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河道岩溶发育地区深水钻孔桩基础施工解决办法
2021-08-12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赵忠海
文/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赵忠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桥采用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22.42+230+230+206+104.42)m,主桥长892.84m,中间两个墩采用墩、塔、梁固结—刚构体系。边上两个墩设置支座,塔梁固结。主桥下构12~13号主墩为刚构墩。主墩下接承台,承台采用六边形承台,承台下设15根φ2.5m群桩基础,布置3排,每排5根。主桥上构主梁为混凝土变截面箱梁,采用整幅式斜腹板单箱三室截面。
2 项目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
2.1 地质条件
受区域性断层影响,场地次生构造发育,据钻探工作成果显示,湘江河道中存在多条北东向展布的断裂穿越大桥线位,沿断裂构造岩体破碎,岩溶发育,断层带中碎裂岩、糜棱岩、构造角岩及断层泥普遍发育,沿断裂及次生构造岩溶明显,形成溶槽、溶沟、溶洞等岩溶地貌,对工程影响较大。
2.2 水文条件
项目走廊带内地表水系较发育,较大的常年性地表水体主要有湘江、禄水、铁河等河流。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三大类型。一般每年 4~8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枯季。水位涨落主要受大气降水、上游来水和潮水影响,在汛期及大潮期水位较高,在枯水期水位较低。
3 本项目桩基施工特点
3.1 复杂地质构造技术难度大
本项目钻孔施工难度大,钻孔桩易出现斜孔、塌孔、断桩、缩径、掉钻等现象。由于桩基是后续工程施工的制约因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工期比较紧张。桥位因地质复杂,前期勘察时主桥和引桥孔内共存在49项钻孔遗留物,对施工进度与设备安全影响巨大。
3.2 水上作业安全风险大
株洲湘江特大桥跨越湘江河道,施工最大水深达26m,流速1.9m/s,河床卵石层厚度达10~20m,常规振动锤振打护筒难以到岩,栈桥及钢平台稳固难度大,一旦打穿溶洞,将引发护筒下口塌陷,诱发平台悬空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4 桩基施工方法
根据《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说明中结论与建议:施工时注意突然漏浆致使埋钻事故;桩基施工中也易形成掉块及坑壁坍塌,尤其是溶沟充填物易突入孔内,造成孔内事故,应加强护壁;施工时注意地下水的承压性,防止出现涌水、突泥、涌砂、地面塌陷等事故,同时应注意钻孔遗留物。鉴于场地岩溶发育状况,建议对主墩全程采用先注浆再成桩的施工工艺,对引桥成桩困难的墩位可采用先注浆后成桩的施工工艺,施工前需进行专项论证。
(1)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因前期地质勘探遗留大量钻杆、套管等,如采用回旋钻,钻孔遗留物对牙轮磨损较大,引发成本激增。
(2)株洲湘江特大桥项目具有较多、各种尺寸溶沟溶洞,如采用回旋钻,容易卡钻头,引发钻孔事故。
(3)两种钻孔方式成孔机理不同:回旋钻成孔属于掏空地层,依靠泥浆形成的泥壁,水头差来稳固孔壁,冲孔钻依靠对土层高频冲击,挤压至两侧,形成致密的孔壁,如果破开溶洞的瞬间形成水头差,突泥、涌砂将会导致孔壁坍塌事故。基于冲击反循环工艺成本低,能更好适用于本项目施工条件,因此桩基拟采用冲击反循环成孔工艺。
表1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参数
5 护筒施工方案
因无法用振动锤一次性将外护筒穿透10米厚覆盖层,使护筒底嵌入岩面。如果其后用泥浆钻钻进,破开溶洞的瞬间会形成水头差,突泥、涌砂将导致孔壁坍塌,造成事故。而平台和栈桥因同样原因未能着岩,次生事故有可能导致平台垮塌,在平台上工作的设备人员风险巨大。故采用3.1m外护筒,2.8m钻头引孔后,跟进2.8m第一层内护筒入岩,2.7m钻头穿透溶洞后采用2.7m二层内护筒跟进,桩周用注浆处理和挤石造壁的全泥浆钻进工艺。
6 泥浆制备及循环
泥浆站由制浆系统、泥浆池、泥浆净化器、膨润土仓库组成,其中泥浆池分为新浆池、膨化池、回浆池和净浆池等,所有泥浆池均由钢制组合式泥浆箱组成。封闭式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泵、钢护筒、泥浆净化器、泥浆箱、排渣桶等组成。泥浆由钻孔内泥浆泵循环排除,经过泥浆净化分离器净化后,进入泥浆箱内临时存储,然后利用泥浆泵循环至桩孔底。
