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8-12宋红英范孝楚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师范院校师范生

王 娜,宋红英,范孝楚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西藏 拉萨 850007)

公共教育学是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育通识类公共课程。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始在本科生课程中开设公共教育学课程[1]。长期以来,公共教育学课程呈现出师生“逃离”课堂现场的疲软现象。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内生要求促使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趋向科学发展。剖析近40年来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性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案例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在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研究成果较丰硕。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教材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终不能一窥全貌。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公共教育学研究成果做可视化分析,不仅能为公共教育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还能为我国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选取CNKI数据库中以“公共教育学”为主题的相关期刊论文为样本文献数据,通过高级检索,以“教育学”并含“课程”或者“公共教育学”为检索主题词,对检索结果逐一筛选。在得到的1141条相关文献中删除会议通知、书评等无关文献后,保留符合条件的700篇期刊论文作为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公共教育学研究的历程、现状及趋势。由于该软件可以“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2],因此对公共教育学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能较明确地展现研究热点及特征,回顾研究历史的同时为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及课程教学提出方向性建议。

二、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研究进程概述

从公共教育学研究样本文献年度发文量(图1)来看,1981年5月至2020年4月,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论文经历了1981—1996年的波动上升期后,1997年开始迎来了快速增长期,2014年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

图1 公共教育学研究样本文献年度发文量

(二)文献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对公共教育学研究中的相关作者进行分析,得到作者合作图(图2)。我国学者对公共教育学的研究较分散,未构建出丰富的合作网络体系,发文量较少,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学者仅占总研究者的1%。王守恒、张成武、余妍霞等作者的影响力较大,合作也仅以两两合作为主。由此可见,总体研究较为分散,学者间联系较少。

图2 公共教育学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通过对公共教育学研究中的发文单位进行分析,得到机构合作图(图3),其中扬州大学发文数量较多且影响力较大,安徽师大、华中师大等次之,但较高产机构间几无合作。从发文机构的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地区院校的研究成果多于中西部地区,机构间合作有待纵深化发展。

图3 公共教育学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三)研究数据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提取1981—2020年公共教育学相关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的关键词共计115个。公共教育学研究热点词共现分析如图4所示,115个节点间有27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413,图中节点大小表示文献被引次数的多少,节点连线粗细代表文献关联度强弱。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节点较大,关联度较高但不集中。

图4 公共教育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公共教育学研究关键词聚类图(图5),其网络模块化(Modularity)评价指标Q值为0.4445(大于0.3),且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 Silhouette=0.368,表明关键词聚类基本合理有效。

图5 公共教育学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对聚类后的关键词根据其轮廓值排序得到6大热点主题词,结合聚类编号及名称、聚类一致性、平均年度和主要关键词摘取形成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关键词聚类表(表1)。

表1 公共教育学研究关键词聚类主题表

(1)师范院校。聚类编号#0的标题是“师范院校”,包括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原则等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探究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的教法[3],90年代学者从指导思想、内容及结构谈“高师院校本科公共教育学教材的改革”[4],也有学者基于校本调查提出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的困境也主要是“由教育学教材的陈旧、空疏、枯燥、无用所引起的”[5]。21世纪伊始,王道俊、王坤庆“探讨了师范教育的办学模范、教师教育专业素质、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教育学教材体系以及教育学课程教学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6]后有一批研究者都着力于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研究,尤其是新课改对公共教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2010年后以课程整合与实践为导向探究公共教育学课程建构和有效教学,张霞提出从课程的目标、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实现“公共教育学由技术理性向意义建构的转变”[7]。近年来有研究者在主体间性哲学理论指导下反思与建构公共教育学教材[8]。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的重要元素,已有学者在师范院校场阈中探究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材、教法改革。今后应结合校本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地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能更好地促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和师范院校个性化发展。

(2)案例教学。聚类编号#1的标题是“案例教学”,包括课程资源、建构主义、案例、新课改等。2000年但武刚以“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为“有效突破口”[9]探究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后研究者们对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促使案例教学成为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如对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案例应用现状进行研究[10]。诸多研究者认为案例教学是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万能法,今后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开发具有普适性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案例,将进一步丰富教学案例库,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3)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聚类编号#2、#3、#4的标题分别是“教育学课程”、“公共教育学课程”和“高师公共教育学”,包括教育学教学、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教育目标等关键词。这三个聚类均指向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存在。1997年万明春分别从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实践层面研究高师公共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性质和任务[11]。后来研究者们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探索主要结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学目标、师范生发展等方面开展,凸显了公共教育学课程建构与发展的动态特征。2013年雷经国从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理念与策略的改革等方面”探究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12]。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时代变迁中获得发展,需要研究者以课程生成的理念研究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的各个方面,因此研究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才能彰显公共教育学的存在价值。

