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接力筑天路

2021-08-11陈融雪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青藏线青藏铁路女工

陈融雪

2021年6月19日,青藏铁路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曾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他说错了。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聂志娥坐在从拉萨开往北京的首发车厢里,望着千里冻土上复种的草坪,耳畔人声鼎沸。听到有人说:“青藏铁路十万建设大军中有个女工班,那班长刚结婚,没来得及办婚礼就上了青藏线!”她不禁笑起来:这不是在说我吗?

“没办成婚礼,但我在‘世界屋脊参加了更为神圣庄严的仪式。”聂志娥告诉本刊记者,2005年6月29日,中国共产党诞辰84周年前夕,她以新党员的身份在西藏安多羊八井辅架基地向党旗庄严宣誓。

聂志娥在轨排作业线工作时情景

聂志娥带领着25名平均年龄28岁的女工,把轨排铺过了可可西里无人区, 在海拔5000 米的唐古拉创造了日生产轨排110排(3.425 公里)的全国最高纪录——这个数字是当时内地日生产轨排数的两倍。

她至今记得入党前谈话时,时任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铁路项目部书记王荃荃语重心长地寄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目标更高。越是艰苦的条件,党员越要做好带头作用!”

在组织的激励下,聂志娥带领25名平均年龄28岁的女工,把轨排铺过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创造了日生产轨排110排(3.425公里)的全国纪录——这个数字是当时内地日生产轨排数的两倍。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茫茫雪域,巍巍昆仑,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4年,青藏铁路铺架项目开工,24岁的聂志娥第一时间报了名。当时,她刚领结婚证,来不及办婚礼就出征了。

这是一个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决定:青藏线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被称为“生命禁区”;施工建设更是面临着三大世界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但是,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聶志娥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小时候听长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记住了“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18岁时,她就写下人生的第一份入党申请。

满怀憧憬的聂志娥,顺利通过了体检和习服,从格尔木坐汽车去安多,一路很是奇特:坐在她左边的人跟司机说“开下冷风吧,太阳晒得好热”,右边的人却说“开下热风吧,海拔高了好冷”。到了安多基地,高原生活的艰苦远超预期:水只能烧到六十摄氏度,面条怎么煮都煮不熟;用水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去运输,因为冻土层打不出水井……

女工班冒雪工作

但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项目上每月评优秀员工,表现最优秀的总是共产党员。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有党员同志冲在前面;无论刮大风还是下冰雹,大伙儿都有信心说,‘坚持下去,组织会来的。”聂志娥热血澎湃,郑重地再次写下入党申请,一定要加入组织。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斗志更高。越是艰苦的条件,党员越要做好带头作用。”时任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铁路项目部书记王荃荃跟她谈话时提出要求,“不仅要思想上入党,更要行动入党。”

“不能当逃兵”

彼时,聂志娥的身份是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铁路铺架指挥部轨排队女工班班长,带领着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唯一的女工班。她的工作是控制柜司机,控制和协调整个轨排的生产流程,如果作业线上有工人缺氧昏倒,她得及时关闭开关,马虎不得。

王荃荃告诉本刊记者,为了“以行动入党”,聂志娥感冒了也不肯请假,中午在卫生所输液时偷偷把药水调到最快,下午按时上岗。药水让人犯困,她就一个劲掐自己,把胳膊腿都掐淤青了——“要知道,高原上的感冒绝非小事,拖成肺水肿就会丢性命。”

她的新婚丈夫知道后放心不下,于次年跟上来,成了青藏铁路上的一名内燃机司机。“有别于其他,青藏线是中国铁建全国所有项目中唯一一个不设夫妻房的项目点,所有的夫妻档就像陕北情歌里唱的那样,‘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瞅着丈夫开着内燃机来拉排好的轨,两人也只是一笑而过。”王荃荃说。

谈及这些,聂志娥一笔带过:“这不算什么。我们有个女同事夜班回来摔掉两颗牙,怕惊扰大家休息,都忍着痛摸着黑默默清洗。普通群众都这么优秀,党员必须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2005年6月29日,聂志娥终于以一名新党员的身份在安多羊八井辅架基地参加了宣誓。彼时,青藏铁路安拉段正线辅轨已完成367公里左右,距离终点只剩下70多公里。她宣誓说:“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我一定时刻牢记自己是名党员,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女工班为铁路早日辅到拉萨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个不让须眉的女工班共有26名女工,平均年龄仅28岁。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谈起自己的事都觉得不值一提,眼泪都是为别人的故事而流。

“我们能克服高寒缺氧、克服强风和肺水肿,但还是有些事情没法避免。”聂志娥回忆道,女工班副班长李红的父亲是老铁道兵,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有着浓厚的青藏情结。因此当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启动后,老父亲亲自把姐弟俩都送上了青藏线。不料,弟弟在项目上发生了交通意外,因公去世。

追悼会上,大家哭着告别,以为李红会被叫回家去。想不到老父亲竟忍着悲痛叮嘱女儿:“弟弟在上面没有坚持下来,那你更不能当逃兵,你要坚持下来,把铁路修通!”

女工班部分姐妹

“我会坚持下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项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壮举,成为中国奇迹的象征之一,背后是几代建设者跨越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接力奋战。鉴于其对青海与西藏发展的深远影响,青藏铁路又被各族人民称为团结路、发展路和幸福路。

回到内地,昔日积极争取入党的女工班班长聂志娥已成长为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担负起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新使命。据介绍,该公司每年招收应届毕业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都会讲青藏铁路建设史。每次培训完,都会有大批年轻人自告奋勇申请去艰苦的地方锻炼。至今,该公司已有近两百名年轻人通过考察、发展入党。

2020年,新疆五号公路项目启动——该项目平均海拔5300米,饮用水基本靠冰雪融化,条件十分艰苦,依然拦不住一百多人踊跃报名。除了初出茅庐、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曾在青藏线上奋斗过的同志们亦纷纷再次请战。

“新疆五号公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傅飞,原是青藏线医务工作人员。体检时,医生不建议他再上高原。但他坚持自己有高寒、高原病的防治经验,坚持上一线。”聂志娥介绍道,“他说,‘如果组织找到比我更合适的人员,我就立即回来,但如果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组织需要我的话,我会坚持下去。”

“不存在什么英雄主义,就是朴素地愿意奉献。这就是我们的党员。”聂志娥说。

猜你喜欢

青藏线青藏铁路女工
基于藏区民俗文化元素的青藏线绿皮车改造设计
青藏铁路
纺织女工
出青藏线
皮带女工
青藏线骑行运动的调查报告研究
建筑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