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某幼儿园基础选型设计
2021-08-12黄培能
□ 孙 昌 黄培能
1 工程概况
某幼儿园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龙岗大道中段,建筑层数为3层,各层层高均为5m,建筑总高度约15.30m,屋面局部为坡屋顶形式。建筑平面布局有3栋矩形平面加上部分连廊构成部分内凹的内部庭院空间,平面尺寸长约86m,宽为38.70m。在H轴与J轴之间设置抗震缝形成两个独立的抗震单元,建筑立面造型较复杂,项目建筑效果见图1。
图1 某幼儿园建筑效果图
2 上部结构设计
南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1],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幼儿园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风荷载按50年一遇取值即0.35kN/m2;主要楼面附加恒载考虑隔声楼板的要求采用2.20kN/m2,活荷载按规范取值,其中屋面局部为种植屋面形式,活荷载按屋顶花园取值为3kN/m2。
幼儿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主要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二层活动中心柱网尺寸较大,柱距11.60m,该区域采用单向密肋梁楼盖体系,梁截面尺寸300mm×600mm。
3 地质情况
场地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的杂填土①;第四系残积成因红黏土②、红黏土②1;下伏基岩为泥盆系灰岩③和④,描述如下:
(1)杂填土①:黄褐色,稍湿,成分以黏性土为主,夹杂建筑垃圾、碎石和植物根系,孔隙大,松散状态,土质不均,填土回填时间小于5y。重型动探试验修正后锤击数N=2击/10cm~4击/10cm,标准值N=2.50击/10cm,现场揭露层厚为0.20m~6.10m。
(2)红黏土②:棕红色、褐黄色,稍湿,硬塑状态,局部可塑,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无摇振反应,夹杂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局部夹有孤石、硅质岩角砾,靠近岩面底部夹少许灰白色石灰岩角砾。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锤击数N=10.40击/30cm~14击/30cm,标准值N=11.70击/30cm。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层厚0.60m~13.30m,平均厚度6.40m。
(3)红黏土②1:褐黄色、灰黄色,湿,以可塑状为主,局部呈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局部夹有孤石,硅质岩角砾,靠近岩面底部夹杂少量灰白色石灰岩角砾。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锤击数N=5击/30cm~10击/30cm,标准值N=6.10击/30cm。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层厚0.60m~14.31m,平均厚度3.02m。
(4)较破碎石灰岩③:灰白色、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有方解石脉发育,岩芯破碎,岩芯被溶蚀,一般呈碎块状,块径一般在20mm~80mm,采取率不高,局部夹杂有少量黏性土,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分布不均匀,局部厚度较大,层厚0.20m~9.80m,平均厚度2m。
(5)较完整石灰岩④:灰白色、灰色,隐晶质结构,中风化状态,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有发育,有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状产出,一般长在50mm~300mm,岩石质量指标较好,岩芯采取率多在90%以上。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54.89MPa,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该层在场内全部区域均有分布,为场地稳定分布地层,勘察时未钻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14.80m。
(6)场地岩溶发育情况。拟建场地处于岩溶发育地段,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岩溶,主要表现为岩溶洞隙,局部有岩溶沟槽发育。在224个钻孔中有106个钻孔揭示有岩溶洞隙,遇洞率47.32%,线溶率10.22%,属岩溶强烈发育地段。勘察后可知岩溶洞隙大部分存在于强风化较破碎石灰岩层中,洞隙高度0.30m~3.60m,洞底标高50.74m~70.22m,发育强烈,由可塑状红黏土填充。场地岩溶尚在发育中,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各岩土层主要参数建议值见表1,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2,典型工程地质剖面见图2。
表1 各岩土层主要参数建议值
表2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
图2 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
4 基础选型
场地原状地面标高在69.78m~73.60m,一层室内地面±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79.25m,可见场地的土方回填量较大。结构专业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参与了项目的咨询,由于场地尚未进行土方平整,因此考虑两种基础选型方案:一是场地先平整至设计室内地面标高,采用桩基础,桩基持力层采用较完整石灰岩④层,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再施工承台及首层的梁、板;二是考虑到上部结构荷载不大,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红黏土②层为基础持力层,待基础施工完毕后施工框架柱至一层地面,回填土方,再施工首层的梁、板[2]。
