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大肠杆菌引起大鲵腹水病的病例分析※

2021-08-12郑凤仙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广西柳州54500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龄大鲵养殖池

●刘 亮 任 婧 郑凤仙(广西农牧工程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3)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药材名又叫娃娃鱼。据《本草纲目》记载,“山海经云:决水有鱼,状如衟,食指已痴疾,性甘甜,能截虐”,具有较高的药用[1]、经济、科研[2]和食用价值[3]。大鲵的经济价值极高,深受养殖户们的青睐。但许多养殖户在养殖中由于经验不足,没能做好大鲵疾病防治工作,最终造成较大损失。

1 发病情况

在2020年7月,广西博白某养殖户养殖的1000多条大鲵幼苗(1龄左右)陆续出现死亡,由刚开始的1 d几条到十几条,甚至出现1 d死亡100余条的情况,经环丙沙星给药,效果不佳,15 d内幼苗全部死亡,只有年龄达到2~3龄的大鲵基本不受影响。

2 临床症状

患病幼鲵采食减少,懒动,背部有出血点(图1)。触摸腹部有积水感,眼球表面有白膜覆盖,呈混浊状态(图2)。

3 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体内大量积液,胃、肝脏、肠壁充血,血液不凝固(图3)。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大鲵腹部积液、肝脏病料,通过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以及麦康凯平板培养,发现琼脂平板培养菌落中等大小、乳白色、光滑、不透明,在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呈粉红色菌落(图4)。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为短杆、散状排列的革兰氏阴性菌(图5),药敏试验对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敏感度最高,环丙沙星、头孢呋辛、丁胺卡那、诺氟沙星次之,红霉素、多西环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不敏感。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

5 病因分析

此次发病仅幼龄大鲵死亡率较高,年龄达到2~3年大鲵基本不受影响。病因分析:大鲵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超过25℃就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容易感染疾病[4]。广西6月至8月,气温不断上升,养殖池水温达到了26℃,养殖户没有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从而导致幼龄大鲵不适应环境,抵抗力下降,继而感染大肠杆菌死亡。而2~3龄大鲵抵抗力较强,因此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6 讨论

由于大鲵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但大鲵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水质、水温、pH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大鲵的生长。一旦养殖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大鲵抵抗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广西,大鲵养殖户不多,且缺乏养殖经验,此次幼龄大鲵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养殖池内水温过高。该养殖户得知发病原因后,将鱼池水放干,晾晒3~5 d,清理池底污渍,入苗前1周用20 mg/m3漂白粉消毒鱼池,严格控制相关环境因素,并将新引进的大鲵苗先用10~20 mg/m3高锰酸钾浸泡15~20 min,再放入干净鱼池中饲养,未发生类似情况。在养殖大鲵时,养殖户除了做好常规的消毒预防措施外,还要注意环境控制,以本病例为例,当水温超过25℃时,要进行人工降温,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保证适宜大鲵正常生长的水温。

猜你喜欢

幼龄大鲵养殖池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浅谈幼龄动物的营养与免疫
不同池型结构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射流间距对流场特性的影响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大鲵的智慧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