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与研究
2021-08-11孙杭
【摘要】在日益注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大学英语翻译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范式,超越单纯的“方法论”教学理念,使课程向“金课”的标准靠拢,本文尝试运用后方法理论及宏观策略框架,设计出一套系统的动态化的教学实践理论。按照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组织的课程建设符合“金课”中“两性一度”标准的要求,因而,其对于解决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翻译课堂教学活动,建设大学英语翻译“金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大学英语;翻译;“金课”
【作者简介】孙杭,湖南医药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下建设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1177)。
一、 引言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指出世界在变,高等教育不得不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第一次提出“金课”的概念。随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之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一系列会议上进一步阐释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指的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老师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都有较高要求。相反,“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翻译属于对英语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一门课程,大学英语的翻译课堂上却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照本宣科”,课件讲义内容陈旧,课堂效率低下,充斥着“水课”,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二,很多学生对翻译课程认同度不高。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觉得翻译对专业发展不重要,从意识上就先排斥了翻译课程。另一部分学生习惯了花大量时间练习听力和阅读等输入模块,缺乏输出的练习,导致翻译写作能力低下,对翻译课程产生抗拒心理。第三,教师往往专注于文本翻译,囿于寻找最易操作的翻译技巧进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与社会背景的差异,缺少与学生产生情感连接和共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范式,充分体现个性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必要引入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探讨翻译“金课”的目标与特征、构建与设计、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为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变“水课”为“金课”。
二、 后方法及宏观策略框架
长久以来,外语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法一直是教育界探寻和研究的课题。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始终无法证明哪一种是最佳教学法。这实际上造成了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一线外语教师的困惑,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积极性与自主性。20世纪末,不少西方学者开始对以往教学方法至上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主张超越“方法论”教学理念,构建适合新时期社会特点的外语教学理念,外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后方法”时代。
“后方法”(post-method)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Kumaravadivelu于1994年提出。后方法可以理解为方法时代的后期,寻求的不是另一种方法,而是方法之外的东西。在讨论了后方法教学策略的存在条件之后,他接下来提出了三大参数,分别为:特定性(particularity) 、实践性(practicality) 和可行性(possibility),又提出了和十大宏觀策略框架,将它们作为外语教学基本原则,突出以学习者自主、教师自主和教师赋权为核心的后方法理念。
十大宏观策略框架作为后方法理论中的核心,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十大策略分别是:学习机会最大化、感知错配最小化、促进协商式互动、提升学习者自主性、培养语言意识、激活直觉启发、语言输入语境化、整合语言技能、确保社会关联性、提高文化意识。该框架中,教学被视为一种创造和运用学习机会的过程,要想创造更多的机会,必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而要进行真正有效的协商互动,就必须使教师的意图和学生的理解之间的错配达到最小化。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语法、语言知识及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放到具体的语篇中讲授,使学习者不同语言成分的互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导向,照顾到他们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针对学生的明显错误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教师应帮助学习者熟悉本族语者的思维,加强其文化意识,对二语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基于这十大宏观策略,教师便能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需求下,设计合适的微观策略,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设计出一套系统的动态化的教学实践理论。后方法这十大宏观策略框架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按照该策略框架组织的课程建设符合“金课”中“两性一度”的标准,因而,其对于解决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翻译课堂教学活动,建设大学英语翻译“金课”具有现实意义。
三、 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在翻译“金课”中的应用
1.学习机会最大化,感知错配最小化。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动机,明确课程目标。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后,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中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介绍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下的动态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方法,并通过调研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
2.促进协商式互动,提升学习者自主性,培养其语言意识。改变翻译材料的传统来源形式(如教材),学生课后自主搜寻生活和网络中出现的具有时代性的翻译情境,经教师精选后在课堂上重现。全班共同进行翻译实践,小组内部开展互动讨论。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会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感知翻译过程。
3.激活直觉启发,语言输入语境化,整合语言技能。小组内部先思考总结在上述翻译实践中运用的技巧和策略,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接下来的翻译实践中接触更多语境,学生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调整自己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总结归纳,尝试将方法借鉴到其他语言技能运用中。
4.确保社会关联性, 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介绍翻译情境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扩充相关知识结构。教师评价典型的学生译作,对不同译作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间讨论探究差异性出现的原因,鼓励个性化译文和作品的出现。教师提供更多具有挑战度的翻译情境,通过分析学生特点,帮助其制订自己的翻译学习策略。
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培养学习自主性,自我管理和监控学习过程,同时开展协商性互动,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有机融合。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情况、学生自评互评、课后作业、期末翻译水平测试等多种评价形式和手段去评估不同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反思、调整、优化教学模式。
四、结语
后方法理论强调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概念对外语教学的束缚,反对把外语教学简化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法。它是注重语境和外语教学中各种变量的批判性教学思想,是一种动态、开放、灵活的教学理念。
将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有利于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化固定化、学生学习能动性欠缺、忽视教学具体情境等困境,为大学英语翻译课堂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在后方法理论的指导下,一方面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协商式互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强调尊重教师自主性的基础上,关注师生共同成长,这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
后方法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或许是加强后方法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的结合,促进课程科研,丰富课程资源,确保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 B.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Kumaravadivelu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TESOL Quarterly, 1994(1):27-48.
[3]Kumaravadivelu B. Towards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2001(4):537-560.
[4]Kumaravadivelu B.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5]蔡基剛.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80-81.
[6]陈国静.“后方法”时代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论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8(1):70-71,83.
[7]董金伟.EFL教学的新视角——后方法教学原则及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4):101-105.
[8]倪锡英.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4-96.
[9]饶小飞,季频.后方法视域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46-53.
[10]张志国.“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理念重构策略[J].教育评论, 2019(5):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