启超策划护国运动的动机,很难说公心私欲各占多少。不过,他在民国元年十月,挟国民导师的巨大声望,结束流亡自海外返回时,在北京引发万人空巷,比孙中山和黄兴入京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但大总统袁世凯并未给他足够的重视,在熊希龄的“第一流人才内阁”中,他没有得到心仪已久的财政总长的位置,屈居司法总长,已颇为不满。待这个“一流内阁”倒台,袁世凯安抚他,也只给了他一个币制局总裁的闲职,这更让他牢骚满腹。而梁在政党政治方面一度风生水起,组建了进步党与国民党对抗,但袁世凯打压政党政治,直至取消国会,便极大地压缩了梁的生存空间。继之,在日本以主编《游学译编》,声望可与梁启超分庭抗礼的杨度,向袁世凯献上《君宪救国论》,要顺应中国国情和君主国居多的世界潮流,实行君主立宪,洪宪帝制的历史大剧随即上演。此时的梁启超蛰居天津,他以不甘寂寞、耻居人下的心态,祭出《异哉所谓国体论者》的雄文,同时加紧与蔡锷、唐继尧等策划反袁事宜,此即护国运动之由来。

辛亥革命中,云南虽然反正,但主持大局的蔡锷并非同盟会员,而是立宪派,也是梁启超最忠实的信徒。因此,云南新政府的革命色彩并不如其他省份那么浓厚,所以当云南革命成功后,蔡锷将云贵总督李经羲礼送出境,未予加害,这种做法比别的省份要怀柔得多。且蔡锷素持军国主义的政治理念,故不久后就响应袁世凯的召唤,进京供职,临行将云南的军政大权交给唐继尧。唐继尧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但云南政权的革命色彩仍不鲜明。不过,到护国运动时,唐继尧拉上了士官第六期的同学李烈钧一起。李烈钧是孙中山的信徒,此前担任江西都督,在宋教仁遇刺后率先发动“二次革命”,担任讨袁总司令,不久战败,流亡国内。李烈钧已失败过一次,唐继尧却愿意和他再次起事,冒着巨大风险,以云南一隅挑战强大的北洋,与其同学之谊不无关系,而云南也终于加重了革命色彩。

唐继尧、李烈钧和罗佩金这几位同届同学,在日本时喜欢同作狎邪之游,俗话叫“一起扛过枪的”。就是他们以品德见称的蔡锷,也未能免俗,后来小凤仙的事情天下皆知,蔡死于喉疾,外界就多有由花柳病引发的说法。唐继尧主政云南时,曾冒天下之大不韪,种烟土、卖毒品也就罢了,更为军政人士专门开设公娼,且加强卫生管理以防性病传播,为当时全国孤例,这也是他们同学们冶游经历的某种延续。辛亥革命前,李烈钧搞革命串联,先到云南又去四川,唐继尧写诗为他饯行:

盖世雄才谁与俦,只应砥柱作中流。

登高一笑昆明水,江海蛟龙贮得不。

肝胆交情赠宝刀,偕行旧谊咏同袍。

龙骧虎踞山河壮,留与他年说二豪。

苍生涂炭最堪怜,泪洒天涯又七年。

宝剑同磨江户水,联床夜夜话中原。

不必临歧作叹嗟,滇池蜀道尽中华。

旷怀举世皆兄弟,处处江山总是家。

诗中回忆了他们在东京的同学时光,所谓“宝剑同磨江户水,联床夜夜话中原”,可知还是学生时,便有闻鸡之志,以救国互相砥砺。从这几首绝句来看,唐继尧的诗力就比蔡锷强得多,蔡锷最好的一首诗《登岳麓山》:

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

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此首尚可,但有“山大王气”,载于《蔡松坡先生遗集》卷八,但唐继尧的诗集《东大陆主人言志录》中有一首《永宁》:

森森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

识透人情聊玩世,睡醒尘梦漫谈禅。

汉相莫讳三分国,吴治宁须二十年。

纵览中原谁是主,从容策马到峰巅。

据《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这首诗作于1905年,当时蔡锷任湖南教练处帮办,遂有暇登岳麓山。不久他便调任广西,尔后云南,不曾再到长沙。唐继尧这首诗却作于1918 年左右,如此看来,他应是将蔡锷的七绝拓展开来,成为一首七律。但如此拓展后,由于中间二联工对,“山大王气”便不见了。但我反复对比唐、蔡的其他诗作,觉得这几句诗与蔡锷的人品和诗风大相径庭,却与唐继尧很多酷肖,只怕有张冠李戴之嫌。当然,唐继尧这首诗写得不好,在他诗集中属下乘之作。

