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8-11胡安娜
摘要:扬州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历程、艺术特点都蕴含浓厚的地域特色。本文首先对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扬州剪纸为例,概述它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扬州剪纸在社会变迁下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扬州剪纸艺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1 非遗民俗剪纸的发展现状
剪纸最初形成于农村,是农耕文化的一种彰显和表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1]。(如图1)剪纸艺术的演变,记录着中国的人文历史发展历程,占据了人民群众内心的重要地位[2]。然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农耕社会的剪纸文化在如今科技化、机械化生产的社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变,传统剪纸的题材内容、生产功能与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大相径庭,这使剪纸的技艺得不到有效传承[3]。
剪纸的发展虽然遇到了种种障碍,但如今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机遇[4]。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以惟妙惟肖、含蓄优美的优点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欣赏和重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立法部门也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挽救和保护措施[5]。剪纸艺术行业应当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深度分析生存现状、障碍和出路,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引导剪纸艺术走出困境[6]。
2 扬州剪纸艺术概述
2.1 扬州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
扬州这座古城已有2500年的历史底蕴,这里人文荟萃,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最终积淀成了百卉奇葩的扬州文化[7]。隋朝初期,扬州剪纸十分繁荣。隋炀帝三次来到这里,到处修建别苑,每日游乐[8]。但冬天院子里的花和树都会枯萎,池子里的水也会结冰,玩心大起的隋炀帝就命令手下的宫女模仿民间剪纸,将色彩鲜艳的锦剪为花叶的样子来装饰枝干,花树好似又开出一朵朵红花;还剪出荷花、菱芡等形状的剪纸放置在水面上。这一幕不仅刻画了隋炀帝当时的荒淫奢华生活,也说明了扬州剪纸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9]。
剪纸报春在唐宋时期已成习俗,立春那日,剪纸艺人便会剪出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春蝶”“春钱”和“春胜”[10]。这些剪纸会被爱美的佳人插在发髻上,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饰品;又或者被点缀在树木与花枝间,成为平民百姓日常观赏玩乐的艺术品[11]。
到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居住着许多盐商巨贾,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这导致平民小户也穿戴讲究[12]。刺绣装饰随处可见,如服饰、床幔、枕头、门帘等居家用品都是以剪纸为底样进行刺绣的[13]。绣花与剪纸息息相关,因此扬州城里也有许多以剪绣花样谋生的剪纸手艺人。他们凭借一把剪刀、一张素纸,便可以剪出各种寓意吉祥、和谐、美好的花样来[14]。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扬州灯彩的发展蒸蒸日上,灯的形状有龙、凤、牛、兔、鸡、蜜蜂、西瓜等各种各样。我们可以在各个喜庆节日见到灯彩的身影[15]。
对剪纸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扬州城里有许多人接手这一门手艺,将剪纸手艺传承了下来,这期间也涌现出许多剪纸高手。这些是使扬州剪纸在全国的剪纸艺术中大放异彩的主要原因[16]。
2.2 扬州剪纸的艺术特点
扬州剪纸的创作题材有很多,包括人物、众神和怪物、名胜古迹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花鸟体裁[17]。(如图2)
扬州剪纸有许多工艺特色,作品大多喜欢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犹如在绘制一幅白描画。扬州剪纸以清新素雅为主流,对造型严格要求[18]。扬州剪纸作品喜欢借鉴文人画的表达方式,将画中精巧的构图、圆润饱满的线条移植到剪纸上,玲珑、舒展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诗书意味便跃然于剪纸作品上,让人意犹未尽[19]。
扬州剪纸在裁剪的时候运用了多种技法相结合,往往以夸张和适度变形的形式进行造型,同时保留了它的形态设计,也追求造型的细腻[20]。它独特的技法、别具一格的特色和深厚的内涵与其他地区的剪纸与众不同,这便是扬州剪纸名声大噪的原因[21]。
3 扬州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扬州剪纸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其背后隐伏着种种危机。在对扬州剪纸艺术的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两个主要问题[22]。首先,传承主要是指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一些传统的剪纸传承下来,原封不动地将一些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剪纸艺术传承下来。发展则是指顺应现代发展的潮流,根据扬州剪纸文化制作出一系列宣传和推广等措施。在当前智能大数据时代和传统艺术相互碰撞和结合的发展背景下,扬州剪纸迎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传播契机[23]。
3.1 创作扬州剪纸艺术动画
扬州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民间文学资源,这是几千年来由世世代代的老百姓传递下来的智慧结晶,这也给现代动画产业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动画应以扬州剪纸为叙事主题,宣传扬州剪纸的文化内涵,打造出有特色的产品,这种方法实现了对当代民间艺术动漫产业的资本化转变[24]。例如,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就以剪纸这种形式作为传达电影故事背景的开幕短篇电影[25]。有了这样的先例,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完全以剪纸文化制作的动画人物构建的情节动画,或者用动画的形式来讲述扬州剪纸的发展、制作等[26]。
3.2 扬州剪纸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
