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化写作:持续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路径

2021-08-11戴慧梅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能力

戴慧梅

[摘要] 兴趣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影响直接而重要,小学生写作也需要兴趣作为支撑。然而,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尝试从学生缺乏活动体验角度分析原因,阐述活动化写作的概念,并对活动化写作的类型进行分析举例,以期能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活动化写作;写作兴趣;持续激发;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就很难写出好作文。因此,如何持续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应当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与体验和思考。”而要想获得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就离不开生活、学习中的各项实践活动。

一、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写作水平着实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第一,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第二,部分教师教法单一,仅注重写作技巧的反复训练,缺乏有效指导,命题缺乏新鲜感。各种要求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想,写作兴趣逐渐被消磨。第三,不少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语言积累少,作文语言空洞,词不达意。即使有些孩子能保持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但基本是被动式的,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第四,高年级学生作文经常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缺少生动描写和情感融入。同时,由于缺乏生活、学习的实践体验,导致他们在写作时难以有效取材,写作兴趣也日趋减弱。

这里笔者仅从活动体验角度分析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原因。在作文教学中,低、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点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会组织多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创设不同情境,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从而实现活动激发写作动力的积极作用。而高年级教师迫于小升初压力,往往关注语、数、外等学科成绩的提高,在写作方面更注重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习题挤占,教师很少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这使得许多原来在低、中年级养成的良好写作习惯逐渐消失,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愈发淡薄,“可持续性写作”被严重忽视。为此,笔者采用活动化写作方法,通过实践持续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化写作的内涵

活动化写作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借助有计划、有目的的学生活动,从而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这类活动能丰富写作教学的形式,针对性也更强。活动设计应围绕写作教学目标展开,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活动化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分为活动规划、活动展开、活动评价三个部分。它以学生的体验、思考和表达为核心,任务驱动和情境体验是顺利推进的关键。整个活动化写作过程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宗旨和新课改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其作为“可持续性写作”的重要路径,科学掌握活动化写作教学策略,为达成预设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活动化写作的类型及策略

活动化写作倡导的活动形式多样,应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笔者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趣味性游戏活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十分感興趣,在游戏活动中会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参与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将写作教学内容融入趣味游戏。

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教学活动,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做动作猜成语”游戏。无论是“眉开眼笑”“闻鸡起舞”,还是“七嘴八舌”“怒目而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体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感悟游戏魅力,然后在意犹未尽、精神愉悦的时机下写出来。如此,激发他们持续的写作兴趣,并在愉悦的情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能动地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悟。而学生也写得愉快、轻松、洒脱。由此可见,趣味性游戏活动是小学生写作的催化剂,激发写作兴趣,助力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

2.主题性实践活动

日常教学中,教师会面临很多主题性的命题作文的选择:有的来源于教材,如感恩、友情、人物等;有的来源于校园内外活动,如运动会、春游活动等;有的来源于特殊意义的时间和地点,如母亲节、开学第一天等。对于这些主题性写作,教师应顺时应境,设计活动性写作,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育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师节”这天,笔者布置了主题写作“我最喜欢的老师”,鼓励学生深入采访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学生充满好奇,很想接近、深入了解这位老师。而教师则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他们思考“最喜欢老师的哪些方面”“准备问老师哪些问题”等,让他们自主构思、编写采访提纲,并完成各环节的实施,最后进行主题提炼和写作。“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学习,锻炼他们分析、研究的能力,让他们对写作对象的观察、思考更深刻。主题性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的体验与感悟更深切,从而生成丰富多彩的作文思维、感情和词语。

3.竞争性比赛活动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乐意和同伴比拼,学校可以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作文竞赛等活动,以展现他们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比赛,让他们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如参加“我的父亲”演讲比赛,这是一种特殊的写作素材积累方式和情感体验过程。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父亲”,捕捉家庭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感动,或是捧腹大笑的瞬间、父子间吵架后的黯然,这些真情实感的流露,往往能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兴趣和动力。而在编写、打磨演讲稿的过程中,通过组织语言、改进表达技巧突破学生作文语言表达口语化的困境,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积累的丰富素材也帮助学生消除了作文虚假、空泛的问题,从根本上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此,演讲比赛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增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学生在演讲比赛中得到同伴的肯定,也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

活动化写作关注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表达欲望的产生,教师在此基础上选择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引导、适时的教学,加深学生写作理解,提升写作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而保持写作的内驱力,实现“可持续写作”,凸显写作综合素养培育。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