蔡锷的诗整体水平不高,如率护国军打四川时所写的《军中杂诗》:

蜀道崎岖也可行,人心奸险最难平。

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

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

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

遣词造句,就不如唐继尧上引四首绝句之运用自如、诗家本色了。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有一则“唐继尧诗有生气”说唐继尧与徐树铮是他士官生同学中的“铮铮者”,而唐和自己“同时入金泽联队中,眠食与共,交期尤切”,又说唐“初不以诗名,而诗却如其为人,虎虎有生气”,并举唐继尧诗数首为例:

十载浮名误赤松,无端平地起英雄。

大江流月波翻白,老树凌霜叶吐红。

放眼以观尘世小,开襟一笑海天空。

沧桑棋局知多少,又看旌旗在眼中。

(《西江舟中》)

扰攘频年任未终,疮痍不定惭元戎。

乐忧有意分先后,造化无心问拙工。

云树漫忘归倦鸟,渔矶犹忘起飞熊。

凯歌春酒香仍洌,共醉华山翠海中。

(《和郑炳然元旦感事韵》)

驱疠但凭三尺剑,救民都仗一骅骝。

(《步郑炳然游柳侯祠韵》)

横槊江流望八荒,澄清依旧仔肩当。

社城狐鼠应须伏,山泽龙蛇漫久藏。

(《象州夜泊》)

蔡锷存诗不过十首左右,难登大雅。唐继尧《东大陆主人言志录》存诗一百多首,由唐继尧手书上板,佳作不少,在民国武人中独树一帜。虽然蔡、唐都上过私塾、中过秀才,但蔡出身于贫寒的裁缝家庭,唐则出身于书香门第,衣食无忧,且有家学渊源。从小接受的教育体现在诗中,差距是明显的。而唐继尧大半生戎马倥偬,其诗又跳出了拘泥声病、矜伐学问的文人诗藩篱,多能直抒胸臆、痛浇块垒,好一派英雄气概。如:

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

壮心百炼锄群丑,宝剑双飞碎众魔。

铸造苍生新模范,安排黄种旧山河。

澄清事业寻常举,欧亚风云亦太和。

(《乙巳夏日偶成》)

救亡多半属青年,痛苦投闲万里天。

默祷神州多豪俊,暗锄心地少尘缘。

痴情皓齿歌长恨,抱痛苍生哭倒悬。

宝剑光芒征马壮,驰驱大地快扬鞭。

(《有感》)

纵酒狂歌百丈楼。江山满眼尽中秋。

才湔旧耻三千载,人是中原第一流。

红袖有心添我恨,黄花无语助人游。

欲穷旷世男儿眼,立马昆仑顶上头。

(《初度步琴山韵》)

万种忧愁暂扫开,汉家何代无雄才。

使君与我都年少,好把江山扶转来。

(《九日步古霞志恨原韵》)

嫖姚博望未为功,浩浩披襟赋大风。

试向昆仑顶上望,群山低首拜英雄。

(《除夕》)

狂笑城夸万里长,何教列国拜冠裳。

胸襟欲化今欧亚,眼孔直卑古帝王。

东土霸权原泛泛,中天揖让自堂堂。

苍天毕竟无偏倚,到眼江山总向阳。

(《夏日感事用己酉中秋韵》)

如此江山画不成,万家灯火势纵横。

艰难国步行犹易,溷浊人心洗要清。

岂是池龙甘水浅,宁知天马视山平。

纵观一线边城小,眼底浮名未足争。

(《游华亭寺时甲寅十二月》)

刁斗声寒玉漏迟,平生事业问良知。

模王范帝何堪羡,侵水略山未足奇。

庭院有花应有月,屯营无事自无为。

神州大局凭谁挽,涂炭苍生太不宜。

战马嘶风意气豪,自将流水壮磨刀。

英雄西汉夸三杰,儿女东吴说二乔。

过眼风光都泛泛,惊心岁月去滔滔。

年来誓涤江山垢,要卷沧溟万顷涛。

(《又六月行军自感》)

