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教学与网络培训的产教融合

2021-08-11王黎黎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产教融合

摘要:面对新闻传播产业转型,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教学与网络培训行业融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专业定位,打造技术型文科人才为专业特色,将高校专业教学的建构主义和实践性项目制PBL教学方法相融合,软件和硬件教学资源相结合,共同建设多元化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料,建立教师、“双师型”教师、行业专家、从业人员相结合的多源教师队伍。此外,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调第三方和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最终实现本科高校的应用转型,也为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特色专业,提高竞争力提供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网络培训;产教融合;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1 本科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类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020年,教育部发布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学科下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既有基础专业也有特设专业,针对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形态的快速发展,特设有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等专业。在保持原有主干学科设置科学、类别完善的基础上,面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拓展整合新专业,本科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基础门类专业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从挑战的角度而言,当下媒体发展已经由井喷式增长的“人人都是自媒体”模式向持续性的“多频道网络”模式演变,原有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多角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巨变直接冲击了专业教育招生和就业形势,本科高等院校某些专业因此消融,涉及院校定位、特色学科、专业设置、教师转岗等一系列问题。从机遇的角度而言,新媒体产业市场的繁荣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总值的提升,同时也完善了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行业发展也促使蕴含新理念、新模式、新效应、新价值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生,其打破文学学科壁垒,结合工学学科的计算机类和艺术学的设计学类,具有跨学科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三重特征。机遇还表现在基础专业的改革,多个高等院校都修订人才培养定位,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就从普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向学术型和专业性的高层次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转型。面对挑战和机遇,各个本科高校在扩大新闻传播学科外延的同时又巩固其基础核心专业,依据办学定位对特设专业进行动态调整。

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高校培养目标

2012年,在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出现了由原有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媒体创意专业整合设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根据教育部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公告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累计共280所高等本科院校开设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研究可知,各个高校在新传媒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各有侧重,由此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架构。从具体研究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新闻学、传播学素养和知识为基础,结合系统的新媒体理论进行扩展,同时突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软件等技术能力培养的专业传播人才。新媒体专业人才要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要能够在专业新闻机构媒体、新兴电子商务和新媒体公司工作,甚至是在教学单位和培训机构进行教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就业岗位也顺应市场需求产生一些新兴职业,例如:舆情分析师、互娱广告流量运营、产品体验设计师、用户体验研究专员等。这也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面临的市场机遇以及其跨学科专业特色相吻合。

3 网络与新媒体相关网络培训课程规范化需求

网络与新媒体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非学历教育机构快速介入,这些机构利用其课程设置灵活、行业导师引入快速的特点,通过线上以及线下培训等手段开设有相关媒体运营和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发展网络培训课程,既有直播类型课程也有录播课程。网络与新媒体相关培训机构多属于社会企业性质,其网络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种教育背景及年龄层次的教学对象,教授非系统性点状知识,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可操作性技能培养为核心,最终能够在相关网络公司或媒体企业从事网络营销、全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网络短视频制作等工作。教学方法以商业项目制为导向,强调高强度的实践操作训练以及成品化的教学成果,并将学生就业率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然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跨学科性导致课程内容交错复杂,行业导师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社会培训机构的公信力不高,需要同专业高校合作。

4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与网络培训的产教融合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2]。指导强化产业同教学的融合。

4.1 专业定位与特色融合

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定位一直以扎实的文学基础和新媒体技术培养为核心,网络培训则突出“低入高出”的网络新媒体技能的培养。两者融合可以调整高校的专业定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建本科高校,以原有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定位为基础,以教育部专业要求为指导,引入服务本地经济的意识,实现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化转型,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该专业定位就以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媒体专业人才。在泛媒体时代,培养具备宽广深厚的人文知识、系统的新媒体传播理论、娴熟的网络编辑操作能力以及网络专题策划与设计表现能力,同时熟悉新媒体营销推广,具有基本媒体工作素养和责任的技术型文科人才弱化了以往單一突出人文素养积淀和纯理论研究型人才定位,强化网络技术和融媒体手段能力,突出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综合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工作和职业要求,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网络培训机构则可以通过融入高校专业设定,完善行业定位和课程特点,打造企业传播学新媒体特色课程。

