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设的实践

2021-08-11范淑杰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主题活动中小学生

范淑杰

摘  要:在新时期下,小学生缺乏劳动机会、劳动时间不足以及缺乏劳动教育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热爱劳动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丰富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良习惯。本文对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设的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内涵,促进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设实践

在新时代下,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教师的关爱下,接触劳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缺乏基础的劳动技能,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校需要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基础劳动技能,从而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提高当今时代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丰富活动内涵,把握关键教学因素,创新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共同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1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在该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地中小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探索,但是根据当前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经验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缺乏实效性。在许多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身体健康,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的劳动内容强度过低、时间较短,甚至许多学生都感受不到劳累活动就结束,这种劳动教育活动显然缺乏实效性,没有实现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2)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缺乏创新。许多中小学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主要以班级打扫、校园清洁等简单的内容为主,严重缺乏创新,学生对于这些劳动活动缺乏耐心,吸引力不足,影响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效果,需要对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进行创新。

2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设優化策略分析

为了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出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的实际教育效果,中小学校需要对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进行优化,调整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开展方法,从而保证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能够发挥出实际作用。

2.1适当提高劳动强度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不易,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掌握基本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中小学生更加珍惜劳动价值、尊重劳动成果。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需要适当提高劳动强度,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劳动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劳动任务后能够感受到些许劳累为最佳,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形成健全的劳动意识。例如,在分配校园不同区域的公共打扫内容时,校长需要指导打扫任务分配科学化开展,将班级或班级内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负责本次卫生清扫,代替传统模式下班级所有学生集体承担任务的模式,在该模式因为承担打扫任务的学生人数减少,学生所需要打扫的内容增加,劳动强度随之而增加,从而能够使中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2]。

2.2创新劳动教育活动内容

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内容不能局限于班级、校园清洁活动,而是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例如,可以带领中小学生到当地的公园、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比如带领学生为老人们打扫公共活动区域的卫生,为老年人清洗一些简单的衣物、送饭等劳动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劳动的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共同配合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合作团队意识;还可以在劳动中加入一些趣味小游戏或竞赛性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能够使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并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收获满足感,是建设劳动教育体系的根本性方式,能够实现对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的创新性调整。

2.3开展家校联合劳动教育模式

校园并不是劳动教育的唯一场所,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所以在构建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时,校长可以组织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采用家校联合的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和家庭中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将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例如房间打扫、碗筷清洗等劳动交给学生负责,并监督学生完成,与学生共同整理劳作流程并编写出上交。在校园内的劳动教育中,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并根据家长的不同工作内容,为学生讲述该岗位劳动的辛苦和不易,并设计一些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与家长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下,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对于提高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3]。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是提高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效果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些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国勋.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设的实践思考[J]. 少先队研究, 2020,(002):P.24-28.

[2]宁本涛.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几点思考[J]. 中国德育, 2019, 244(04):P.12-13.

[3]章振乐.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中小学德育, 2020, 000(004):P.63-64.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主题活动中小学生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