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高段德育课堂的策略思考

2021-08-11王军霞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中华传统文化小学

王军霞

摘 要:当下中国急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进小学德育课堂。文章从小学高段德育课堂的开设原因、内涵入手,提出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高段德育课堂的策略,以期为其他学校的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一、 引言

中国的民族构成较为复杂且历史悠久,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高段德育课堂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不同地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使各地区德育课堂的开展产生了不小差异,但小学德育课堂的教学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筛选,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作为高效的教学资源渗透进日常教学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吸纳、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面就具体展开谈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高段德育课堂中的渗透与利用。

二、 小学高段德育课堂开设的原因

为深入贯彻2017年党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度,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立德树人”和“培育和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项工作在今后应当成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严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结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的发掘优秀的德育教学资源,进一步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我校通过开办经典诵读、加强传统节日教育等创新性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成果。

三、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小学德育课程的内涵及内容

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和成型的关键时期,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年龄特点、心理水平等等因素,结合生活实际,整合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生的日常的与课堂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课程定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思想,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树立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传统美德为主要教学目标,将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传统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将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精华部分教授给学生,不仅有助于为学生的三观塑造提供正面影响,还对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文化自信”,积极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因此在小学高段课堂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三观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指明正确方向。

四、 小学高段德育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挖掘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 因地制宜挖掘教学资源

在小学高段德育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选取适当的、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资源。首先需要教师去全面、详细的了解中国的经典德育书籍,深入挖掘书籍中有关德育的教学资源,并且要将这些教学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学渗透,让学生认知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传统文化讲座,介绍传统节日文化和民间艺术等等,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传统典籍,如《论语》《道德经》等。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化,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成语故事、名人轶事或语言典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教学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在校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加强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性

1. 学校要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注重校园德育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德育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在传统节日举办小型庆祝活动,在端午节举办学习包粽子、端午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里,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具体魅力,又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实践的问题进行解决。

2. 通过组建学生社团提高传统文化的实践性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情境。因此,学校还可以在校内组织一些艺术型社团,例如,诗朗诵社、舞蹈团、美术团、合唱团等,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表演艺术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艺术方面和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3. 通过各项科目的整合宣传传统文化

各科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教学资源,通过对文化课进行整合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语文、数学课程中国穿插一些传统文化化教育素材,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科目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建立传统节日教育体系,增强节日教育针对性

1. 根据传统节日组织教学活动

墨子在战国时期就用染丝工艺来比喻人的思想道德培养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校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占据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校园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管理层应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来加强德育教育。首先,学校可以根据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清明节祭祀祖先可以组织诗词朗诵会、重阳节尊老登高可以举办春游踏青活动等等。策划实践活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基础和身心特点等将节日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年龄段的日常教育中,形成系统的传统节日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中华传统文化小学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