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2021-08-11宋佳音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研究

【摘要】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其三个核心问题分别为“关键期是否存在”“关键期为何存在”“关键期存在于何时”。 本文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包括“关键期假设”的理论基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提出之后支持派和反对派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二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宋佳音(1995.12-),女,河南焦作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MTI专业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5-25);《西藏民族大学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的实证研究——基于蓝鸽语言学习平台》阶段性成果。(立项时间:2015.11月);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2014年度校内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项目号:20140021)——《关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几点研究》阶段性成果;西藏民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课程特色教材建设”(项目编号:2018372)。

关键期这一概念来自生物学领域。生物学专家认为,在个体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发展阶段最利于学习某种行为。在这一阶段中,如果环境影响得当,行为习得会更加容易,发展也会更为迅速。而当“关键期假设”应用于二语习得中时,这便成了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其三个核心问题分别为“关键期是否存在”“关键期为何存在”“关键期存在于何时”。自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提出后,国内外专家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做了大量的实验,随后提出了许多关于关键期假设的理论。在这些专家中,美国语言学专家Birdsong提出了“关键期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这一观点的提出,在语言研究领域又掀起一次高潮,许多专家开始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本文主要研究并总结“关键期假设”的理论基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提出之后支持派和反对派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二语学习的启示。

一、“关键期假设”的理论基础

“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关键期这一概念,首先是来自并在生物学的领域中被提出。这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在某个阶段里,环境有着最大的影响力,并最适宜个体学习某种行为。关键期中,在合适的环境中,学习某种行为会比其他阶段更为容易,各方面发展也更迅速,个体也对来自环境的影响有着极强的感知力。而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正常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将会在之后其他阶段的发展中产生障碍。对此,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过实验。

威赛尔和胡贝尔( Wiesel&Hubel,1963) 曾对刚出生幼猫的一只眼睛进行了缝合手术,这只眼睛在幼猫出生的三个月里都没有见过阳光,三个月后拆线,并对幼猫视力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只被缝合的眼睛视力并未发育,而另一只没有被缝合的眼睛视力则正常。这个实验说明,幼猫只有在出生后眼睛接觸阳光,其视力才能正常发育。这为视力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期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有一个关于关键期假设的例子,这是Lorenz证明的。Konrad Z.Lorenz是一名奥地利动物学家,也是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行为学奠基人之一。他于1935年发现,鹅宝宝在破壳之后的数小时内,会将其视野范围内初次的移动物体当作“妈妈”,并跟着其认定的“鹅妈妈”的步伐行动。这是一种认母行为。在鹅宝宝看到Lorenz时,Lorenz往哪里走,鹅宝宝也跟着往哪走,它们将Lorenz 看成“妈妈”。后来Lorenz 对另一群鹅宝宝进行了实验,又发现,鹅宝宝在破壳之后,如果几个小时内都没有看到任何移动物体,便会丧失其“认母”行为。之后,Loren试着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接触鹅宝宝,但是它都不会跟随Lorenz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研究都证明了生物学中关键期的存在。但是,关于二语习得领域是否有“关键期”则存在许多争议。

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

早在1950年,Penfield提出对最佳第二语言学习年龄的看法,他指出,孩子在10岁或14岁之前,与讲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的人交往,可以像学习第一语言(母语)一样,不费很大力气就学会除母语之外的第二种甚至第三种语言。在此之后,1959年,Penfield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白板理论”。 Penfield认为,在婴儿出生时大脑中的有些区域有其固定的功能,但其中有一个区域是运用于学习语言和感觉,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年纪很小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片未曾发掘过的区域进行语言学习,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引导得当,就可以轻易地学习并掌握几种不同的语言。对此,他的看法是,孩子处于4一8岁时,最适合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1970年,Lenneberg写了一本书,题为《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在这本书中,Lenneberg对获得语言的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个体的成长正如同一张时间轴清晰明了的表格,而语言学习也有其明确的发展过程,语言的学习中,大约有十年是最为关键的,这一个阶段从2岁开始,一直到12岁结束。这一解释是经过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而得到的。在这十年里,人的大脑十分灵活,大脑中的语言功能尚未移至左半球,因此,对语言的处理也相当迅速。这一阶段中,整个大脑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十分活跃,此时个体可以更轻而易举,甚至是毫不费力地处理新的语言信息。Lenneberg对Penfield 的观点有一定的继承,但是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基于语言学习基础上的关键期假设。

