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8-11杨国明
杨国明
(淄博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山东淄博 2553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病因是颈神经根受压, 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 该病常发生于中年群体,近年来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1]。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特别是轻微症状患者,通过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2]。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临床建议及时开展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3]。 然而,手术属有创治疗,患者顾虑多,不易被接受。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采用针灸、按摩等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淄博市中医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中医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椎间孔挤压试验结果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生理弧度弯曲、变直;(2)均存在肩颈疼痛、头痛、颈椎功能障碍;(3)均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中医康复疗法不耐受或不配合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治疗。 (1)药物方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规格:0.5 mg]口服,1 片/次,3 次/d。 连续用药 7 d 为 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左右旋转颈部,并进行屈伸、前屈动作,在最大活动范围内活动关节,感受颈部肌肉明显拉伸感,注意动作要轻缓。 每个方向进行 10 次,交替进行,1 次/d,连续 7 d 为 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进行中医康复疗法。 包括:(1)中医推拿:推拿师使用中指、拇指应用点按松解手法,按压患者肩外俞、百会、肩井等穴,每个穴位按压1 min;反复提拿患者肩部、颈后两侧肌肉10 次,使用分筋手法沿患者竖脊肌、斜方肌走行进行推拿,反复20 次;对患者肩背、颈部拍打 10 次。1 次/d,治疗 4 周。(2)中医针灸:应用平补平泻手法对患者颈夹脊穴、内关穴、阳溪穴、天柱穴、大椎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每个穴位留针30 min,1次/d,治疗 4 周。 (3)中医穴位压豆:将王不留行籽胶贴于颈、神门、心、交感、颈椎、皮质下等耳穴处进行穴位按压,以感受到灼热、酸胀为度。 每个穴位按压4次,持续 30 s/次,隔天进行 1 次,治疗 4 周。 (4)中药热敷:按 1∶2∶3 比例取适量粗盐、香附、延胡索,混合后制作为中药热敷包,使用微波炉加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对其颈肩部热敷,20 min 后更换1 次,每天治疗 40 min,连续治疗 4 周。 (5)中医穴位埋线:使用3 号可吸收线,裁剪为1 cm 左右备用。 在患者颈4~7颈椎棘突下旁作0.5 cm 小切口, 应用一次性埋线针将3 号线埋入穴位。 拔针后进行常规消毒,每周治疗1 次,连续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5]:患者疼痛、呕吐、眩晕等症状消失,颈椎活动恢复正常,视为显效;疼痛、呕吐、眩晕等症状改善,颈椎活动轻度受限,视为有效;疼痛、呕吐、眩晕等症状及颈椎活动未发生改善,视为无效。 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中医症候评分:对患者颈肩痛、头痛、眩晕症状评分,按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计 0、2、4、6 分。
(3) 颈椎病病情: 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6]:对患者临床症状、主观症状以及适应能力进行评价,分别计 73 分、18 分、9 分,满分 100 分。 分数越高代表颈椎病病情改善越理想。
(4)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7]评价,包括自理能力、睡眠、注意力等10个项目,采取0~5 分计分规则,满分5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5)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估,计0~10 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
(6)生活质量: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对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 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25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 SF-36 评分,采用()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肩痛、头痛、眩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P 值观察组(治疗前后)t/P 值对照组(治疗前后)t/P 值组间值(治疗前)t/P 值组间值(治疗后)时间 颈肩痛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7±0.34 1.02±0.08 3.86±0.33 1.87±0.15 44.692/0.000 30.069/0.000 0.116/0.908 27.386/0.000头痛 眩晕3.76±0.33 1.01±0.07 3.77±0.36 1.79±0.19 44.650/0.000 26.642/0.000 0.112/0.911 21.099/0.000 3.69±0.28 0.98±0.11 3.71±0.31 1.69±0.23 49.341/0.000 28.663/0.000 0.262/0.794 15.253/0.000
2.3 两组颈椎病病情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ASCS、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CASCS 评分高于对照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 CASCS、NDI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 CASCS、NDI 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P 值观察组(治疗前后)t/P 值对照组(治疗前后)t/P 值组间值(治疗前)t/P 值组间值(治疗后)时间CASCS NDI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0.24±2.45 81.34±3.18 50.23±2.44 75.33±3.085 42.433/0.000 34.952/0.000 0.016/0.987 7.43/0.000 36.15±1.05 14.15±1.01 36.14±1.06 20.34±2.05 82.708/0.000 37.498/0.000 0.037/0.971 14.836/0.000
2.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疼痛 VAS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疼痛 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45±0.34 3.44±0.33 0.132 0.895 0.98±0.08 1.87±0.12 38.538 0.000 44.162 27.922 0.000 0.000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 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6。
表6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P 值观察组(治疗前后)t/P 值对照组(治疗前后)t/P 值组间值(治疗前)t/P 值组间值(治疗后)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生理 情感17.21±1.02 23.05±1.01 17.21±1.03 20.34±0.78 22.284/0.000 13.269/0.000 0.000/1.000 11.632/0.000 17.01±0.33 22.48±0.64 17.03±0.32 20.02±0.54 41.608/0.000 26.091/0.000 0.238/0.812 16.091/0.000躯体 社会17.05±0.32 23.02±0.11 17.02±0.31 20.11±0.15 56.635/0.000 36.858/0.000 0.369/0.714 12.650/0.010 17.11±0.51 23.01±0.21 17.12±0.52 20.64±0.34 58.591/0.000 31.032/0.000 0.075/0.940 12.483/0.000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普遍认为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性椎间关节退变是其发病基础, 因颈椎间盘突出,或增生的骨赘对神经根形成了压迫,进而引发病变。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首选保守治疗方案,常对患者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药、抗惊厥类药物、阿片类药物、脱水药等,可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减轻疼痛。同时进行颈肩部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活动颈肩部,减轻肌肉紧张性,解除肌肉痉挛等症状。 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但是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有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且停药后易复发,中远期疗效一般。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入体或外伤造成人体颈肩部局部气血不和、脉络不通,进而引发疼痛等症状。 中医康复治疗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热敷、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方法,起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之效[10-11]。
本研究中,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康复疗法治疗,与常规药物方案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优势。分析原因为:针灸治疗可通过刺激穴位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解除患者颈肩部肌肉痉挛状态,同时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度[12]。 推拿可以纠正小关节错位,改善关节功能紊乱,松解关节、肌肉粘连,缓解肌肉紧张,可减轻颈肩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13]。中药热敷可以通过透热原理扩张颈肩部血管,减轻充血、水肿,可行气止痛、舒筋活络。 穴位埋线可对患者颈肩部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通过异体蛋白刺激穴位及脊柱旁神经末梢,加快炎症因子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14]。 耳穴压豆则通过按压耳穴引起颈肩部的神经感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血供,疏通经络,通则不痛[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杨爱国等[10]研究结果一致。 治疗后, 观察组的CASCS 评分高于对照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与何锦添等[11]研究结果一致。 提示中医康复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症状改善,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