7 钻井施工
(1)在埋好护筒和备足护壁泥浆泥土后,将钻机定位,立好钻架,对准桩孔中心,就可以冲击钻进。
(2)开始时,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如孔内有水,可以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钻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开孔,并应使初成孔的孔壁坚实、圆顺,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的冲击。冲击钻进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坍孔;掏取钻渣和停钻时,应及时向孔内补浆,在整个冲击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度出地下水位1.5m~2.0m,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及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3)在护筒中及其刃脚下3.0m以内用低冲程1.0左右、浓泥浆、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塌、不漏;在砂卵石等松散层冲击时,可按1:1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直径不大于15cm),用冲击钻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在岩溶易塌孔或不完整岩层时,用低、中冲程1~2m,勤加粘土和片石、浓泥浆使孔壁坚实;遇有流沙现象时候,加大粘土,减少片石的比例,使用小冲程、高频率,力求孔壁坚实;在基岩层时,用高冲程3~4m,适量加入粘土。
(4)注意均匀的放松钢丝绳的长度,一般在松软土层,每次可松绳5cm~8cm;在密实坚硬的土层,每次松绳3cm~5cm。注意防止松绳过少,形成“打空锤”,使得钻机,钻架及钢丝绳受到过大的意外荷载,遭受损坏;松绳过多,则会减少冲程,降低冲击速度,严重时,使钢丝绳绞缠,发生事故。
(5)及时排渣。当钻渣太厚时,泥浆不能将钻渣全部悬浮起来,冲击钻头冲击不到新的土层,还会使得泥浆逐渐变稠,形成弹簧垫,吸收大量的冲击能,并妨碍钻头转动,使得冲击进尺显著下降,或有冲击成梅花孔的危险,必须按时排渣。
8 特殊地质处理
13号墩墩位在高程-40m以上主要为溶沟充填物所致,为溶沟、溶洞发育区;-40m以下孔间主要为破碎岩体的反应,该段发育大型岩溶的可能性较小。覆盖层:砾砂,覆盖层厚度在10m,顶标高26.0m。基岩:厚40~50米,顶标高11.0~19.0m,岩体极度不完整。
采用3.1m外护筒,2.8m钻头引孔后,跟进2.8m第一层内护筒入岩,2.54m钻头穿透溶洞后采用2.5m二层内护筒跟进,桩周用注浆处理和挤石造壁的全泥浆钻进工艺。
9 溶洞处置通用工艺
9.1 溶洞判断方法
(1)钻头入岩后钻孔出现漏浆或漏塌,当溶洞顶壁被击穿时,护筒内的泥浆液面急剧下降时,可作为判断钻孔遇溶的特征。
(2)钻头入岩一定深度后,突然进尺加快,不用提钻头而钻头自动下沉。
(3)取到的样岩中,分化岩样较多,且有钟乳石碎块。
9.2 处理方法
桩基施工的岩溶处治,大体可分为静态化学灌浆法、挤石造壁法、护筒跟进法等三种方法。施工前对桩基施工区域加密勘探,确认地质情况。
10 清孔及终孔检测
10.1 清孔
钻孔完成后,提起钻头至距孔底约20cm,继续旋转。用泥浆泵抽取孔内泥浆至泥浆池,经过沉淀,返回孔内,逐步把孔内浮悬的钻渣换出。在清孔排渣时,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通过泥浆净化器及沉淀净化,调整泥浆至规范要求。
10.2 终孔检测
针对孔深、孔径和孔斜的检测,我部拟采用ZBL-H9000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进行测孔,此仪器能同时测出4个方向的侧壁数据,能在记录纸上打印测试结果,而且能将测试数据传输至PC供日后分析用。桩基检测图必须可以确切反映孔壁、孔斜及孔深的信息,检测结果图应扫描存档。
11 结语
株洲湘江特大桥12#墩、13#墩的地形条件十分复杂,我们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护筒跟进的方法解决穿透岩溶层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岩溶发育地区施工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由于在这种特殊的河床地质条件下钻孔施工安全得到解决,从而保证了钻孔灌注桩顺利施工,为同类地形的钻孔桩桩基施工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