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发展的自主游戏的组织和实施

2021-08-12单金雪宋琦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单金雪 宋琦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备的教育环节,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教师比较难以驾驭的环节之一。为此,我们深入师幼游戏现场,感知教师和幼儿的真实状态,以研究者、实践者、管理者的视角审视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回归游戏本身,思考游戏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基本方式。在开展自主游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幼儿遵守规则的角度理解游戏,导致出现了教师主动、幼儿被动的局面。实际上,立足幼儿发展、从游戏体验中理解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教师真正要关注、要研究的内容。

游戏是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从幼儿视角解读游戏—应是有趣、好玩、有意思,可以产生身心愉悦体验的活动。幼儿自主游戏本身就具备自主性,即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体验、自主表达,这是自主思维的完整过程,是自主自信的真实表现。幼儿自主表现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自觉意识、自律、习惯,这样才能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从教师视角解读游戏—应是提供隐性支持的研究活动;有真情陪伴的生活活动;有自然交流的学习活动,是开放性、民主性师幼关系的体现。

回归游戏现场,品悟师幼发展

游戏活动是师幼共同参与的低结构分散性的活动,是师幼关系真实体现的活动,是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与落实的程度再现。接下来,从以下几个维度阐述各参与主体在促进幼儿游戏发展中所应具备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从教师组织的维度看,教师应具备的意识与能力 一是相信幼兒,敢于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这是教师尊重幼儿的起点;二是拓展经验,这是教师支持幼儿发展的关键;三是随时变换,这是延续幼儿活动兴趣、产生新经验的前提;四是环境营造,这是师幼关系最真实的呈现,是自然常态中习惯的再现。在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着重关注:规则是否开放民主?是否是孩子可以理解、可以运用、可以驾驭的?这是师幼关系的体现,是教师尊重幼儿、放手让幼儿尝试的程度再现。内容是否是幼儿喜欢的、熟悉的?是否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与经验迁移?这是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延续学习兴趣的体现,更是与幼儿一起主动探索学习的体现。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幼儿活动、交流?这是保证幼儿安全、活动适宜的根本保障,是与幼儿一起学会创造、学会变通、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材料是否可以根据幼儿近期的兴趣和活动需要随时调整?这是教师顺应幼儿发展的有效支持。

从幼儿发展的维度看,幼儿应具备的意识与能力 区域游戏中,教师如何定义幼儿的角色是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承担以下四种角色。一是主动的思考者。即在活动前幼儿是否有计划和准备,知道自己玩什么、跟谁玩、用什么玩,对结果有简单预期。但在实际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未能引发幼儿的系统思考,导致他们不会规划游戏时间、游戏内容。这是幼儿在游戏中不能持续专注的根本原因。二是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内容、材料、玩法的兴趣,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进行尝试,从而在活动中保持比较持久的专注状态。三是友好的合作者。能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交流自然,出现问题时会尝试解决。四是自主的创造者。能围绕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使用适宜的材料、空间、角色等进行加工、创造,充分体现自主性。五是清晰的表达者。活动结束后能主动分享经验,再现游戏情节,特别是大班幼儿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从教师参与的维度看,教师应具备的意识与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成为研究者、实践者的角色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智慧的体现。一是心灵的发现者,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困难点和生长点,这是教师了解幼儿需要的具体表现。二是安静的欣赏者,游戏过程中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是教师尊重幼儿的外在表现。三是默默的支持者,教师不能打断也不能主动插手幼儿的游戏,在尊重其游戏状态的前提下给予一些辅助性的指点。四是耐心的倾听者,对于幼儿的表达、表演要耐心倾听,满足他们的表达意愿,给予适度、准确的鼓励。五是积极的游戏者,在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游戏时,要以饱满的状态与幼儿进行良性互动,并适时给予隐性指导。

从模式建构的维度看,区域游戏的组织方式 一是围绕班级主题活动继续探索而生成的区域活动,是帮助幼儿形成整体经验的有效方式。二是按固定的模式进行区域游戏,这种组织方式看似多元、丰富,但不利于幼儿形成完整经验,需要教师对每个活动区的材料、发展价值、幼儿现有水平和实际了如指掌,而且能持续跟进幼儿的同步发展。三是采取组合方式开展区域活动,需要教师灵活、有创意地开展工作,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活动组织形式。

从评价维度看,管理者应具备的意识与能力 一是秉持的心态。尊重主体,遵循规律,尊重教育,走进现场,走进师生教育生活,走进师幼发展中,真正感受游戏的意义与价值。二是深入的要点。尊重、支持、发展是必要的关键点。“尊重”是看教师对幼儿人格独立的尊重程度,是否能以“主动选择,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分享”全过程体验为前提,缺一不可;“支持”是行动,看教师行为是否立足幼儿发展视角:参与过程的方法是否可以及时切换、成果转换是否是幼儿真实而正向的实际获得;“发展”是结果,是主动的、多样的体验,能形成相关联的生活经验。三是游戏研究的深度。研环境: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研主体:教师、幼儿、本人;研关系:师幼关系、材料与幼儿的关系;研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支持方式;研内容:领域核心价值,关键经验以及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研结构:支持性引导、支持性过程、支持性评价等,这是游戏活动开展促进师幼共成长的主题开展与研究程度的体现,是教师收获专业经验的实践载体,也是标志着园所办园质量的突出环节。