4.2 教学方法的融合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方法与项目制教学方法融合。高校教学具有较为严谨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创立学习情景,抓住与实践相关的真实问题进行学习,解决实际的“锚”,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研究分析、评价应用等能力。项目制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被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在网络培训等非学历制教学中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快速就业的需求和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要求掌握技术的特征,以商业项目引导教学,使用情景导入促使学生边学边实践。但是网络培训属于分散性学习,缺乏监督和个性化较弱的特点,较难做到自主学习和协作实施,学生主要以技术学习为核心,缺少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因此高校将专业认知教学同实践项目制教学相结合,能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学习紧迫感缺失,情景项目体验不足,设计实践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形成由建构主义向实在论的教学转换。而网络培训课程则通过提高教学认知构架,从教育学理论上完善教学方式,在网络课程的前期提高学生认知深度和广度,为职业中后期的提升奠定基础。

4.3 教学资源融合与开发

各个高校加紧完善多种形式的软件教学资料,建设网络新媒体硬件设施设备,同时由于其专业发展的快速性和知识时效性,推进网络教学资料建设。而网络培训机构则主要以网络授课在线教学资料为主,网络案例和多媒体教程为辅,以实体教材进行补充。高校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教融合获取网络培训的在线教学视频、案例等优秀资料,同时也结合各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加强在线教学视频、案例、教材的编辑和编撰。2020年,教育部推出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118门课程中就有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还包括一定数量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实现网上和虚拟实验[3]。高校要走出象牙塔面对更广阔的教学对象,以教材建设为基础,建设高校网络和视频、案例为核心,引入网络教程和课程资源,同时完善硬件设施。而网络培训则可以利用高校系统化、严谨性的基础资源,借鉴高校规范性管理的优势,做好教学前期大纲、教案等课程资料的撰写,有效提升整体教学品质,增强网络培训学生的学习认同感。

4.4 教师多元合作

高校专业教师同行业师资进行融合教学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部分高校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长和工作背景转向“双师型”教师;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同行业师资的交流沟通,引入一部分网络培训课程教师和行业专家成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第二,通过多种培训手段以及产教融合,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进入市场项目,不断学习实现长效发展。第三,针对一些变化快的新兴课程因课选教,在校内跨学科跨院系调集教师授课,或采用校内教师同校外从业人员共同授课,实现互为补充互相提升的多元合作。第四,结合网络与新媒体的媒体特性,利用线上教学和网络课程打造线上培训课程教学和线下校内教师授课的新模式,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前期在校内课程试验跨学科教师共同授课的新模式,在高校专业教师在完善课程资料的同时,与网络培训课程的行业师资进行深入合作,把握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利用商业项目和比赛项目使得教学有研究成果有项目作品的双丰收。

4.5 教学评价体系融合

通过专业定位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调整实现高校教学和网络培训的产教融合,而资产教融合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因此需要一套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来检测教和学效果。首先,面对多元的教師团队,需要增加多个评价角度,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定位,从理论研究、实践技术、课堂表现和成果价值等分配评价比例,将较为客观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次,商业项目和比赛项目的引入也从校内和校外,甚至是第三方的角度去评价教学成果的可实施性和社会价值,也对应了高校教学服务社会、服务本地经济的专业定位。最后,高校教学由于学习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可通过加大社会对项目商业价值、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评价比重,检测高校教学效果,把握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而网络培训课程则保持弱化理论考察和重视实践效果的评价策略,加入对知识体系化学习和长效自学能力的评价,有利于提升学员的竞争力。

5 结语

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面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政策要求、高等教育就业结构性矛盾、本科高等院校的应用型转型的宏观趋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现实推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结合网络培训行业,将高校实践性教学课程产业化,实施产教融合模式改革。转变原有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模式,转向以行业发展及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改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评价角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新建本科院校找准办学特色,找到可持续发展路线,实现应用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003/t20200303_426853.html,2012-02-25.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国务院办公厅,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12-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30_502518.html,2020-11-30.

作者简介:王黎黎(1984—),女,河南鲁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形符号学、新媒体专业教学方法论、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产教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