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的意义

2021-08-11马未都

新晨 2021年5期
关键词:坎儿女博士内心

故事要从今年的中秋节讲起。中秋节这一天,我在我的微博后台看到一个孩子给我写的信。信是手写的,满满当当四页稿纸,以图片的形式发过来。信上的钢笔字很清秀,很规矩。

只要年轻,就还有很多空间

我年轻的时候是职业编辑,对手写的文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引起了我对这封信的注意。在这四页稿纸里,他讲了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工工整整,文理通达。他所讲述的人生十分不幸,比如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受人歧视,家庭氛围很不愉快,甚至还有家人自杀,等等。读完这封信,我跟他通过微博私信简短地聊了几句。

我问他现在的工作状况怎么样。他说他大学毕业以后去了一家银行工作,工作了四年,不是很愉快,也不能体现人生价值。正好北京有一家公司招人,他就来了北京,来了以后觉得上当受骗。因为那是一个“小额贷”公司,基本上是靠骗人为生,他心里跨不过去这个坎儿,人家答应给他的工资也没有给。

他是在很郁闷的时候,给我写的这封信。但从信的文字表达上看不出他的郁闷,思路很清晰。所以,我跟他的沟通也保持着“适度”和理性。我告诉他,我们观复博物馆正在开发一个手机应用程序,需要招人,他可以去试一试。

几天以后,他告诉我他试了,他觉得那些岗位都不大适合。我问他是学什么专业的,他说学统计。我说,开发APP正好需要一个学统计的人,你愿不愿意尝试?他说,我虽然是学统计的,但是,我觉得我没能力去适应它,我可能做不了这份工作。然后很礼貌地说“谢谢马老师”,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一个月以后,还是微博后台,我收到他发来的一条信息。内容是:“斯人已逝,谢谢你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给他的安慰。”当时,我的心“忽悠”一下就沉到底了。

我急切地通过所有可能的途径,希望跟他的家人取得联系,但是没有联系上。然后他的微博就永久关闭了,内容全部被清空。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或者周围环境上,肯定会遇到坎儿。每个人内心中的坎坷一定是靠自己去战胜的,无论别人怎么帮你,你都需要自己迈过这道坎儿。

这个孩子,仅凭这手好字,都有无尽的价值。我当时还想,正需要这样能靠手写做一些抄录工作的人。但是没想到,他不在意自己有这样一个本事。

如果我今天还有机会跟他沟通,一定要告诉他: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我们一定是有用途的,世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更不要说,你又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至少要学会直面人生的困难。如果你能够跨过这道坎儿,你的世界一定会更开阔。所以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英雄”这个词是这么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活中的英雄。

很多年轻人跟我聊天说:马老师,你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我说,我跟你比,没有一点儿好。年轻就好,什么也不比年轻好。

只要年轻,就还有很多空间,还能对这世界有一个交代。同时,世界也会给你很多机会。你的目标可以定得高,也可以定得低。人生的目标不一定是非常宏大的目标,有些目标,达到的时候你才可能愉快。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自己很明白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埋怨别人。也不要老说自己运气不好,每个人都有运气好的时候和运气不好的时候。当你走入社会的时候,要知道,公平一定是相对的,不公平一定是绝对的。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所谓的公平是为全社会设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你感到不公平非常自然。一定要放平心态,知道自己在社会整体架构中的位置是什么——就是一个很小的点。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强大。

慎始慎终慎独,趋利趨名趋静

让自己内心强大非常重要,别人也帮不了忙,一定要锻炼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强大起来。

我有“人生八字方针”:

第一是“自信”,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你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就没法自信,人家说点儿什么新鲜的,你就慌神了。

第二是“坚强”,指的是内心真正的坚强,不是装给别人看的。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锻炼内心坚强的最好时机。

第三是“认真”。要在这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都不说“成功”,只是一席之地,做事一定是要认真的。哪怕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要认认真真善始善终。古人的书房里经常挂一块匾,写着“慎始”二字——谨慎一件事的开始,一定要条分缕析地想清楚。古人又喜欢挂一块匾,写着“慎终”——做事有始有终,直到把事情做成。古人还喜欢说“慎独”——独处时要谨慎,一件事对与不对,做与不做,不必面对他人的评判,只须面对自己的良知,要对自己的内心有严格的要求。

第四是“宽容”。“认真”是对自己的,“宽容”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他人的。我们对自己可以严格,可以苛刻,但是不能对别人严格和苛刻。或者说,你对别人的工作态度、做事章程可以严格,但你不可以严格苛求别人的个性。

