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2021-08-11王璐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高中语文

王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高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学生从初中过渡到大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语文作为整体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基础教育的始终,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的课堂焦虑日渐明显,其表现在学生高考压力倍增,对未来充满恐惧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控课堂中学生的焦虑感是其主要面对的问题,也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学生的情感困惑,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课堂焦虑,本文针对焦虑心理与语言学习,语文课堂焦虑及其负面影响以及缓解过度焦虑,调整学习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焦虑;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97

目前我国是一个偏向应试教育的国家,高考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未来,这也就使得高中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由此产生了较多的课堂焦虑感,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这一科目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审美能力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沁润心灵,自由的写作去表达自己,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需要反复练题积累解题经验,由此,师生已经抛弃了原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刷题以及应景式的写作成了语文学习的主流,因此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学好语文,但是又学不好语文的心理矛盾,大大小小的考试布满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这样的考试永远无法满足新的考试要求,因此学生的焦虑日渐变多,由此也会产生一些倦怠心理,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上的焦虑感日渐增强,所以造成了整体课堂气氛较低,学生比较压抑,紧张,学习效率不高。

一、焦虑心理与语言学习

焦虑与学习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为学习过程存在学生成绩的比较,这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是个体育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外界的威胁,而产生内心的紧张感,担心害怕的综合型去表现出来,就成了焦虑,从总体倾向上看,焦虑程度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U型曲线”,亦即高焦虑会妨碍学生的学习,低焦虑则会消减学习动力,只有适度焦虑的状态带来的适度紧张才能提质增效[1]。在之前的研究中,长时间焦虑感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危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头发言和写作实践)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2]。长此以往,焦虑成了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之后,学生面对学习就会产生明显的抵触心理和懈怠心理,记忆力也会逐渐下降,所以学习任务就难以完成,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效率下降后又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进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如此反复叠加,就会使得整体的语文成绩不断下降,其主要表现在语文所涉及的阅读和写作两方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占据了大量的分值,这往往是学生拉开分值得重要部分。

二、语文课堂焦虑及其负面影响

语文课堂学习焦虑是特定场景下的学生心理反应,通常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文本、理解语文知识或应用语文技能、参与语文实践时所产生的紧张、烦躁、倦怠甚至畏惧等焦虑状态,指向教学活动并影响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及效果[3]。高中是学生在整体课程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高中课堂上存在着较多的比较,通过大量的考试,每一次考试之后,学生都会面临公布成绩进行比较的局面,进而这样的比较会让学生内心产生极度不安,课堂焦虑更加严重,这种焦虑感在高中阶段最为突出,也最为严重,在我国长期有一种思想是重理轻文,这种思想强调理科是非常重要的,而数理学科普遍是偏向于邏辑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惰性,而且在思考过程中大多根据之前的经验,想象力较为缺乏,所以这就使得其无法清晰地理解文本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效率较低,同时,语言学习需要学生在表达的同时拥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这正是学生所缺乏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陷入深度的焦虑。进而无限叠加,高中学生面对的是高考,而高考是千千万万名学子的战场,竞争十分激烈,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高中课堂往往会是压抑的,所以学生会充满忧愁、恐惧、烦闷,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因为成绩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不断累积,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教师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就提出了“语言学习焦虑症”的概念:即一个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与课堂环境有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4]。通过这项研究表明,课堂环境的氛围对于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不适的课堂环境氛围会使得语言学习焦虑更加严重,针对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内的语文学术期刊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要着重强调提升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课堂效率。

通过阅读大量国外的文献,包括问卷、量表等内容,还包括一些教授的语言学习教育研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到,畏惧焦虑程度以及数量比引起焦虑因素占比更高,同时,教师的评价是引起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语文作为我们中国的母语,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的焦虑感,所以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为什么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中会产生焦虑感?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没有感受到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充分的关注,所以在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其不能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也害怕出丑,被同学和老师笑话,从而对自己形成负面的评价,所以才产生一种焦虑感。在我们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其实往往会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课堂上的时间和机会是有限的,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失同学之间的鼓励,往往充满嘲笑和笑话,所以学生个体在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下,因为同学的嘲笑,更不善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使学生缺乏互动和交流体验环节,学生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会大幅度的下降,所以,这就是高中生为什么会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课堂气氛与课堂效率这两个变量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焦虑程度与学习气氛有较大关系,课堂越压抑,学生会更加焦虑,但是课堂越活越,学生越不压抑,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其学习能力会更强,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但是如果高焦虑和低学习能力结合,则会降低学习效率,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感。

三、缓解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过度焦虑的有效策略

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个人感情,抓住课堂,创造一个易于沟通并且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如何降低课堂焦虑作为第一任务,而且要及时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焦虑关系,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这一过程中能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而互相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寻找多元化的方法降低学生焦虑感。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传授语文是创造审美、生动有趣的,而且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充满困难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要积极的去消除这种恐惧感,要调整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去解决焦虑,剖析焦虑根源,让学生充满自信。

1.创造便于交流的课堂情境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要按照自身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这就使得学生普遍觉得缺乏老师的关注,同时,传统的教学观念里缺少了一个积极主动创新性的探索,也就使得教学充满了问题,教学实践活动应该是多样化且不断创新的,其应该是包含多彩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对话情境,让学生和老师不断缩短距离,教师可以及时采用和调整相应的策略避免学生的焦虑感的产生。营造对话情景,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面对一些心理过度焦虑的学生,可以给予过多的关注和指导,客观的帮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营造对话情景,让学生能够及时表达自己,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感受到合作的有效性,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率。明白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去反思以及成长,通过文本、同学、教师的三维结合,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比较和反思的过程,重新塑造自我需求。

2.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尊重学生

针对课堂中一些负面的焦虑评价应该确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向学生梳理教学逻辑,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确保学习目标与大多数学习者同步的,而且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和学生教育经历创造合适的机会。另外,教师可以提供各类学习任务,创设亲友团式的指导情境,让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学习任务,并且积极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无论学习成果如何,都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针对学生微小的进步,老师应该积极关注,给予及时的鼓励,严厉的纠错会让学生感到自卑,陷入焦虑,因此教师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鼓励学生去冒险,不要去做横向比较。

3.鼓励学生互动,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所以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处于被动的一方,但是教学的本质是应该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沟通,一起合作,这样才能彼此分享和思考,促进彼此价值观的交融,促进彼此的成长,成为学习共同体,一些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创造一些让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不能按部就班,要创造优化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發现语文,在课堂上去交流表达,进而真正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本国的母语,是一门关注人的思想,关注人的审美,关注人的价值观的课程,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有目标设定对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着较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整理的教学效率,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焦虑情绪,适当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合适到课堂氛围的去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于漪.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甘肃 天水 741300)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