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进程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8-11冷瑞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肢体

冷瑞华

(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科,山东临沂 277700)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颅脑感染病毒引发炎症所致,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改变等,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易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1]。 目前,病毒性脑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多以加强监测为原则,给予患儿对症治疗。 部分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重症患儿受病情进展影响,多伴有脑组织受损,治疗后仍会存在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因此,除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外,还需给予患儿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传统常规护理仅由护理人员根据既往经验实施基础护理,缺乏肢体、语言等方面的针对性干预,不利于功能改善[3]。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4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康复护理对其康复进程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分析》[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伴有意识改变、发热等症状;发病急;肢体功能异常。排除标准:沟通、交流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障碍。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 42 例。 对照组中男 22 例,女 20 例;年龄 2~12 岁,平均年龄(7.11±2.46)岁;患病时间 1~5 d,平均患病时间(3.05±0.32)d;脑炎类型:假肿瘤型 8例,弥漫型15 例,脑干脑炎19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 19 例;年龄 2~12 岁,平均年龄(7.14±2.37)岁;患病时间 1~5 d,平均患病时间(3.07±0.38)d;脑炎类型:假肿瘤型9 例,弥漫型15 例,脑干脑炎18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病毒、降颅内压、营养神经、降温等对症治疗,确保患儿呼吸顺畅。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其对症处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用药,并监督其服药,做好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脉搏、体温变化,叮嘱家属照顾好患儿的生活起居,并保证其口腔卫生。 共护理6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基础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帮助其定时翻身,频率为1 次/2 h,翻身后仔细观察患儿皮肤状况, 用清水帮助其擦洗身体,1 次/d,勤换尿布。 (2)心理康复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病程较长,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失语等症状,身心负担较重,故需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与患儿进行密切沟通、交流,针对性评估其心理状况,向患儿普及病毒性脑炎的相关知识,告知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对疾病影响,为其讲解康复护理的基本内容及对病情改善的益处, 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护理。 若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可通过呼唤其姓名等方式进行积极沟通,引导家属配合呼唤,或播放刺激音乐以刺激其神经系统,促进清醒。(3)肢体康复护理。①关节痉挛预防:护理人员需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训练环境,用支架架空被子,防止加压于足部,可用自制垂足板预防垂足部。 ②肢体及各关节活动:护理人员在协助患儿进行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过程中,可多做与痉挛倾向相反的运动,上肢自肩关节开始,按顺序进行肘、腕及指关节运动,下肢自髋关节开始,按顺序进行膝、踝关节运动。期间需严格调整患儿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上下肢运动反复交替进行,逐渐增加训练幅度,由肌腱缓缓牵伸痉挛肌肉及关节周围组织, 牵拉时需注意控制力度,防止加重肢体损伤,2 次/d,15~20 min/次。 ③痉挛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引导患儿双手紧握柱形训练物进行上肢屈伸运动,以强化上肢臂力,训练后放松,并以轻柔力度按摩上肢,防止肌张力增加过度,2~3 次/d,5~10 min/次。 ④四肢穴位按摩: 护理人员对患儿风池、百会、三关及肾经、脾经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3 次/d,5~10 min/次。 (4)语言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儿发出拼音“a、o、e”及数字“1、2、3”等读音,鼓励其参加集体游戏、合唱等,以提高患儿口唇、声带的运动能力,2~3 次/d,5~10 min/次。 (5)音乐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了解其患病前的喜好,选择适宜音乐,播放音乐前需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环境安静、无干扰,1~2 次/d,30 min/次。 (6)智力康复护理。评估患儿的理解、接受能力,针对性制定智力康复训练计划,配合学习指导、日常生活等。共护理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前、护理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5]对患儿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及下肢功能两个维度,上肢功能共33 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66 分;下肢功能共17 个项目,评分范围0~34 分,评分越高则患儿肢体功能越好。(2)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颅脑神经障碍、肢体障碍恢复时间。(3)生存状态:护理前、护理后,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6]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共23 个条目,分为生理功能(8 个条目)、情感功能(5 个条目)、社会功能(5个条目)、角色功能(5 个条目)4 个维度,各条目均采用 5 级评分法 (0~4 分), 计分时相应转化为 0~100分,评分越高则患儿生存质量越好。 (4)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行为异常、智力低下、肢体障碍及语言障碍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性别、脑炎类型、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年龄、病程、FMA 评分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上、下肢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的上、 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上肢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下肢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10.57±2.12 10.46±1.98 0.246 0.807 25.42±2.63 37.85±2.45 22.412 0.000 5.61±0.37 5.52±0.28 1.257 0.212 15.74±2.62 23.58±2.94 12.902 0.000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颅脑神经障碍及肢体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 颅脑神经障碍 肢体障碍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15.27±3.10 8.73±1.52 12.276 0.000 18.25±2.84 9.41±2.70 14.620 0.000

2.3 两组患儿生存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各项生存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理、情感、社会及角色功能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生存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生存状态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生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20.17±4.25 21.43±4.60 1.304 0.196 32.50±5.43 40.16±5.72 6.294 0.000情感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48.64±5.60 48.76±4.72 0.106 0.916 56.70±6.32 62.47±6.45 4.141 0.000 26.49±3.55 26.54±3.70 0.063 0.950 32.47±5.70 43.59±6.20 8.557 0.000角色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31.43±4.42 31.54±4.71 0.110 0.912 36.67±6.20 42.17±6.56 3.949 0.000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因脑组织受损, 易遗留肢体、智力等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既往临床治疗病毒性脑炎以药物为主, 缺乏针对后遗症的护理措施,随着医疗理念的改变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该类患儿的康复护理愈发受到重视[8]。

常规护理中护士仅被动遵医嘱对患儿实施必要照护,以防止病情恶化,未考虑到患儿康复后是否能够独立生存,欠缺灵活性[9]。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肢、下肢FMA 评分均较高,颅脑神经障碍及肢体障碍恢复时间均较短,各项生存状态评分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康复护理对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功能的效果确切,利于加快康复进程,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减少并发症。 赵娟等[10]的研究显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康复护理强调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针对患儿功能障碍进行专门护理,利于促进身体机能恢复[11]。 患儿及家属受疾病认知及病情影响,焦躁、紧张等情绪较重,影响护理效果,而康复护理强化心理干预,通过告知患儿及家属负性情绪对病情改善的不利影响, 引导其主动参与和配合护理过程,利于增强患儿信任感,提高护理依从性[12]。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需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康复护理。 采用支架架空被子,并自制垂足板,可有效预防关节痉挛;通过肢体及各关节反复交替进行被动活动, 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关节活动度,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伤残情况,改善生存状态[13-14]。 患儿长时间处于卧位,血液易蓄积于下肢,循环不畅,护理人员对其四肢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儿免疫力。 病毒性脑炎患儿焦躁情绪较重,康复护理依从性差,被动性音乐护理能够提高患儿身心健康水平,提高配合度。 与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护理通过心理、语言及音乐护理等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树立康复自信;通过针对性的肢体康复护理,以科学的运动锻炼计划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短期内巩固提升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能够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进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肢体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肢体语言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