回归实践案例,追溯幼儿发展

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记录是教师记录幼儿发展的真实过程,是教师研究幼儿发展的专业思考与实践过程。关于游戏活动记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整理专业成长轨迹:一是专题性记录,针对专题做持续性互动记录,体现过程中的循序渐进;二是活动案例,包括背景、目的、内容、过程、思考与改进等环节;三是观察记录与反思,照片故事等。

小班游戏活动案例——“大炮坦克车”

一、情景再现

小班春季开学,班里投放了大块的拼插积木,幼儿很快就对这种大块组合玩具产生了兴趣,因为成型快,易操作,孩子对玩具的熱情度很高。。晨晨起初只是和朋友们争抢着玩,但某个周一的早晨,晨晨一来园就和教师、伙伴们兴奋地谈论周末见到的飞机大炮。原来是爷爷带他去了军事博物馆,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军事战车。区域游戏时间到了,晨晨依旧选择了拼插玩具,不过,这次晨晨专心地坐在座位上,紧盯着积木筐里的拼插积木,拿起来,比一比,试一试,又放下,换一块,再试……区域游戏时间很快过去,晨晨一动没动,直到游戏结束,并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放到了展示台。

讲评时间,晨晨第一个举起了手,想要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他大方地举着自己的“大炮坦克车”,运用不那么清晰的言语,认真讲述着自己的作品。一时间,孩子们似乎都安静了下来,目光极力注视着前方鲜少发言的晨晨,努力听着他的每句讲述,大家都被他头头是道、条理清晰的创作思路震撼到了!大炮的设计科学合理,真实再现了晨晨头脑中的景象。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畅游,通过玩具变身自主的创造者,打造了自己的专属大炮坦克车。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晨晨继续沉迷在大炮坦克车的改进中。“坦克能发射炮弹”这是晨晨现在的目标。在玩具柜里寻找适合做炮弹的玩具成了棘手的事。最终,孩子们认定了一款数学区的牛角扣玩具作为炮弹,但炮筒是前长后短的设计,总不能保持水平,导致难以对准目标发炮。对此,孩子们将两块积木垫在炮筒下面,成功解决了问题。

后续的游戏阶段,晨晨对大炮坦克车的真实性和操作的科学性上更为关注。他将盛放炮弹的弹箱调到坦克车炮筒的后方,方便上炮弹;上炮弹时,再费力也始终坚持从炮筒后方送入,这样才能从前面发射……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的视觉认知和听觉认知接连在操作层面得以提升,也吸引了幼儿连续探索,持续改进,适中保持参与游戏的专注度。

二、案例分析:

1.分析幼儿。首先,从游戏层面,晨晨的探索操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外形,这个阶段中幼儿是自主的创造者;第二阶段:关注功能,这个阶段中幼儿是十足的主动思考者;第三阶段:关注真实性和科学性,这一阶段幼儿不仅是自主创造者,更是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第四阶段:关注实际问题,这个阶段中幼儿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尝试,最终通过努力和探索解决问题。其次,从参与游戏的时间上看,从初探的20分钟,到研究、探索阶段的30分钟甚至40分钟,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中。可见,宽松的自主游戏氛围下,只要是感兴趣的游戏,且操作目标明确,幼儿的专注时间便可以持续得很长。最后,从能力水平上看,游戏中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这种表现接近中大班的幼儿水平。由此可见,自主游戏能够刺激幼儿产生超越年龄的想法和做法。

2.分析教师。首先,教师要做孩幼儿的心灵发现者,了解幼儿所需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支持。教师要充分信任幼儿,做一个安静的欣赏者,不打扰、不评价,给孩子营造开放、接纳的精神环境和开展自主探索活动的空间与游戏空间。其次,在幼儿提出新想法或者遇到新问题时,教师应默默给予支持和帮助,满足幼儿丰富游戏创作的需要。最后,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自主地进行探究,享受游戏的过程,且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游戏水平。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是发展他们思维与能力、培养好习惯的活动。教师在上述案例中,体现出了对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高度重视,从尊重幼儿想法出发,注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操作、自选伙伴、自取材料、自主表达的完整思维过程;同时教师对师幼有效互动和享受游戏过程也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记录,体现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和对幼儿发展的角色定位。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对他们而言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实践中注重引导幼儿在自主条件下进行深度学习是我园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我们也将继续以“敬畏生命、敬畏儿童、敬畏教育”为宗旨,开展一日生活的实践研究,坚持以幼儿的视角为起点、以幼儿胜任为标准、以幼儿方便为原则,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充分体现流畅性、生长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