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控技术要点
2021-08-11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于害虫的一种,主要生长在美洲大陆上,是杂食性害虫。它们主要以啃食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为生,生长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不同地域内生长,且能够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若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受到草地贪夜蛾的侵袭,那么农作物会减产20%左右。为了不让中国农作物受草地贪夜蛾的影响,需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措施。然而,在短期内中国还未制定出针对性的生态防治措施,因此很有可能会在大面积内发生草地贪夜蛾病虫害事件,使玉米产业受到威胁。
1中国草地贪夜蛾危害现状
玉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能够维持人类的健康成长,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与此同时,对于养殖业、畜牧业,玉米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此外,化工业、轻工业、医疗、食品行业也需要使用到玉米作为原料。由于玉米在中国产量较高,价格低,因此很容易获得[1]。玉米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起到降血糖、抗肿瘤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玉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然而,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草地贪夜蛾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中国之前没有这一害虫种类,也就导致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这一害虫的危害性,且没有针对性的防控手段。然而,自草地贪夜蛾在2019年潜入中国之后,国家就对这一病虫十分重视。及时发布各种虫情的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监测防控措施。对农民开展防控技术培训,从而让这一害虫的危害得以控制。通过不断地对田间进行监测,可更好地掌握虫情的相关情况。由于这一害虫的繁殖数量大、防控次数多,通过对危害田块的调查分析显示,草地贪夜蛾对春玉米的危害率达到2%~6%,对夏玉米的危害达到4%~7%,对秋玉米危害达4%~8%。通过使用菊酯类农药,可以进行进一步防治草地贪夜蛾。在对当前草地贪夜蛾这一害虫害进行监测、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的不断增加,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研究发现,这一害虫在高温季节繁殖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强的适生性。当前缺乏防治药剂,再加上对草地贪夜蛾越冬习性的不确定,由此为防控带来很多问题。对此,在进行进一步防控的过程中,需加强对虫情的监测,进行科学的防控[3]。
2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及识别特点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若受草地贪夜蛾侵袭,那么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滞育的现象。草地贪夜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在20℃左右。但是,他的生命周期较短,完成1个世代需要1个月的时间。也就表明,草地贪夜蛾1年中可以出现许多个世代,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可常年繁殖。通常情况下,草地贪夜蛾的卵块上会有灰白或棕黄色的磷毛,一个卵块大约有700粒左右的卵。1只雌草地贪夜蛾每一次生产的卵量在800粒左右。若该地区营养条件丰富,那么可以产下2 000粒左右的卵。但是,在温度11℃时,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且每次雌虫产卵数量在1 000粒。在玉米田地中,幼虫会隐藏在叶鞘和心叶区域。但是,通常来说,低龄段的幼虫会随风力扩散转移,这就导致玉米田地大范围受到危害。
在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识别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最佳识别方式。首先,可以识别贪夜蛾的形态特征。草地贪夜蛾通常会有150粒卵堆积成块的现象,上面覆盖白色鳞毛。卵块会在农作物植株上生长,在20℃左右环境中,卵块会从绿色、白色变为浅棕色。其次,可以对幼虫进行识别。草地贪夜蛾在初期孵化过程中,全身是绿色,还有黑线斑点。在生长过程中,绿色变为浅黄色。幼虫头部有倒Y形纹,最为典型的是腹部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其次,可以识别蛹。通常情况下,蛹呈椭圆形状,宽度在4.5 mm左右。初期是淡绿色,随后会变成黑褐色或红棕色。最后,可以识别成虫。其成虫期在10~20 d,前部翅膀为浅棕色,后部为白色,且具有均匀性的特点。
3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为了更好地防治草地贪夜蛾,就需要利用多种防治手段,如农业防治。在选种时,需要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转基因抗虫玉米,这类玉米可更好地针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控制,同时会有效降低玉米种植的危害。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在生产过程中的田间管理,确保能够合理使用各种水肥,以此提高植株的抗虫性和耐虫性。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调整玉米种植期,防止玉米在生育期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在种植时,也可以利用间作、套作的方式,可以有效驱避病虫害。若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周围土地上种植诱集杂草,这样可以在玉米周围形成阻截带,更好地防治草地贪夜蛾。
3.2化学防治
当前,在草地贪夜蛾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化学防治手段。若是玉米田中的虫口密度较高时,就可以选择低毒杀虫剂进行害虫的防治。在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可以选择氯虫苯甲酰胺、丁硫克百威、乙烯甲胺磷等喷雾进行防治。例如,可以使用20%甲氰菊酯乳油,更好地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更好地对幼虫进行防治,可以起到较强的毒杀效果。在化学防治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黄昏或清晨开展。在使用时,应当遵守药剂的说明书,在不同位置进行喷洒。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用药交替喷施。只在一个位置长期用药,会导致产生抗药性。
3.3生物、物理防治
在针对性地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在初期阶段可以使用白僵菌、苦叁碱、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各种生物质农药进行防治。为了有效提高防治有效性,也可在田间释放瓢虫、细管赤眼蜂等各种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利用食物链进行捕杀,这也是当前在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利用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成虫趋光性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在发育阶段可以使用杀虫灯,在夜间进行集中诱杀或利用食诱器来提高防治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耕作机制,利用间作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在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当地的农业部门应当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户引进先进技术。
综上所述,在当前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认识到其对玉米地的危害,进一步做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和物理防治,以此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地带来的危害,控制农户的经济损失,利用各种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来提高防治效果,达到防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训泳.南京市六合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措施及工作思考[J].湖北植保,2020(6):16-18,23.
[2]刘元兵,裴德明,李民,等.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的识别及防控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4):140-141,211.
[3]周澤雄,唐继洪,吕宝乾.四种药剂对海南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S1):6-12.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王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