4.1 桩基础方案
在场地清表后逐层回填土方,压实。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应每根柱下布置施工勘察钻孔,钻孔深度需满足桩端持力层以下5m深度范围内持力层完整,无溶洞、裂隙等不良地质条件。桩基方案拟选用800mm桩径的旋挖钻孔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4700kN,大部分采用一柱一桩的布置形式,在抗震缝处采用两柱一桩,承台厚度为900mm。桩端进入持力层石灰岩④层不小于500mm。桩基础方案(局部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桩基础方案(局部平面)
根据地质剖面图估算最长桩长约35m,平均桩长约31m,桩基总数量为79根。桩基完成后需进行桩基承载力及完整性检测。桩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1%及3根,桩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少于30%。
4.2 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根据柱距选用双柱或单柱独立基础,在A轴交13轴附近,由于场地的限制,局部采用筏板基础。柱下独立基础阶数均为二阶,基础高度为500mm~1000mm。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时,在基础面—首层地面标高段需增设框架柱,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下独立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采用C30,基底设置C20素混凝土垫层。基础按设计尺寸开挖后至持力层,需进行施工勘察(钎探),保证基底持力层完整且无软弱土层、土洞等不良地质。施工勘察孔的布置按规范要求布置,每个柱下独立基础下布置3个~5个孔点。柱下独立基础方案(局部平面)见图4。
图4 柱下独立基础方案(局部平面)
4.3 两种基础方案比较
从基础完成的时间来看,桩基础施工完后需要进行养护,并进行桩基检测,包括承载力检测以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而独立基础无须检测,节省了工期。
从基础持力层可靠性验证角度来看,桩基础需要进行超前钻,需要验证桩端以下3.0D(D为桩身直径)以及5m范围内不得有溶洞等不完整的灰岩;柱下独立基础需要验证持力层1.5b(b为基础宽度)及3m。由于桩基持力层是强度较高的灰岩,需要采用重型设备方可实施;而柱下独立基础的持力层是黏土层,采用轻型的触探设备即可满足要求,在检测难度和时间上均大大少于桩基础。
从施工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桩基施工需要在深厚的填土层进行,而且填土时间较短,施工时为保证不塌孔,需要增加钢套管或者采用泥浆护壁,额外增加了施工措施费用。
从成本控制角度比较来看,两种基础方案的基础工程造价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柱下独立基础更为经济,直接费用节省40%左右。
表3 基础工程造价比较
从结构安全性角度来看,由于场地岩溶发育,且持力层起伏较大,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时需进行岩溶稳定性分析,保证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会由于岩溶的发育影响持力层的稳定性;而采用桩基础可避免岩溶稳定性分析。
综合以上最终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的方案。为验证土方回填施工过程对框架柱是否造成损伤,对混凝土框架柱全数补充低应变检测,结果显示框架柱均完好。目前项目已经竣工使用1年,状况良好。
4.4 岩溶稳定性分析
选用柱下独立基础时,需要考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溶洞的稳定性对基础的影响。由于影响岩溶稳定性的因素很多,目前的勘察手段一般也难以查明岩溶特征,对岩溶稳定性的评价仍然以定性和经验为准。依据《广西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 45/024—2016)[4]第5.2.3条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的类比法和项目的地质勘查报告,对幼儿园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一是场地的地质构造无断裂、褶曲、裂缝强烈发育但均有填充。二是岩层产状的走向与溶洞轴线垂直,岩性呈厚层块状,岩层强度高。三是溶洞埋藏较深,覆盖层厚度不少于4m,溶洞尺寸与柱下独立基础尺寸相比,相对较小;个别的尺寸较大的溶洞位于建筑物的边缘且离拟建建筑物5m的距离;溶洞呈竖井状、裂隙状,单一分布,没有形成片状分布;溶洞顶板的厚度与洞跨比值大,顶板呈平板状;溶洞充填可塑状的红黏土,且无被水的可能性。四是拟建的幼儿园为3层建筑物,荷载较小。因此,综合上述评价,幼儿园的岩溶地基属于稳定的岩溶地基。
5 首层平面结构梁、板设计
由于填土较深,无论是采用桩基础还是柱下独立基础方案首层梁、板结构作为地下工程的一部分均应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项目的结构嵌固端设置在首层地面,首层框架梁截面为(300mm×700mm)~1000mm,结构板厚120mm~150mm。考虑到回填土的施工要求,现浇板与梁采用叠合后浇的形式。经计算,×向的结构刚度比2.32,Y向的结构刚度比2.41,均满足嵌固刚度比不小于2的要求[3]。一层结构梁、板后叠合浇筑大样见图5。
图5 一层结构梁、板后叠合浇筑大样图
6 结语
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平整与基础选型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施工顺序可以为项目节约工期及建造成本。本文对基础选型进行了桩基础与柱下独立基础的两种方案比选,结合工期及造价来综合考虑其方案的优劣性,选定柱下独立基础作为实施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结构的经济性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