二语习得和关键期假设结合之后,研究专家学者认为,可以在二语习得领域发展关键期假设理论,这样一来,可以从理论上对二语学习和二语教学进行支持,并作出进一步引导。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产生质疑,认为二语习得研究者所做的实验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1.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的支持者。Johnson与Newport一直都非常支持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他们认为,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关键期假设确实存在。Johnson和 Newport进行了一次研究实验,这次研究的目标对象是46名在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人和韩国人,这些英语学习者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些人的工作从学生到职员,他们英语学习时间至少有5年,在美国居住了至少三年。Johnson和 Newport让每个被试者都做同样的语法题。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被试者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早,其测试成绩也越高。而经过对比不同年龄组的测试结果,发现被试者学习英语越晚,掌握的英语语法也更差,低龄被试者英语学习能力远胜于年龄大的被试者。基于这一实验,Johnson和 Newport推断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年龄可以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他们也肯定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关键期。1990年,Long也做了一项实验,在他的实验中发现,许多6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者,语音达不到与本族语学生一样的纯正度,而15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者,不仅语音,就连词法和句法也达不到与本族语学生一样的水平。Long的实验结果同样也有力地支持了关键期假设。

虽然Johnson与Newport的研究成果是关键期存在的有力支持,但有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这里也有其他的问题存在。第一,这些被试者虽然英语学习时间都在五年以上,但是具体学习时间的长短不同,其中有一些接触英语5年,有些在美国进行了3年不间断学习(接触英语的时间从3到26年不等),所以这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方面。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很多方面,如语法、词汇、发音等。这项研究测试了语言的语法方面,词汇等方面都没有体现,这样来代表二语习得的成功,未免有些片面。

2.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反对者。支持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从而支撑自己的观点,而反对者们随后也进行了多种试验和研究,利用这些实验结果来否定关键期的存在。笔者在此研究了多篇著作,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从这些相关书籍中可以看出,反对者提出了三个理由来论证他们“二语习得中不存在关键期”的观点。第一,社会、认知、心理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年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会对二语学习的结果产生影响。第二,很多研究表明,二语学习并不仅仅被年龄这一因素影响,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学习第二语言时间比较短的人同样有可能将这门语言学好。第三, 通过学习速度、理解能力等因素的研究可以看出,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反对者则论证了语音、语言的学习初始速度,并与学习结果进行对比,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关键期假设这一原理予以否定。

Bongaerts (1999)也曾进行过一项研究。这项研究中的被试者,都是以荷兰语为母语,不过其中一部分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另一些被试者则以法语为第二语言。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正规培训机构接受二語学习,到18岁才到以目标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学习,结果这些被试者的二语发音水平基本与本族人的水平相一致。这说明,外语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本民族人发音水平并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的。

在这里,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可以挑战关键期假设存在。加拿大人马克·亨利·罗斯韦尔,他的中文名叫大山。他的中文相当流利,不仅在语法上几乎没有错误,就连发音也听不出他是外国人。他学习普通话的时间是19岁。之后,才来到中国继续进行学习,从那以后,他就长住中国。大山是在青春期也就是关键期之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的,但他说汉语的水平依然与本族人无差。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关键期并不是必要的要素,在关键时期之后,人们运用第二语言的水平仍然可以达到本族人的熟练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把年龄看作是影响二语发音主要因素,并由于这点就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这一观点并不能完全使人信服。

三、二语学习“关键期假设”结论

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如果学生母语的掌握尚且成问题,此时再过于强调二语学习,则会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成年学习者相比较低龄学习者,他们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要更胜一筹,在最初的一个时期学习外语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优势更明显。而且成年人的自控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出于升学和工作需要,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经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对于二语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时,目前人们尚有争议。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同,且实验中目标对象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长短,环境沉浸度各有不同,导致实验结果的得出也存在有一定偏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统一,或者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邓桐晖.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旬刊, 2017(3):7-10.

[2]侯平英.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争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2):23-26.

[3]张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综合性反思[J].海外英语,2017(19): 18-19.

[4]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138-140.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