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
2021-08-11万文举
万文举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在该阶段,除了要传递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初中历史就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包含着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爱国主义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均是初中学生能够学习的一个健康人格。本文就人格教育进行概述,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的优势,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人格教育 必要性 意义 策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也促使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前教育强调的是实施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化的学科,除了向学生们传递古往今来的一些事件,还应该基于该类课程去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讲授课程时,并未充分的挖掘文本中为学生塑造正确人格的部分,往往都是一带而过,很难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格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一、人格教育的概述以及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人格教育的概述
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和伦理学角度分析,其概念是不同的。心理学角度的人格指的是个体心理的面貌或者是格局,是个体意识和各类稳定且独特心理的综合。简言之,包含性格、能力、气质、爱好等。在伦理学中认为人格就是个体所拥有的道德主体的一种品格。个体人格的高低要基于社会实践体现,比如个体对他人或者社会做出的贡献越高,个体的人格就越高。如果单纯地按照某个角度去概括人格,往往是有所偏颇的。因此笔者将其总结概括为人格就是个体稳定心理特性,且通过和环境、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而在历史学科中人格教育则是从个体的精神、知识的理解度、道德品质、自尊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1]。
2.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当下初中生的年龄大概在11至15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种关键期。很容易因为一些特殊的事件而造成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影响的可能是学生的一生。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到初中之后总是各种抱怨,感觉孩子很难管,说什么都不听,脑子里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在教育心理學中也将学生的这一特殊时期称之为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学生正从过去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会出现一种冲动、独立等个性特征,还会表现出叛逆。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学会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学生从十字路口走向健康,积极的人生方向。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和家长的知识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并未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又非常高,就希望孩子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一味的埋头学习,也造成学生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境,开始变得抑郁、孤僻。而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则可以帮助初中生找到人生的一盏灯,促进初中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的意义
1.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当今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想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将目光转向教育,通过教育培养更多优质性的人才。因此也促使了我国课程的改革,在多次会议中课程专业委员会相关学者就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应培养学生的人格,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态度,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人文的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一种本质。在初中历史中开展人格教育则是拓展学生各项能力的方式,借助课本知识,健全学生现有的人格,比如自尊、自信、乐观、爱国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等,从传统的智力开发逐步转向为智力和人格的共同发育[2]。
2.有利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初中历史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些真实事件,比如我国发展的历程。学习该门课程,除了让学生要铭记历史之外,同时还要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继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就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事件的描述,课堂中也缺乏互动。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全靠学生的死记硬背,这也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而融入人格教育之后,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模式,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将学生融入课堂中,体会不同历史事件中的社会背景,事件和人物的发展,继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历史教学的质量。
3.有利于初中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上文已经分析过人格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从必要性中也可以看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中传递相应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人格教育可以在实现教育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的策略
1.基于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责任感
多媒体是当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较多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所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历史这门课程而言,其内部本身就是由过去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所组成。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复述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讲解,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能够融入画面感,将枯燥的文字逐步转变为具有画面感的故事,也更能够让学生牢记当时所发生的场景,气氛等等,继而增强学生的某种感悟,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某些电影中有的镜头,比如官兵吸食鸦片的场景,政府的白银出现了外流,家破人亡,就这个几个短短的画面,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那个年代的氛围。继而了解鸦片输入到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逐步学生便可以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想要国之强,必须要民强。对于学生而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重大事件,还能够逐步增强学生对民族的一种自豪感[4]。
2.问题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问题引导法是基于学生以及学科的特点所设置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通常是在课堂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就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融入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方式,让学生渗透到某个学习情境中,继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在学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一内容时,其讲述了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之路以及相关活动,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一些作用以及过程,掌握三民主义的相关含义以及内容。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孙中山早年为了中华民族之独立所做的贡献,继而培养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该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问题一孙中山早年是学习什么的,为什么会转向政治?从该问题的答案中可以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放弃,勇敢地面对。问题二: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同盟会的基本情况,并将其和新中会的政治纲领进行对比。这类活动的安排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问题三:通过阅读文本,总结出三民主义的内涵,如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逐步健全学生现有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
历史事件通常都是在过去一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通过学习该类事件能够让学生建立一种空间观念,认知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一种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自豪感。在开展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对比方法,让学生感受过去到现在产生的巨大变化,继而激发学生的某种情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一内容,需要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当时的时间,具体的状况,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能够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通过学习该节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意识到一直以来打击他国的侵略,捍卫民族尊严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逐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教学的环节教师还可以把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内容和当下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人民的努力,国家的进步,逐步产生一种对国家的自豪感[5]。
4.融入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本就是一门非常有趣味性的課程,只是长期以来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逐渐学生就对历史产生的一种厌烦感,不仅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更不能健全学生的品格。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的方法,融入实践探究活动,比如演讲、角色扮演等,构建一个精彩纷呈的初中历史课堂。例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这一节课程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一个辩论会。让学生探讨如果没有禁烟行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有的学生说依旧会爆发,也有的学生说不会,将这两类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全面分析的态度,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个内容发生的背景,提升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落实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除了要学习好文化知识之外,教师也要基于课程的内容,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自豪感等优秀的品质,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通过学习该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也能够在该事件中学习到一些人物的精神以及对待事件的态度,继而及时的解决当下的困境,更好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周静.历史人物教学与初中生人格教育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9):82.
[2]张建春.让人格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绽放光芒[J].作家天地,2019(7):70.
[3]周静.历史人物教学与初中生人格教育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9):82.
[4]伍晓萍.初中历史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9):157.
[5]张宏达.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祖国,2019(2):25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