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积累、运用:古诗学习三部曲

2021-08-12付晨彤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古诗词

付晨彤

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入学前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仅局限于几首浅近古诗的背诵,而对于古诗背景、诗文内涵、情感体验则了解得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当循序渐进,逐步推广,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想办法。

以诵读为基础,初步接触,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开学初,孩子们完成了从“幼儿”到“小学生”身份上的转变,但他们对于小学生活与学习还未完全适应,因此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我组织开展了以“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篇”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带领学生初步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接触传统文化。此次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为范围,在家长的帮助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古诗,探究写作背景,了解古诗大意,制作演示文稿,在全班内进行有感情地诵读及带读。每日语文课前五分钟为展示时间,展示结束后由“观众”根据“声音洪亮、有感情诵读、清楚解释大意”三重标准对“小老师”进行打分,并将当天展示的视频发送给家长。在家长的重视下,学生将这“首次登台”当作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兴趣浓厚。

在全班同学展示结束后,学生已在两个月间接触到四十余首古诗,理解其含义,进行简单诵读,且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五言诗与七言诗在诵读时的不同节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积累为桥梁,寸积铢累,沉淀文化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唐诗宋词无疑是灿若星河的古典文化中最夺目的明珠。对于记忆力处于黄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诗词读来朗朗上口,更易背诵。一年级下学期,在不影响教学进度、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我们班做了大胆尝试: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学习一首古诗,将古诗内容及生字注音抄注在黑板的一角。由教师首先纠正读音,带读古诗,进而介绍写作背景、古诗大意,最后带领学生发掘吟唱、摇头诵读等有意思的诵读形式,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每天利用课间时间背诵古诗,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此项活动制定为“自愿”原则,让学生在有能力、有精力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在相互比拼、相互鼓励的班级氛围中,几乎每首古诗都能完成全员背诵,就连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强的孩子,也能在积极的背诗氛围影响下,背诵大部分古诗。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已积累了七十五首古诗中三分之二,初步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沉淀。

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竟顺势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实现有序课间。一年级的孩子规则意识较差,课间无秩序、爱追跑一直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而现如今,在古诗词文化的吸引下,随处可闻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此起彼伏的诵读声,文化氛围极其浓郁。

以运用为阶梯,适时调取,升华思想

古诗词不仅仅是背诵这么简单,还要学会理解、运用。在小学教育阶段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是最“权威”的人,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超过父母,因此要使传统文化在班级内得以盛行,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我也尽力将学生易懂的古诗句运用到生活、教学各处。比如:我会用“一花两色深浅红”与“百般红紫斗芬芳”形容班中两盆不同的花朵,让学生评价哪盆开得更美丽。学生饶有兴趣,重复诗句进行评价。当有学生在课上“开小差”时,我会劝他:不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渐渐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明白,遇到一件事情或喜欢的景物时,如果能够调取脑海中积累的诗句进行表达,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有意思。于是,学生便在生活、学习中尝试运用。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四季课程中,学生外出参观,看到了一片荷花池,便不约而同地背诵起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再比如:在学习《一分钟》一课时,谈及珍惜时间,学生便运用起了《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有些时候运用得不够得体,但学生有借用诗句的意识,有出口成诗的欲望,这便是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思想的一大表现,教师都应鼓励。

以环境为载体,潜移默化,熏陶情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文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环境文化则是由一个个元件组成的,班级中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片都应成为传递传统文化的符号。在班级的黑板上,总会留出一首诗的位置,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昂首朗读;板报上轮换书写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句子,一字一顿间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墙壁上悬挂着软笔书写的古诗词,让有限的教育空间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人文的抚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忽闻读书声琅然”的晨间诵读,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厚积薄发,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學以致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本期主题:莲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劳劳亭
猜诗词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