在文化产业不断繁荣的时代下,扬州剪纸应当抓住这个时机,将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设计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中。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针对现代人的需求和審美,将扬州剪纸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矢量化处理后,提取剪纸中的符号元素,并按照剪纸的流派、题材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套扬州剪纸的元素符号库[27]。再通过电脑设计软件,将元素变得多元化、复杂化、抽象化。通过生产设备对完善好的设计稿导出后进行制作。例如,我们可以制作出关于扬州剪纸的礼盒、杯垫、日历、书签等产品。这种方式在保留了剪纸艺术的灵魂的同时又传播了扬州剪纸的特色文化[28]。
3.3 构建扬州剪纸互联网传播格局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更多平台促进扬州剪纸的推广。在依靠电视、广播、新闻等传统媒介传播扬州剪纸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创建一个健全的互联网全媒体系统格局[29]。将扬州剪纸的传统样式进行元素提取、分割,通过社交平台以电子贺卡的形式,使用剪纸模板自行设计一个贺卡样式,并加上祝福语,生成相关的动态在平台上发布。社交平台促进了扬州剪纸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多[30]。
4 结语
民间剪纸犹如山花般,在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绽放不绝,在我国民间的传承没有中断过,它的流传面之广、式样之繁多,令中国乃至国外的研究者都叹为观止。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剪纸艺术的民俗应用功能消失殆尽,这使扬州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人们必须采用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扬州剪纸与现代美学结合进行设计创新,传承和发展扬州剪纸,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徐靖雯,湛磊.“画无定法”VR绘画研究与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28-29.
[2] 施帆.公共空间中立体绿化的应用设计分析——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5-36.
[3] 武泽明.浅析扬州剪纸的现代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9-10.
[4] 李静怡.新媒体思维下的公益传播设计探索[J].艺术科技,2020,33(23):55-56.
[5] 数字化时代下民间故事题材插画的应用传播[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34-35.
[6] 席飞,阮雪君,张乘风.江南农村民居单体设计对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0):26-29.
[7] 石靖敏,徐雷.洛可可室内装饰艺术中的女性符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0):112-114.
[8] 房华,余希.由空间序列艺术论室内生态环境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8):118-119.
[9] 邱柳祎,孙献华.花艺软装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9):98-100.
[10]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4):110-111.
[11] 沈慧芳,徐舒珩,曹磊.中国传统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105-106.
[12]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2-163.
[13]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14] 韦庭晖,杨杰.文化性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无锡灵山+台湾佛光山为例[J].艺海,2020(11):152-153.
[15] 张彦锋,王小柠.江南园林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体[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02-103.
[16] 湛磊,高静怡.涂鸦艺术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0-101.
[17] 王宇恒,冯晓娟.合体字在现代设计中的造字规则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88-89.
[18] 徐靖雯,吴珍妮,孙献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维纳斯形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55-56.
[19] 刘嘉欣,施爱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70-71.
[20] 宋婷婷,李雪艳.南通蓝印花布艺术传承及文创产品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76-77.
[21] 张海怡,蒋晖.探究国画留白艺术在黑川雅之设计中的延伸[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2-83.
[22] 回钰.生态视域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技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97-98.
[23] 石颖,蒋晖.浅析苏绣技艺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84-85.
[24] 洪嘉乐,孙琦.生态文化变迁下的水乡价值重塑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158-159.
[25] 董曦月.新闻类短视频的社会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99-100.
[26] 张颖璐,陈李宗,苑中伟,等.当代景区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设计——南京草圣书乡文化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26-27.
[27] 叶洁楠,海涛.艺术的雅俗共赏——舞阳农民画赏析[J].艺术科技,2020,33(23):23-24.
[28] 王思奇.论《红楼梦》中十二钗人物形象再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137-138.
[29] 孙鲁宁.回归公共性——对乡村转型建设中艺术介入的思考[J].艺术科技,2020,33(23):143-144.
[30] 齐筠倩,李青青.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亭子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56-157.
作者简介:胡安娜(2000—),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