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运用“读—思—言”教学模式
2021-08-11刘勤荣
【摘要】当前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较为枯燥且乏味,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显而易见,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本无法被有效激发,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笔者针对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创新化的“读-思-言”教学模式渗透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突破常规教学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思-言”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刘勤荣,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展和深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在积极追求创新和升级。新课改已经提出明确教学要求:通过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前阶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是较为传统、固化且单一。整个课堂体系还是以“讲解—接受”为主要方式,学生们的阅读学习仅仅能够停留在表面,做题也主要是以“寻找规律,对比细节”为主。教师采用当下较为先进的“读—思—言”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化英语阅读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读”(英语导读、默读、朗读)这一环节,“思”(思索、交流、探究)的相关活动,以及“言”(对话、应用、写作)的具体实践,让整个英语阅读课堂更加丰富化、高效化、趣味化,全面培养初中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解析新时期“读—思—言”阅读教学模式主体概念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与推动,已经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质量的相关要求。英语教师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使英语阅读教学更为科学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2015年福建省英语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上,福建师范大学黄远振教授在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深层教学设计”的主题讲座过程中提出了全新的“读—思—言”阅读教学理念与模式。这一模式与当前英语教学秉承的“输入―内化―输出”这一教学宗旨与概念高度契合,并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能够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全面推动和促进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且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为学生们积累丰富的英语阅读与写作经验。
二、初中英语“读—思—言”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针对初中英语“读—思—言”教学模式全面应用与渗透过程中,以下三方面注意事项必须要引发教师的关注与思考。首先,在“读”的教学实践中,导读过程中,教师介绍与呈现的相关背景知识应当简明扼要,不要过多占用后续时间。在进行具体的默读与朗读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为学生们设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们能够较为独立自主地完成全文阅读,对文本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流利朗读,提升英语语感。其次,在“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设置一些问题,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们能够明确文章主线,并且提炼出文本内容每一段的核心词,以及从整体上理解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等方法让学生们不断思考与发现问题,最终有效解决问题,为下一步“言”做好相应铺垫。最后,在针对“言”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通过课堂对话,主题演讲、主题辩论、命题写作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综合应用水平,进而让“读—思—言”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发挥出最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作用。
三、“读—思—言”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教师借助优质的思维型问题激发初中生英语阅读兴趣。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无疑都是一位最贴心、最负责的“老师”。教师想要让“读—思—言”教学模式完美渗透与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体系之中,首先就应当借助各种优质的思维型问题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带着各种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而且要激发自身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进而有效解决文本阅读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举例说明,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Saving the earth”一单元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读—思—言”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Studen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is deteriorating day by da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roblem?”学生们必然会对这一较为深刻化的问题联想到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地球环境污染问题产生较为高度化的重视与关注。接下来,教师在组织默读与朗读过程中,要让学生们针对一些学术性英语词汇进行标注,以及通过查询字典的方式有效掌握,为教師展开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开展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为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at present through reading?”进而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细致化的思考、交流和探究,结合自身阅读学习与教师讲解,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学生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在关于“言”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布置过程中,可以针对“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让学生们展开一个英语写作小练笔,结合此前的阅读学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自身英语写作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显而易见,通过上述的“读—思—言”阅读教学系统化模式的应用与实践,学生们不仅在短短一节课的有限时间中提升自学能力、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生生合作。与此同时,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英语阅读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们的英语思维,有效培养了初中生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读—思—言”教学效果。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已然全面应用和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并且深受教师与学生们的喜爱和认可。教师在“读—思—言”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中,完全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夯实和增强“读—思—言”教学的效果,并且为初中生创建一个优质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和氛围。举例说明,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Playing sports”一单元的“读—思—言”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由于本单元与“体育运动”有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前为学生们利用信息化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精心制作一个关于“World sports”的微课小视频。视频中涵盖了当前世界体育赛事以及商业体育的典范如“World cup”“the Olympic Games”“UEFA Champions League”“NBA”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们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直观化、立体化、趣味化地感受原汁原味体育运动所呈现出的无穷魅力,并且在英文原声解说和中文字幕的双重指导下对一些体育项目、体育规则以及体育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接下来,教师正式开展本单元阅读教学时必然会较为轻车熟路、水到渠成。在激发学生英语思维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对话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们创设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进而锻炼学生们的英语对话能力,以及加强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应用和理解。此外,教师在“言”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英文主题小作文的创作与练习。比如说以:Your favorite athlete.Your favorite football star.Your favorite basketball star等为主题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们结合自己对体育明星的热爱与支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让其能够多层次、多维度的进行思考与整合,提升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强自身英语写作能力,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经验,为将来高阶英语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优质英语活动升华“读—思—言”教学价值。除了上述两大有效应用策略与方法外,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教师还应当组织各类优质的英语课内外活动升华“读—思—言”教育教学价值,让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各类优秀英语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增长见识,构建新的英语阅读认知体系和创新化思维理念。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们的不同英语学习兴趣与喜好,为学生们组织主题英语演讲、英语辩论大赛、英语剧本创作以及英语课外阅读读书交流会等等。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初中生们能够在各种英语知识的传授与接收之间借助实践活动搭建一座桥梁,衔接一条纽带,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读—思—言”综合实践水平,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教师利用“读—思—言”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學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又前景广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读—思—言”教学策略与步骤,力争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能够在未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汪润艳.初中英语“思维品质”阅读课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 2019(11):41-42.
[2]刘玉清.初中英语思维型读写教学实践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70-73.
[3]陈志刚.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 (8):3-8.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