(4)教学改革。聚类编号#5的标题是“教学改革”,包含高原现象、改革构想、素质教育等关键词。1999年王永红提出“确定合理的、明确的目标,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教育学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是“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3]。有研究者从公共教育学课程自身、学生、教师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改革思路[14]。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密切联系时代性、师范性、地方性特征。当下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应严格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15]的要求,在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中融合课程思政,促进师范生发展。有学者从理念、课程价值[16]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融入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进行探索,针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研究数据时间图谱分析

1.时间线(Tinmeline)图谱分析

通过时间线图谱可发现公共教育学研究聚类的文献量,并探测各个聚类中文献的时间跨度及某特定聚类研究的兴起、繁荣以及衰落过程,进一步探究聚类所反映的研究领域的时间特征。在公共教育学研究时间线图谱(图6)中,较大的节点为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等。自20世纪80年代公共教育学研究兴起后,影响到各个聚类,甚至影响到2019年的实践性教学。公共教育学研究早期较关注教材建设、师范生、教育见习等,2000年以来,公共教育学研究尤为关注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关注更加高涨。

图6 公共教育学研究时间线图谱

2.时间区(Tinmezone)图谱分析

通过公共教育学研究样本数据的时间区图(图7)发现,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材;20世纪90年代关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革新;2000年对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度凸显;2010年关注新课改内生要求下公共教育学的多元评价、有效教学,教师教育课程等;近几年着重探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教育学课程改革,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应用转型。可见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材研究、课程改革、案例教学、多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公共教育学研究呈现出具体化、多元化态势,其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建设中国特色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仍有较大探索空间。

图7 公共教育学研究时间区图谱

(五)阶段性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突现度能反映一段时期内我国公共教育学的热点,可有效帮助研究者厘清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从关键词突现度图谱(图8)来看,前十个关键词依次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学教材、公共课教育学、高师教育学、改革、教育学、教学、课堂教学、公共教育学。2000年前的突现词主要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材、公共课教育学;21世纪前10年主要探讨高师教育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近10年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和公共教育学,为公共教育学在新师范建设潮流中的新发展创造了机遇与挑战。从关键词影响周期来看,教育学教材影响时间最长,长达18年,师范院校和高师教育学次之。课堂教学和公共教育学仍是研究热点。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公共教育学的研究由个案到宏观再到微观,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研究尤为重要。未来我国公共教育学的研究应置身于国际视野中,既要有本体化和本土化研究,也要有中西对比研究。

图8 公共教育学研究突现关键词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的700篇公共教育学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为数据,以CiteSpace为工具分析公共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从研究过程来看,公共教育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缓慢发展期,20世纪前十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几年来又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从核心作者和机构分布情况来看,研究者和机构过度分散,缺乏合作。从研究成果的内容与质量来看,研究内容重思辨而轻实证,高质量研究成果较稀缺。从研究热点来看,公共教育学研究集中在课程建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对其横向比较与纵向剖析较少。基于上述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未来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的关注点和趋势。

首先,公共教育学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亟待壮大。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师范生培养的内在需求,因此有必要壮大公共教育学研究队伍,师范院校有必要形成研究共同体,核心作者与机构共同致力于公共教育学课程和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师范院校专业水平和师范生教师素养。

其次,实践取向将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17]因此,作为教育类课程体系基本构成单元的公共教育学,必须凸显实践取向,对其实践性的开发与实践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再次,公共教育学的本土化研究与国际对比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学课程本体研究、教材研究以及本土研究是结合我国现阶段师范教育和师范院校发展实际的必然要求,同时与其他国家公共教育学研究的分享与交流,能够增强公共教育学的研究活力,助力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公共教育学研究将更关注“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在当下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出现不适,故开发和应用符合时代特征、师生特点的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疲软现象”,让师生从“逃离”现场真正“回归”课堂。

猜你喜欢

教育学师范院校师范生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