襟怀皎洁月同清,不为秋来分外明。

瞰破尘寰九万里,但凭肝胆照苍生。

(《中秋》)

江山放眼谁为主,大地茫茫任我行。

事业英雄宁有种,功名王霸总无情。

千章老树饶生意,百尺寒潭订旧盟。

举世由来平等看,誓凭肝胆照苍生。

秋来何事有龙鸣,小视神州削要平。

亚陆风云原是幻,欧洲波浪不须惊。

他年放胆重经国,此日开诚且治兵。

日驭回天鞭有力,问心吾自励吾生。

(《七月黑龙潭养疴》)

唐继尧于1913—1927 年主政云南,期间1921—1922 年下野一年多,虽得以第二次上台,但控制力大不如前,最终遭龙云等部下兵谏,失去权柄,忧愤而死,享年才44 岁。他一生功业,自有史家评说,我文不赘。不过他有几件轶事,颇值一记。他和民国四大名僧之首虚云老和尚有交集,他应唐继尧之情,将已近废弃之碧鸡山华亭寺重修扩建为云栖寺,至今都是名刹。有关虚云的神奇传说很多,滇军军长李根源灭佛,被他只身前往一番宣教,就让李放弃主张,转而信佛。此番他从鸡足山来见唐继尧的路上,被土匪所劫,他也只消一番言语,便为唐继尧将土匪招安,确是高人,不枉唐继尧对他如此礼遇。1920 年虚云邀请唐继尧游览华亭寺时,唐有诗云:

咫尺禅门何事寻,五云开处路平平。

松篁秋老节仍劲,湖海风号浪不生。

天下从来轻敝屣,人间无故重长城。

相邀共玩山头月,尘世苍茫入望明。

少为人知的是,唐继尧在韩国享有很高荣誉,是荣膺大韩民国建国勋章的88 位外国人之一。1945年韩国宣告独立时,总理李范奭在演讲中特地感谢唐继尧,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大韩民国。李范奭年轻时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待他回国投身反日运动,唐继尧赠他两万支步枪和五万大洋,并承诺鼎力支持。实际上,唐继尧在从日本回国时,便曾游历韩国,很为韩国被日本吞并而感慨,当时有诗云:

悲水愁山几断肠,天公何独罪东方。

苍生苦恼人相食,犹自笙歌祝虎狼。

衣冠犹是汉威仪,对此如何不泪垂。

大陆龙腾三万里,快分霖雨润藩篱。

(《游韩感赋》)

宫花苑草不成春,惨淡当年旧血痕。

龙剑横飞欧亚日,仇人肝胆慰英魂。

(《汉城感闵妃事》)

唐继尧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绝不止对李范奭一人。他的云南陆军航空学校就培养了不少韩国空军飞行员,其中包括号称韩国“空军之母”的权基玉。

我曾在中国香港淘到左舜生签赠唐筱蓂的《近三十年见闻杂记》。唐筱蓂即唐继尧之子,步父亲后尘,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唐继尧下野时曾寓居香港,在港布局资产,故他去世后,后人多有居香港者。且唐继尧在港时颇得陈炯明支持,故后来陈炯明下野后,在港组建中国致公党,自任党魁,而唐虽已重新主政云南,却甘愿为其副魁。唐筱蓂也步父亲后尘,后来也投身政党运动,为中国民主同盟的缔造者之一。

唐继尧的内侄女施庆仙从小养在唐家,与唐筱蓂一起长大,二人在日本留学时相爱,但碍于近亲关系,且受到家庭反对,未能结合。施庆仙后改名施莉侠,是云南第一个女博士,更是一代诗媛,在日本出版有诗集《唐人曲》。她终生未婚,迭遭运动冲击,作品大多随风而逝,诗名也不为人知,令人惋惜。她之所以成为诗人,一是她少时曾得到状元袁嘉谷的指点,二应是她成长在唐家,有这样一个雄姿英发又意兴遄飞的姑父,潜移默化所致吧。当年,她从巴黎大学学成回国,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教,时人便有诗称羡:

春生秋老话南施,昔日花都第一枝。

六载欧游惊碧眼,半生漂泊尽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