当你能够理解这“八字方针”并且照此执行,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容易。

大学生们都希望将来找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活少钱多,那准是好工作。这个想法没错,只是比较难找。我常说,人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趋利”,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趋”到了相应的“利”,才能在社会上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汇叫“财务自由”。每个人都希望这种自由能尽快到来,可惜有时候老天不给你机会。苏洵说的“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想要的利益,全天下都想要。所以,趋利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法律和道德。法律是他人约束的,道德是自我约束的,因而道德也比法律高尚。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道德约束,社会就会变得非常好。

人生第二阶段则是“趋名”。当你在社会上历练了一段时间,工作已经比较自如,就开始注重社会对你的评判。所谓“趋名”,不是“追逐名声”,而是“注重名誉”。这两个阶段都走过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趋静”,希望内心是安静的。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我们走过这三个阶段,就应该理解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知分寸,识进退

我做观复博物馆已经23年了,来来去去的工作人员也很多。我不太会招人,所以有专人负责招聘。那天他们告诉我,招了个女博士。我说太好了,终于有博士了。女博士来上班,身后跟着八个人,近亲远亲差不多全来了。这位女博士到岗以后,身后的人立刻分成三波。一波奔了后勤,检查吃饭住宿的环境;一波奔了办公室,看看左邻右舍都是谁;第三波奔了工作场地,感受一下日常环境。

女博士很有意思,上了一天班,第二天不辞而别,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断了。我们对社会是需要适应的,即便不能适应,也可以留下一句话,说“我不适应这个地方”,或者“这个地方不适应我”。但是你关掉所有通讯设备,永远不再跟我们联系,这就是你的错。

你读了那么多书,掌握那么多知识,这么个坎儿都过不去,将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你怎么能允许家里那么多人跟着,去检查你的工作环境?这里有上百个工作人员,怎么唯独你需要家里这么多人同意,才能留下来工作?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管掌握多少知识,当你进入社會的时候,未必能够适应。

我刚才说了,我从来不管招人。我曾经招过一个人,仅此一个。那天我去看话剧,前排一个女孩子回头看见我,激动得就要站起来。我说你别站起来,话剧快开始了。她说:“我刚辞了职,能不能去你那儿工作?”

她那个热情是扑面而来的。我说可以,你明天就去吧。

我一生中就招过这么一个人,铸成了“人生大错”。首先得说,这个女孩人非常好,很多同事都说,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是她的工作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太强势,不融合,跟谁交流都是针尖对麦芒。如果别人做错了事,即使认错了,她仍然不依不饶。最后哪个部门都不想要她。

我刚才讲了,你只能对自己苛刻,对别人一定是宽容的,但她做不到。最后没办法,我跟她谈话:“全博物馆的员工,只有你是我招进来的,今天只有我来辞你,能理解吗?”我到现在跟她关系也很好,辞了她,不代表跟她关系不好。只是她不适合跟这么多人融洽地工作。

我讲过一个道理:你跟喜欢的人高高兴兴一起工作,不叫本事。你跟不喜欢的人依然能够高高兴兴一起工作,这叫本事。你要修炼自己。

我认识一个朋友,本事特大,当年在美国一家非常著名的大银行工作。总裁找他谈话,问他能不能跟某某某一起工作。他反问总裁,为什么不能?总裁所说的这个人,个性极强,没有人能跟他合作,受不了。但总裁之所以不开这个人,说明他一定有其存在价值。于是总裁问我的朋友,你能不能?他说,能。

就这样,他得到了这个银行里最重要的一份工作。二十年前,年薪500万美金,是所有留美学生中工资最高的。当然,如果我先说年薪500万美金,大家都得抢着说“我也能”,对吧?

办公室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有的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说,有的人面对面坐三十年,形同路人。有个词叫“张弛有度”,你得知分寸,识进退,这就是所谓的“情商”。

有个简单问题: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些人,傻傻的,可情商特别高。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有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所以人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要解决情感问题。合作,对每一个即将参加工作的人,是第一道坎儿。遇到这道坎儿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跨过去。每跨过去一次,你就成长一次。

人生经验是积累出来的,珠穆朗玛峰也是一步一步登上去的,要在过程中慢慢适应。如果用飞机把你一下子运到那个高度,说不定你就死了。

(本文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图书《对白》,有删节。)

图书简介

《对白》:这部汇集多位名家的演讲集,成书于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联合优酷网、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系列演讲节目《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

本书精选白岩松、周国平、刘震云、马未都、陈鲁豫、武志红、李昌钰等一线文化思想名家的演讲实录,聚焦求学、择业、责任、情感、心理等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主题,分享各自的成长经历与生命感悟,是一部面向当代青年的优质人生指南。

作者简介

马未都:作家、文化学者、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猜你喜欢

坎儿女博士内心
硝尔坎儿孜
过不去的坎儿
过不去的坎儿
女博士的休斯敦记忆(二)
娶一个智妻
女博士的“反击”!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走红网络
掉眼镜!女博士平均恋7.12次
长城汽车遇“坎儿”或因质量影响口碑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